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豆卢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豆卢革(9世纪?-927年),五代后唐大臣。父亲为豆卢瓒曾为舒州刺史。末战乱,豆卢革避居中山(今河北定县)等地。为太原王王处直下属。李存勖建立后唐,他以出身名门,征拜行台左丞相。但无实学,引用韦说为相,说亦庸才,致使政事多有所错乱,又引荐韦说,并与他交易恩惠,互相提升对方之子,有同市井之民,有见识者皆以为丑行。又专求长生修炼之术。后唐庄宗死,豆卢革屡遭贬谪为辰州(今湖南沅陵)刺使、费州山东费县司户参军,后因事获罪被赐死[1]

本名 豆卢革 时代 五代时后唐
主要成就 大臣 民族

个人简介

豆卢革,祖籍,同州刺史。父瓒,舒州刺史。《宣和书谱》云:失其世系。革少值乱离,避地鄜、延,转入中山,王处直礼之,辟于幕下,有奏记之誉。因牡丹会赋诗,讽处直以桑柘为意,言甚古雅,渐加器仰,转节度判官。而理家无法,独请谒处直,处直虑布政有缺,有所规谏,敛版出迎,乃为嬖人祈军职矣。

天祐末,庄宗将即位,讲求辅相,卢质以名家子举之,征拜行台左丞相。同光初,拜平章事。及登廊庙,事多错乱,至于官阶拟议,前后倒置,屡为省郎萧希甫骏正,革改之,无难色。庄宗初定汴、洛,革引荐韦说,冀谙事体,与己同功。说既登庸,复事流品,举止轻脱,怨归于革。又革、说之子俱授拾遗,父子同官,为人所刺,遂改授员外郎。革请说之子涛为宏文馆学士,说请革之子升为集贤学士,交致阿私,有同市井,识者丑之。革自作相之后,不以进贤劝能为务,唯事修炼,求长生之术;尝服丹砂,呕血数日,垂死而愈。

天成初,将葬庄宗,以革为山陵使。及木主归庙,不出私第,专俟旄镇,数日无耗,为亲友促令入朝。安重诲对众辱之曰:“山陵使名衔尚在,不候新命,便履公朝,意谓边人可欺也。”侧目者闻之,思有所中。初,萧希甫有正谏之望,革尝阻之,遂上疏论革与说苟且自容,致君无状。复诬其纵田客杀人,冒元亨上第。遂贬为辰州刺史,仍令所在驰驿发遣。后郑珏任圜等连上三章,请不行后命,乃下制曰:“豆卢革、韦说等,身为辅相,手握权衡,或端坐称臣,或半笑奏事,于君无礼,举世宁容。革则暂委利权,便私俸禄,文武百辟皆从五月起支,父子二人偏自正初给遣。说则自居重位,全紊大纲。叙荫贪荣,乱儿孙于昭穆;卖官润屋,换令录之身名。丑行叠彰,群情共怒,虽居牧守,示塞非尤。革可责授费州司户参军,说可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并所在驰驿发遣。”寻贬陵州长流百姓,委长吏常知所在。天成二年夏,诏令逐处刺史监赐自尽,其骨肉并放逐便。

子升,官至检校正郎,服金紫,寻亦削夺。《宝晋斋法书赞》载豆卢革《田园帖》云:大德欲要一居处,畿甸间旧无田园,鄜州虽有三两处庄子,缘百姓租佃多年,累有令公大王书请,却给还人户,盖不欲侵夺疲民,兼虑无知之辈,妄有影庇包役云云。岳珂曰:此帖乃与僧往还书,其畏强籓避罪罟,盖栗栗渊冰,然其后卒以故纵田客贬夜郎,正坐所畏,信乎乱邦之不可居也。是时据鄜乃高万兴,官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北平王,即革所谓“令公大王”者。官故梁授,唐命维新,而颛面正朝者,不能致褫鞶之诛,而反窃贡秉旄之佞,唐之不竞,有自来矣。[2]

参考文献

  1. [1],国学大师
  2. 《旧五代史-豆卢革传》
  • 《旧五代史》,卷67
  • 《新五代史》,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