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诺桑王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越剧古装舞台戏(剧照)原图链接来自 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诺桑王子》,少数民族戏,该剧1961年由青海省越剧团首演于西宁。

剧目介绍

越剧《诺桑王子》蒋风呜、竺琦根据传统藏戏改编。写河南开封汉族医生李善公的外孙女引超娜姆学得外公的医术,到边地为藏族群众治病。爱民如子的洛桑王子经常乔装改扮成猎手出现于民间,由此结识了来自河南的女“曼巴”(医生的意思),两人产生了深厚感情。洛桑王子的叔父达让与继母顿珠白姆、巫师黑惹、汉族叛将詹正凡等相互勾结,挑起汉藏不和,以图乘乱篡夺王位。由于洛桑王子和引超娜姆长期与民众接触,体会到汉藏两族亲如兄弟,认为双方应该友好往来。因此依靠两族群众,战胜邪恶,赢得了胜利,使边地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1]”;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视频

诺桑王子 相关视频

中国戏曲是指尖上的艺术
中国戏曲文化周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