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景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景仁(370-416年),本名謝裕,字景仁,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時期大臣,太傅謝安的侄孫,羅邑令謝允之子。

  • 出身陳郡謝氏,博聞強識,得到太傅謝安賞識。門蔭入仕,歷任前軍參軍、輔國參軍、著作佐郎、太尉參軍、大將軍參軍、黃門侍郎、驍騎將軍、大將軍記室、大將軍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鎮軍司馬、晉陵太守、車騎司馬、大司馬左司馬、右衛將軍、給事中累遷吏部尚書、領軍將軍,以左僕射致仕。
  • 義熙十二年(416年),謝景仁辭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基本信息

姓名    謝裕  
字號    字景仁     
民族    漢族      
官職    尚書左僕射 
追贈    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出生地   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
出生時間  370年   
去世時間   416年 
所處時代   東晉  

人物生平

幼時為謝安所賞識,成年後出任前軍行參軍、輔國參軍事。東晉宗室權臣會稽王司馬道子世子司馬元顯寵臣張法順,權傾一時,朝廷內外官員無不登門拜訪,唯景仁不至,故景仁三十歲才擔任著作佐郎。元興元年(400年)元顯父子被桓玄所殺,謝景仁獲其提拔為太尉行參軍,後隨轉大將軍參軍。桓玄受封楚王后,又讓景仁補為黃門侍郎。桓玄篡位為楚帝時,領驍騎將軍。而因為景仁見識廣博,記憶力強,擅長敘述前人言行,故桓玄每次與其談話都不感倦,而出行時更讓劉景仁與其同坐乘輦。

劉裕早年在桓玄堂弟桓修手下任撫軍中兵參軍,並結識了謝景仁。劉裕在元興三年(402年)攻破桓玄控制的建康後,景仁與百官到石頭城見劉裕,劉裕便讓其任其時以大將軍承制的武陵王司馬遵的記室參軍,後歷遷大將軍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及劉裕的鎮軍司馬,領晉陵太守。劉裕於義熙四年(408年)以車騎將軍、揚州刺史、錄尚書事掌權,謝景仁仍任其司馬。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圖謀北伐南燕,朝中包括劉毅等人大都反對,唯孟昶及景仁等支持。劉裕最終在當年率軍北伐,但其時劉裕慮及根本,讓謝景仁擔任時有儲君之實的大司馬、琅琊王司馬德文的左司馬,專總府任,右衛將軍,加給事中,又遷吏部尚書。義熙八年(412年),遷領軍將軍。十一年(415年),景仁轉尚書右僕射,又轉左僕射。

義熙十二年(416年),謝景仁去世,享年四十七歲,獲追贈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下葬時劉裕更親臨弔祭,十分傷心。

人物典故

  • 謝景仁生性好整潔,府第居所安靜美麗,每次要吐痰,就吐在身邊僕人的衣服上,然後就放一天假讓他們去洗衣服。因此每次要吐痰的時候,身邊的僕人都爭着讓他來吐在自己身上。
  • 劉裕在桓楚時任撫軍大將軍桓脩的中兵參軍,曾經去拜會謝景仁,二人相談甚歡,景仁就請劉裕一起用膳。不過,飯未吃完桓玄召見謝景仁的使者就來了,生性急促的桓玄更在短時間內多次傳詔要見景仁。劉裕見此多次求去,但景仁不許,堅持和劉裕吃完飯才應召。劉裕於是相當感動,乃至後來對景仁亦相當器重。兩家亦結為姻親,景仁的女兒嫁給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為王妃。
  • 《賓退錄》之七有這樣一條:「謝景仁居宇淨麗,每唾必唾左右人衣。殷沖則不然,小史非淨浴新衣,不得近左右。均之好潔,相反如此!」謝景仁生性好整潔,府第居所安靜美麗,每次要吐痰,不吐在地上,就吐在身邊僕人的手帕上。(古代「衣」作「布」解。)[1]
  • 南朝梁文學家沈約《俗說》記載謝景仁是一個演奏家:謝景仁為豫章主簿,在桓元門下。元聞其善彈箏,便呼之。既至,取箏令彈,因歌秋風,意氣殊遠,元以此奇之。 [2]

史料記載

  • 《宋書·謝景仁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