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貝爾湖

於 2020年1月25日 (六) 20:10 由 QZ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貝爾湖 (蒙古語:ᠪᠣᠶᠢᠷ ᠨᠠᠭᠤᠷ,中蒙胡都木文轉寫:Boyir naɡur,西里爾字母:Буйир нуур),「貝爾」蒙語意為「雄水獺」。和呼倫湖一樣古代湖中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湖命名。與呼倫湖稱為姊妹湖。 貝爾湖古名「捕魚兒-那兀兒」,譯稱「捕魚兒海子」。那兀兒,蒙古語音譯,意為「湖」。 蒙元時稱「捕魚海子」;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專紀成吉思汗祖先及成吉思汗」的《史集》中,稱該湖為「捕魚兒——那兀兒」;元史中稱「杯亦列川」;明代時稱「捕魚兒海子」;清代時稱「布雨爾湖」(清一統志)、「波依爾」(《朔漠方略》)、「貝爾諾爾」;(《蒙古遊牧記》)、「布育爾鄂模」(《清康熙圖》)。上述之蒙語「諾爾」、「鄂模」,其漢意均為湖。《黑龍江輿地圖》稱為「貝爾池」,今名貝爾湖。 貝爾湖在明朝時期稱捕魚兒海,捕魚兒海又名貝爾湖,不是貝加爾湖。清朝時期稱貝雨爾湖。在清朝中華民國時期,由於中國北方邊境不穩定,造成清政府對該地控制減弱,該地漸漸趨向於俄蒙地區的控制範圍,從而漸漸演變成了偏向於俄語發音的「貝爾湖」。

目錄

地理生態

貝爾湖發源於大興安嶺南部達爾濱湖,貝爾湖主要集納自東南流來的哈拉哈河水而成,烏爾遜河水從北面把它和呼倫湖連接在一起。達爾濱湖距畢拉河林業局局址129千米。「達爾濱」是鄂倫春語「遼闊的水面」之意。達爾濱湖系古代達爾濱火山爆發後岩漿沉積堵塞河谷而成的堰塞湖,湖東西長約3.5千米,南北寬3千米,平均水深1.5米,面積約15平方千米。四周森林環抱,湖水清澈,如一明鏡,倒映着青山綠樹,藍天白雲。 水質優良,盛產魚類,主要有鯽魚、鲶魚、狗魚、雅魯魚等。湖水周圍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季,興安杜鵑競相開放;夏季,青山綠水;秋季,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達爾濱湖成了天然的大冰場。 達爾濱湖被譽為林海中的「天然公園」。 位於蒙古國東部與中國大陸內蒙古接壤地區的界湖,面積615平方公里,大部份屬蒙古國,僅西北部40平方公里屬中國大陸。邊境平均水深8米左右,湖面海拔583.90米。東南有哈拉哈河注入,西北角有烏爾遜河呼倫湖相通,故有呼倫貝爾一地的來歷。

 
貝爾湖的全景航拍圖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新浪博客

參考文獻

[1]

1388年,明朝將領藍玉曾在捕魚兒海附近擊潰北元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