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谢天赐,优秀人民艺术家(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办颁发称号),一九四八年生于广东阳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画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1]

谢天赐
出生 1948年
广东阳江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知名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录

艺术简介

优秀人民艺术家(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办颁发称号) 一九四八年生于广东阳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

艺术特点

在传统与当代激烈碰撞的动荡中,谢天赐带着希望和梦想,用数十载的笔墨磨炼,以荷花题材为突破口,概念重组,运用泼墨构成大写意阐述哲理和佛意,以不断变化的空间错觉,成功地使花鸟画的古典图式走向当代形态。在荷花题材的成功,伸延到花鸟画的众多领域,作品随意随形,浑然一体,张扬着时代精神。形成了谢氏花鸟画艺术独特强烈的艺术风貌。

【观点】砚外之音

地球,总是让我们看不透它,因我们身在其中。有可能它是外星生命的物种试验场或动物园。从卫星返回地球的录像中看到这个巨大的球体悬浮在空中,真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实。细菌宇宙,前者小得好像不存在,后者大得也难以想象,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人很难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科学也是假设的自圆其说的理论。因为真理与谬论有时也无法分别。引申开来也就变成世界没有是非,因为每个人的标尺不同。世界没有真理,如果有的话那是相对存在而言。

太阳,这个巨大的火球听说每时每刻都在燃烧,都在走向毁灭消亡。但并不是只有太阳地球难道不是在走向毁灭和消亡吗?革命导师恩格斯说:“一切的存在都是在发展着变化着。”事实上,一切的东西都是一种暂时的存在表现形式。科学家又说物质不变,谁又知道这是否真理。那么宇宙间的物质一开始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存在的呢?难道哲学能回答一切问题么?

月亮,爱情的催化剂。听说夜晚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人类的荷尔蒙分泌强烈些,因此,在求偶素的作用下,爱情也就容易产生。儿时夜晚我常常望着月亮,从它的阴影图像里寻觅嫦娥玉兔。长大后才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女儿,地球裂变时,飞了一块出去,又死死地拉着它不让它远飘去。

高山,我到过很多名山大川。一天的薄暮时分我爬上了黄山的天都峰,站在山顶上看到远处的群山在夕阳的照耀下彷佛像一颗一颗的红色小珠子。再抬头仰望,在墨蓝色的天幕下只有两块红云慢慢飘过,而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此时我才体会到什么是渺小和孤独。我联想到做事业也大概会是这样。确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像爬高山一样,历尽艰险登上事业顶峰,喜悦过后就是孤独。所以人感受愉快的应该是干事业的过程,而不一定是它的结果。

大海,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当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时,激动狂喜的心情无法形容。它给我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百川归大海,它的容量让我惊愕不已。大海让人遐想翩翩,尤其躺在沙滩上,听着涛声,数着星河,好像人生无限美好,这种喜悦也不知从哪里来。但最近看到海啸灾难,忽然对大海产生了另一种看法,觉得它并不是原来那么可爱和让人激动。然而大海还是那个大海,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吧。

成功因素,人生事业成功因素千千万万条,但归结起来有如下八条:一、敢于承担一切责任。二、制定生活目标。三、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四、愿意付出代价。五、不断鞭策自己。六、决不半途而废。七、办事从不拖延。八、诚信守约。

动物与人

牛,专门形容那些艰苦创业的人——“开荒牛”,正如鲁迅先生赞颂的,牛全身是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死了做皮鞋,肉做美餐,骨头作梳子和肥料,毛还可以制笔,没有什么剩的了。但人们还常常打骂它。

  ,比喻对那些又爱又恨的女人。

  乌龟,人们常常用来期望赞颂自己和辱骂自己的动物:“龟寿”、“乌龟王八”。

  ,让东方民族炎黄子孙最顶礼膜拜的神圣动物,也是最虚渺的非动物。

爱情与家庭

爱情是两颗装满求偶素弹药的炮弹,撞在一起了。而家就是男女两人走得太累了找个地方休息,并且又可以繁殖后代的地方。传统观念的中国人认为恋爱是结婚成家的序曲。而现在人则认为恋爱是找激情,找感觉的,成立家庭则找个适合的。不知道这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辣椒点醋在人所好吧。然而婚姻就是讲缘分,只能是“臭猪头遇到塞鼻菩萨”。

绘画艺术与包装

很多人对绘画艺术包装有反感,但对商品市场的包装广告习以为常,并且还很欣赏,“天下第一泉”没有反感,“亚洲酒王”也没有反感。“送礼就送脑白金”,认为是有创意的好广告。如果变成“送礼就送大中虎”,就可能难以接受了,甚至群起而攻之。所以那些“某家猫王”、“某家猴王”、“某家花王”都会被当作攻击的对象。道理很简单,他都成了“王”,那同类的只能是“王”的子民,谁也不会服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人死了,譬如:“送礼就送悲鸿马”,可能反感的人就少了。

艺术包装形式多种多样,民众也产生很多奇怪的不可思议的心理。歌星在荧屏出现一万次,报纸天天出现,越唱越红,直至唱支歌的出场费就达两三百万,拍一个广告更是天文数字,没有人异议。街头巷尾还高高挂大幅的明星们的头像照片,如果换了个画家的头像就不得了,很快就会引来许多人非议,登广告的画家不值钱,不一定有人愿买他的画了。

京剧

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单耀进说:“京剧的问题,京剧的尴尬,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这是因为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发生了危机。中国画、中国书法也与京剧一样遭到同样的尴尬。现在一般的年轻人都不会写毛笔字。

船家

我在海边散步,老渔夫已60出头,向我诉说了他的辛酸。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老渔夫17岁结婚,18岁生第一个儿子,平日里捕到的大鱼拿到街市去卖,一家子只吃小鱼虾米。二十年后把所有的积蓄买了条像自家般大的小船给大儿子结婚用。八年后又买第二条小船让第二个儿子结婚。又八年加八年,小船加小船,第四个儿子又结婚。现在60岁了,还有一个儿子没结婚。风风雨雨他的一生都未舍得吃过一条自己捕的大鱼。他的父亲也和他一样都是在捕鱼、买船让儿子结婚中度过。

  老渔夫的生活经历应该给我们某种启示。

  时钟,它是时间的代名词。它的时钟总是往前走,总是让人错觉,以为时间无限,以为时间永恒。然而爱因斯坦确立了“相对论”以后,人类要重新认识时间。原来时间因空间而存在,没有空间也就没有时间。而空间也在不断地膨胀与收缩,在不断地变化着。听说还有宇宙黑洞空间、时间隧道,还有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科学假设和推理。而时间是什么我也无法弄清楚,但我知道非紧紧抓住它不可,否则人生也好像没有存在过了。

宗教

圣经》和《佛经》;《圣经》为人类的社会行为制定标准,神父就是培训师。所以他就要不断地讲,人们不断地听,有没有上帝存在都是次要的。物质到精神,唯物主义者总是想找上帝见面,这才是真正的傻帽儿。《佛经》教人智慧,大和尚讲经从来讲不清标准是什么,只能靠听者去顿悟。但世上顿悟的人极少,否则地球上的佛就要搬迁一部分到火星上去了。学佛虽然没标准,但它会让人自在和淡化人生。给无能者和创伤者丝丝的慰籍,让他们心安理得。

人生百态节选

  • 男人——企图征服世界的高级动物,但往往先被女人征服。
  • 女人——灭国倾城的高级动物,但也是男人拼命追求的另一半。
  • 富人——不用别人提醒,知道如何做好事情的人。
  • 穷人——别人教他也做不好或不想做事的人。
  • 懒人——推动人类社会的伟大发明家。
  • 政治家——能把阴谋从正面说的人,也能把残酷与怜悯调和得很美妙的高手。
  • 画家——好色之徒,天才疯子,但他是人类精神的工程师。
  • 商人——职业钱币数字玩家,当着人家的面能把数字倒过来集中到自己荷包里。
  • 企业家——环保杀手。但他是推动社会经济的打工者。
  • 军人——不明白自己怎么死的人。

| 出生日期 = 1948年   中国画系毕业的学生除了个别进入画院或学院当老师外,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谋生的地方。画行画可以卖几块钱,但用不着去读本科。这是否是历史的进程问题,抑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纯主观的东西。有些人把客观世界纪录下来,再现生活,这仅仅是表达艺术的一种方法。艺术应该是观念的表达,通过任何一种载体都可以。

  画面是视觉游戏,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但通过这个游戏的基本因素,点、线、面构成图像表述你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而已,并没有更悬乎的东西。

  艺术看得见,摸得到。但也看不见,摸不透。

  艺术需要个性,而社会却消灭个性。

  时代感的追求,不等于追随现存的流派。

  笔墨,是否等于零,有人说西方人觉得中国水墨没有前途,就因为千篇一律的老套子。其实这个老套子也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就是强调自己特有的风貌和个性,中国画艺术不能等同于经济贸易和科学,不与世界接轨才是中国画的出路。中国画强调笔墨趣味、笔墨感情、笔墨个性、笔墨抽象。正如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乐器,用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不同的韵味而已,不应该互相否定。东方的水墨,西方的色彩都是世界艺术百花园里的奇葩。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色彩是西洋画的灵魂,中国笔墨与西洋色彩都可以成为变奏曲和交响乐。

  笔墨与宣纸的碰撞,产生奇妙无穷的变幻,在这个特定范畴里建造策划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确立自己的艺术哲学理念,形成自己的个性格调。诚然,中国画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与时代的影响。现在已普及微软,进行着纳米工程基因工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艺术观念。随着艺术观念的改变,技法、审美等也跟着产生变化,笔墨也必然地发展变化。

  《天赐荷花》是否可借助建筑的方法,先用平面构成搭框架,再加上点线的组合、肌理象征的运用,笔墨随情而发,扩展传统审美的空间。

  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观念在改变,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也在变,笔墨也随之而变。

  李可染用逆光原理使中国山水画产生新的感觉。

  陆俨少运用装饰意念改造中国画的山石、水纹,也确立了自己的格调成了一代大师。中国画家哪怕有一点发现创新都不容易。

  传统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创造精神。如果理解不清,用之不当也会成为阻力和困扰。

  中国画某一群体,某一种类或某一时期画得不如前人都不影响中国画的发展。

  现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它不可能像人物、山水画那样具有在形态和空间结构上有较大的创新空间,所以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新空间十分有限,但不等于没有。是否可以从现代建筑学、构成学中得到启发。

  对艺术要有:才情、激情、智慧、胆色、创造力。

  要有:信心、决心、耐心、虚心、恒心。

  我认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用心去画,可以忽略光影、解剖、透视学、色彩学、生物学等等。

  画面处理有如抓鸟,用力抓死,放松飞走。见好就收,不必画蛇添足。

  实处易、虚处难,实处认真,虚处动脑筋,在不经意处要经意。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条线段可分为两段,可以永远地分下去,它不会等于零这是理论,但事实上它不可能实践——真正的分割。

  用山水画的气韵画花鸟;

  用书法的结体寻找构图的框架;

  用音乐的节奏交响墨的韵律变幻;

  用生命张力表述花鸟画的情怀。[2]

谢天赐:探索写意花鸟新范式

提起谢天赐的写意花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赐荷花”这个标志性的品牌。

  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之中,谢天赐用数十载的笔墨磨炼,以荷花题材为突破口,以变化的空间错觉,成功地使花鸟画的古典图式走向当代形态。

  近年来,他将自己在荷花题材的成功经验延伸到花鸟画的众多领域,形成了谢氏花鸟画独特强烈的艺术风貌。

  今年初,由中国国家画院在画院美术馆主办了“天心赐意”谢天赐花鸟画艺术展,并召开了“笔墨的现代性转换”研讨会。

  8月16日,这一展览来到了广东美术馆,展览展出谢天赐近年来的大写意花鸟作品60余件,包括专门为广东展览而创作的6幅尺幅巨大的新作,意境开张,气势雄浑。

  在开幕式之后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谢天赐的创作是从中国传统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和笔墨自身生成现代性,这比中西融合的现代性更为可贵。

  他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当代写意花鸟画乃至中国画创作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探索。他的探索与前人和当代人相比,都拉开了距离,可以说他的艺术实践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有一定借鉴启示的意义。

  展览将进行至28日。

人物简介

  谢天赐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多种奖项。出版多本画集。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并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六十周年庆典活动。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和平使者”及“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专访 在高山脚下另起一土堆

  信息时报:我们知道你早期有十年油画和十年版画的经历,然后自1990年开始画中国画以来,一直在画荷花,直到近两年才拓展到其他花鸟题材。当时为什么选择荷花作为创作题材?

  谢天赐:这是有个故事。我在不到40岁的时候,在搞版画的期间,有一次研讨会上有人谈到中国画,说中国画有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这四座高峰在前,现在中国画不会再有更大的发展了。我觉得这句话不科学,没有什么事物到顶峰这个概念的,只能说达到了阶段性的高峰,但不能说历史不能往前走,我觉得想挑战这一题目。

  我的理论是,在高山脚下另起一土堆,如果有机会给土堆不断加土的话,可能又起一高峰。我以这种心态开始研究中国画。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花鸟,就从花鸟开始。我临摹古人,拜访老师,想得到一些启发,看中国画应该怎么发展。但他们大部分还是谈传统的理论,谈六法。六法很有道理,但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我想寻求自己的逻辑。

  我觉得,如果不能画好某一个题材的话,画别的成就也不会高,但究竟选择什么题材作为突破点呢?当时还没有决定。

  那时候我去九华山旅游,遇到一位老和尚,我就跟他谈起来,他说你就画荷花吧。其实在那之前我也画过荷花,但没有想过专门去画它,因为现在在中国至少有五万人在画荷花,凡是画中国画的人一定会画荷花。已经有大量荷花在那里了,想另起一土堆很困难。

  老和尚说,和你竞争的人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做到了什么地步。人越多,参考的对象越多,越有突破的机会。

  我被他说服了,回来一画就画了十年,就画荷花这一个题材。1999年拿到中国美术馆一展出就引起了轰动。我又还觉得还不够,又画了十年。这几年画花鸟,把对荷花的研究成果搬过来,大家一致认为是突破性的研究。那我这个土堆就有了,从开始画画20岁到现在花了40年。

  信息时报:说到中国画的当代性,一般大家比较容易走的路是中西结合,但你的画是一种从中国的笔墨本身走出来的现代性,虽然你早年是油画、版画出身,却没有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等的影响?

  谢天赐:我不是受到它影响,而是采用它的平面构成。传统的中国画没有明确的平面构成意识,我认识到这一点,把它扩大化。我的笔墨绝对传统的,我把平面构成消化在笔墨中,泼墨构成大写意就是我的画的特点。

谈结构:心理结构是思想行为的关键

  信息时报:有评论家认为你画面中的金石气比较浓,你自己认为呢?

  谢天赐:毛笔是软的,水更软,我们把毛笔跟水结合起来,通过墨结合起来表现一种很刚硬的东西,那是中国人的本能。我们的文化是柔的,我们的思想核心是儒家中庸,可我们中国人的骨头是很硬的,民族自立、崛起这种精神是刚性的。所以我觉得用毛笔画出金石的感觉是中国传统画的追求的感觉。我秉承了这个精神,金石化是其中一个特点,张扬中有内敛,内敛中有张扬。

  信息时报:研讨会中,评论家们认为你的画代表了中国花鸟画的可贵突破,这种突破是从何产生的?

  谢天赐:我的画有突破,肯定跟我的思想体系有关系。这个体系可以称为“三结构”,第一个是心理结构,第二个是视觉结构,第三个是笔墨结构。

  先说心理结构,心理结构的核心就是你怎么观察这个世界。思想从观察开始,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看到多远多高多深入?从哪个层面上去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过去是有本质不同的。还有中国传统的佛道儒三个思想核心如何融合进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科学的未来,对社会的未来,对艺术的未来的猜想。在有了广阔的知识和哲学的高度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的中国画。

  第二个是视觉结构,画面上,黑白相生相克,在画纸的范围里要考虑空间、黑白、疏密,这是哲学的逻辑。比如色彩,我现在讲的是是心理色彩,比如鸡冠,不一定是红的,可以是蓝的。过去六法讲究随类赋彩,我则提出要随心赋彩,要感情赋彩。再说构图,我发明了状物法,追求的是构图永远不重复。有时候跟老先生讨论,他们说画熟几个构图就OK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面孔,一个人为什么要重复自己呢?我永远追求不同。

  第三个是笔墨结构,用中国传统的书写性为中心。拿起笔的时候抛弃空间,抛弃时间,抛弃物体本身的自然结构,突出的是笔墨结构这个概念。这三结构论,是我理论体系的核心。

  信息时报:你所说的笔墨结构和平时传统程式中的笔墨结构有什么不同?

  谢天赐:我画的时候,这花这叶是离开花的结构的,没有大自然的结构,是种感觉。拿起笔的时候我抛弃透视、抛弃解剖、抛弃色彩学、抛弃空间、抛弃时间,但是画出来什么都存在,妙就妙在这里。读者看的时候什么都是有的。比如我现在画动物,轮廓抓得非常紧,但内部结构可以是草书的写法。这是我特有的艺术语言。

谈当代:艺术不能离开人的本质

  信息时报:通常说中国画中的山水容易画出尺幅比较大的作品,但是花鸟画的大画并不多见。能在这样大的结构里面保持气韵淋漓,你的笔墨中有什么秘密?

  谢天赐:大写意的大画,控制起来很难,很多画家画大画,但没有笔墨。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气呵成,他们是先做小稿然后放大。中国画和油画不同,油画不是讲究笔墨结构,是讲究形的效果,所以它可以这么慢慢打磨。但中国画是要速度的。一笔下去,速度感要出来。这里对纸的要求、湿度的控制都需要经验,而且它总会超出你的臆想。

  还有一个我跟别的艺术家不同的,是知识结构。我的研究课题很广泛,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都感兴趣。我爱研究问题,并且认为艺术成就的关键,突破来自人的思想体系,来自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我下一步想研究当代水墨画。但是当代水墨有个缺陷,不讲究技法和审美。

  信息时报:当代水墨中的一个观点是“笔墨等于零”,或者并不以提供审美愉悦为目的,而是展现画家的观念,提供一个观者思考的平台,甚至纸本水墨的材质都可以被抛弃。你理解的当代水墨是怎样的?

  谢天赐:我认为艺术不能离开人的本质。纵观中国绘画史、世界绘画史,所有的成功艺术家,一定都在技法上是成功的。回到中国画的问题上,就是一定不能与传统割裂。科学也好、艺术也好、政治也好,都不可能离开传统。讨论问题要从附近的历史开始看起,最起码最近两百年、未来一百年、当代一百年,这四百年左右会有联系。我的观点是一定要有技法,一定不能离开传统—我们生活都没有离开传统,只是慢慢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文化交融。

  信息时报:你理解的当代性是怎样一个概念?

  谢天赐:传统讲究程式化,我是没有程式的,我画一张画是三笔论,我刚才说的思想核心是三结构。三笔论,一张画就是三个阶段,第一笔随意落墨,形成一个天然之境;第二笔理性驾驭整体布局;第三笔我把它称为“天才”,来自艺术直觉。中国画最后还是表达作者的心性,把笔墨变成本能,才有往前走一步的理由。[3]


参考资料

  1. 个人简历网
  2. 【观点】砚外之音,谢天赐官方网站, 2013-08-14 09:46:42
  3. 谢天赐:探索写意花鸟新范式,和讯网, 2013年08月18日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