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谢导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导秀
谢导秀
英文名 Mian Guo
出生 1940年2月
广东梅县
国籍 中国
籍贯 广东梅县
职业 当代古琴大师、岭南派第八代传人
知名作品 专辑《绝》
《古琴梦》
演奏《碧涧流泉》
《水东游》
《神化引》等。

谢导秀

(1940年2月25日–2019年02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周溪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岭南古琴艺术的当代大师、岭南派第八代传人。曾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海珠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星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客座教师。谢导秀病逝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享年79岁[1]

人物简历

谢导秀,1940年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周溪村。岭南古琴艺术的当代大师、岭南派第八代传人。现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海珠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星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客座教师。

谢导秀自幼受客家文化的影响,特别喜爱客家山歌、闹八音等民间音乐形式,五岁就能敲打客家锣鼓点套路。1953年8月2日,他随父母迁居广州,入读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后又学习二胡、扬琴、笛子等民族乐器,是当时学校民族乐队的主力。

1960年8月,他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现今的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著名岭南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开始了后来数十年的古琴艺术生涯。1960年10月,他与黄金城合作的琴箫合奏《关山月》首次登上广东电视台直播,并多次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举办的古琴音乐欣赏会演出。他与杨新伦先生、关庆耀同学师生三人齐奏《渔樵问答》参加了首届羊城音乐花会和广州音专民族音乐会演出。   

1963年,谢导秀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旋即以继承和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立意将本门琴艺日益发扬光大。因此早在1975年,谢导秀便与其师杨新伦共同着手对岭南琴曲《古岗遗谱》进行重新整理与记录,并将之编印成册,以便推广流传。

1980年12月,在广东省音协的支持下,他与杨新伦莫尚德一道成立了广东古琴研究会,谢导秀担任该会秘书长,进行实际的古琴艺术推广工作,如组织定期雅集,交流琴艺心得。八十年代中末期,又有伍翠群、陈磊、陈瑞明加入古琴学习的行列,到后来先后有一百多人学习岭南古琴,有些还专程从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远道而来。古琴学生高欲生、伍翠群、谢东笑、李洁婷、林敏君等均在全国古琴比赛中获奖。二十多年来,他多次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古琴音乐会,为承传和弘扬古琴作出了实际的贡献[2]。  

自广东古琴研究会成立后,谢导秀带着他的古琴(“中和”、“谷响”等)踏遍大江南北,藉着不断的演奏机会传播岭南琴艺。他曾多次接受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江苏无锡市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并在“名家谈名曲” 专栏中介绍岭南琴曲。

1983年5月,他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古琴打谱会,在会上演奏岭南代表性曲目《碧涧流泉》向中央首长汇报,中国中央电台作实况录音并在调频台作全球性播出。

1990年,杨新伦谢世,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的重责大任自此落在谢导秀肩上。为使岭南派古琴后继有人,谢导秀极其重视后进的培养,其自家所设琴坛的门生中,有七旬老者,亦有九岁童稚;有来自中国境内各艺术院校学生或专业文艺团体演奏员,更有远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慕名而来的习琴者数十人。

1993年12月,为纪念岭南派古琴宗师杨新伦95周年诞辰,特别在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举办“谢导秀师生古琴音乐会”,在广东琴坛掀起了强烈回响,获得空前的成功。

1994年10月19曰,谢导秀应邀与西安琴家李明忠、香港琴家唐健垣三人在香港大会堂举行“高山流水古琴吟”音乐会,席间他演奏了《碧涧流泉》、《神化引》、《鸥鹭忘机》、《乌夜啼》等琴曲,博得佳评如潮,盛况空前的音乐会使得香港各大报刊纷纷发表专刊与评论性文章,蔚为一时热门话题。为使更多人能接触到古琴那优美的音韵,谢导秀还相继在海内外前后共出版有五张古琴音乐专辑。   

艺术成就

谢导秀1963年毕业于广州音专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岭南派琴家杨新伦,继承了岭南派爽朗、明快、刚健的演奏风格。谢氏多年来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跟随著名岭南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积极推动广东的古琴艺术研究。

谢导秀作为岭南派第八代传人,一直以继承和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立意将岭南派琴艺发扬光大。1975年,与其师杨新伦先生共同着手整理了南宋皇室遗留在新会县的琴谱《古岗遗谱》,并编印成册。以便推广流传,并为《双鹤听泉》《神化引》打谱。凭借几十年对岭南古琴艺术的追求与热爱,通过对琴谱琴曲和琴式琴名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表演展示及对外交流,培养出的新一代岭南古琴爱好者,其中像陈磊、谢东笑等新一代的门徒已能独当一面。谢导秀多次带领徒弟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古琴音乐会,为传承和弘扬古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几十年来在琴坛上的艺术实践,谢导秀的琴艺渐臻化境,不但技巧纯熟,更将岭南派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由其专业的演绎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致力于古琴的教学之余,谢导秀还很重视岭南古琴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领学生举办古琴专场音乐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古琴艺术;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古琴雅集,为有兴趣学习古琴的人提供一个集体交流的平台;每年清明时节组织琴人登山拜祭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风雨不改从未间断;在大佛寺开设了古琴兴趣班。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琴素为中华文人修身之器,但也因其音高古而鲜有知音。90年代初期,有一种说法是全世界会弹古琴的人不到两千,而那时受教于谢导秀的岭南弟子已经有近百人了。除了精研古琴专业外,谢导秀还通晓古筝、二胡、箫、唢呐、笛子、葫芦丝等多种民族乐器。1994年10月应香港市政局邀请,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独奏音乐会。

视频

琳碧阁古琴集--《神化引》谢导秀

參考資料

  1. 中囯新聞网. 国家级非遗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谢导秀2月20日病逝. 2019.02.25   [2024.02.27 ]. 
  2. 囯琴网. 谢导秀.   [2024-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