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谢弘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弘微(392年-433年),本名谢密,字弘微,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宋时期大臣,豫州刺史谢万曾孙。

  • 出身陈郡谢氏,精明谨慎。过继给堂叔谢峻,承袭建昌县侯。
  • 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任大司马(司马德宗)参军、通直散骑侍郎。
  • 南朝宋建立后,授荆州咨议参军,辅佐宜都王刘义隆,支持刘义隆入朝为帝。
  • 宋文帝即位,授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机密事务。
  • 历任右卫将军、太子中庶子,加任侍中。身患疾病,以太子右卫率身份退休。
  • 元嘉十年(433年),去世,享年四十二岁,追赠太常卿。

基本信息

姓名    谢弘微  
别名    微子      
字号    字弘微      
民族    汉族      
官职    右卫将军、太子中庶子,加任侍中  
爵位    建昌县侯 
追赠    太常卿     
出生地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时间  392年  
去世时间   433年 
所处时代   东晋 南朝宋  
主要成就   道德高尚的世族名流代表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 谢密,字弘微,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帝肱股大臣。谢弘微少年成为孤儿,十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堂叔谢峻,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谢峻是司空谢琰的儿子,和谢弘微是较远的亲属,为中表亲戚,素不相识,随意承接,都和礼法相合。
  • 谢弘微历任中庶子,位居侍中。坚持辞让不接受,于是便听凭他辞去中庶子的职务。义熙初年,他世袭爵位为建昌县侯。谢弘微担任散骑侍郎、琅琊王大司马参军。

尊重家人

  • 义熙八年(412),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而被处死,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改嫁给琅琊人王练。公主虽然执意不去,而诏令她要与谢家离绝。公主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弘微。谢混家几代宰相,一门两次封国,田业十余处,仆役千人,只有两个女儿,年龄都是几岁。谢弘微经营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一个钱一尺帛的出入,都有文簿记录。
  • 宋武帝做了皇帝,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因为谢混是在前代皇帝时犯的罪,东乡君节义可嘉,允许她归返谢家。从谢混死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守门的人和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旧时更有增加。东乡君赞叹说:“仆射生前就重视这个孩子,可以说是了解人的,仆射等于并没有死。”看到东乡君归来的宫廷内外的亲戚、教门和世俗的旧友,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还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
  • 谢弘微性格严正,举止必定合乎礼度,事奉继亲家人,恭谨超过一般。对伯母和婶子、归宗的两个姑母,早晚伺候,尽他的诚敬之心。家内家外有时传话通讯,则把衣冠整好。在婢仆面前,不随便说笑。因此尊卑大小,就像敬神一样敬他。当时有个蔡湛之,曾见过谢安兄弟,他对人们说:“谢弘微容貌犹如中郎,而性情好似文靖。”
  • 宋文帝起初封为宜都王,镇守江陵,以琅琊人王球为朋友,谢弘微为文学。母亲去世后离职,守丧以孝顺被人称赞。服丧完毕,超过了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文帝即位,他担任黄门侍郎,和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称五臣。调任尚书吏部郎,参与机密研究。不久调任右卫将军,各个旧时的下属官员,都委托谢弘微进行选任。

英年早逝

  • 东乡君埋葬,谢混的墓被打开,谢弘微带病赶到,病于是更重了。元嘉十年(433)去世,年龄四十二岁。文帝极为叹惜,对谢景仁说:“谢弘微、王昙首年过四十岁,名位没有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干,这是我的责任。”
  • 谢弘微临终的时候告诉身边的人说:“有两橱书,等刘领军到来,可以在他面前烧掉,千万不要打开。”书是文帝的手敕,皇上对此感到十分痛惜。让左右二卫一千人办完了丧葬事务,追赠他为太常。

人物评价

  • 谢弘微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
  • 谢弘微与琅琊人王惠王球都以简淡著称,有人对沈约说:“王惠如何?”沈约说:“令明简。”其次又问王球,沈约说:“茜玉淡。”又接着问谢弘微,沈约说:“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代的所谓名臣,弘微可以当之。”他就是如此地受到赞美。

史书记载

  • 《宋书·卷五十八 列传第十八》 [1]
  • 《南史·谢弘微传》

人物专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