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赖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赖和



图片来源赖和文教基金会
赖和1919年到1920年在中国厦门做医生
出生 1894年5月28日
大清福建台湾省台湾府彰化县
逝世 1943年1月31日
日治台湾台中州彰化市
别名 台湾现代文学之父
民族 台湾人 · 福佬客
语言 台语日语
职业 作家医师

赖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湾彰化人。原名赖河,笔名有懒云甫三安都生走街先。本职是医生,但是却在文学领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诗作,被公认是台湾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诗人之一。赖和生活的时期,正是日本占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面对日本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的残酷压榨,文化上的同化政策,赖和以笔做刀枪,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赖和则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

赖和是福佬客家人,仍保有客家认同,但已经不会说客家话,曾赋诗道:“我本客属人,乡语迳自忘,戚然伤抱怀,数典愧祖宗。”赖和闽南语流利,自幼接受古典汉文教育,而后接受完整日语教育,汉语白话文则全靠看书自学,他不但创作古典汉诗,时常以汉诗言志、抒怀,用白话文学作品启发台湾人的国民性。也使用汉语白话文写作许多小说、散文、评论、新体诗,是使用汉语、白话文创作现代台湾文学小说的第一人,并尝试将台语(台湾闽南语)写入小说对话,是台湾乡土文学和用台语做文学写作的第一人。赖和在1926年发表新旧文学比较的文章,提出他对文学语言形式的看法,认为:“一、新文学运动的目标是在‘舌头与笔尖’的合一。二、旧文学是读书人的,不屑与民众为伍;新文学则是以民众为对象,是大众文学”,学者许俊雅认为:赖和主张的,正是言文一致的台湾话文文学,希望以台湾话文的形式建设言文一致的台湾话文文学,并且希望以台湾话文的形式建设言文一致的大众化文学,以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将社会运动的主张、思想传播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心中。[1]

早年

1894年5月28日,赖和出生在台湾彰化,生长在旧式家庭,祖父与父亲是道士。隔年满清依据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是赖和日后对日本政府、身分、文化、民族认同产生困扰的原因。1903年,赖和先就读于私塾,接受汉文教育,之后被送到彰化第一公学校就读。1907年,赖和另外拜师学习汉文经典,熟读四书五经,奠定其汉学深厚的基础。1912年,赖和与王草女士结婚。1914年,赖和自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毕业,他先后到台北、嘉义实习与行医,在1918年时,前往中国福建省厦门鼓浪屿博爱医院任职,因思乡之苦,隔年返台。返台以后赖和在市仔尾(今彰化市境内)开设赖和医院,由于受到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刺激,致力于推动台湾的新文学运动。赖和与现今的医师形象不同,他习惯穿短衣短裤,留八字胡,行为质朴有礼,说话谦虚得体;医德很高,志不在赚钱,对贫户经常减免医疗费,甚至赠送昂贵药品,因此彰化市民尊称“华佗再世”、“彰化妈祖”与“和仔仙”。

文学生涯

1918年远渡厦门行医期间,赖和受到五四运动的冲击,深感文学不该是知识贵族的休闲品。返台后积极参与台湾新文学运动。赖和在1921年2月参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10月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并且当选理事,此后陆续发表新文学作品。1923年12月16日,赖和因治警事件入狱,遭到羁押长达20多天,其间写下了多首诗歌,例如《出狱归家》写道:“莽莽乾坤举目非,此生拼与世相违。谁知到处人争看,反似沙场战胜归。”。“1924年在张我军连雅堂新旧文学论战中,是主张新文学之健将。1925年以白话文发表第一篇散文〈无题〉和第一首新诗〈觉悟下的牺牲─寄二林事件的战友〉。翌年元旦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斗闹热〉,为台湾新文学“草创期”和“开展期”之代表作品,自是创作不辍”[2]。 1926年,赖和义务主持《台湾民报》文艺栏,并且在此开始发表白话小说。前两篇白话文小说分别为《斗闹热》、《一杆“称仔”》。此后陆续发表小说二十篇,新、旧诗及杂文随笔多种。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左右分裂,赖和既担任已左倾新文协的临时中央委员,也担任林献堂蒋渭水所组台湾民众党的干事。1930年一月,赖和发表了长篇小说〈蛇先生〉,载于《台湾民报》二九四号、二九五号、二九六号。1932年,赖和与叶荣钟郭秋生等人创办《南音》杂志,鼓励以闽南语写作文章。1934年张深切张星建等多位台湾人作家所筹组的“台湾文艺联盟”成立,赖和被推举为委员长,并在刊物《台湾文艺》上发表作品。稍后杨逵创立《台湾新文学》,赖和也担任这份杂志的编辑,也在上面发表作品。1936年赖和因为在《台湾新文学》发表10首〈田园杂诗〉遭到当时作家林克夫批评:“赖和先生、守愚先生过去在新诗坛已建立了不少功劳,如今他却做旧诗,岂不是使了后进新诗人起了动摇么?”。1941年大东亚战争爆发以后,赖和再度被拘捕入狱,约五十日,在狱中以草纸撰述〈狱中日记〉,反映了殖民地被统治者无可奈何的沉重心情,当时日本宪警违反常例,一直不告诉他被逮捕的理由。这次入狱事件对赖和的身心打击甚大,后因病重出狱。1943年一月三十一日逝世,行年五十。

赖和一生创作的作品,大都是殖民地的抗议文学,主题多为“旧社会习俗的败坏”、“被屈辱的人民”、“弱者的奋斗”。主要知名小说有《一杆“称仔”》、《不如意的过年》、《善讼的人的故事》、《浪漫外纪》等,而其他出色的作品有新诗〈流离曲〉、〈觉悟下的牺牲:寄二林的同志〉、〈南国哀歌〉、〈种田人〉、〈可怜的乞妇〉、〈农民谣〉、〈农民叹〉、〈冬到新谷收〉等作品。诗人向阳认为:赖和那些关怀中下阶级的诗作,充满了左翼作家的悲悯;而诗的语言则杂揉了台湾话文、中文和日式汉文,生动地表现了殖民地作家的后殖民语言风格[3]。其诗作〈南国哀歌〉是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最长的一首诗。“其文学作品采写实主义的手法,洋溢著民族情感与人道主义,被誉为‘台湾文学之父’”[4];而《南国哀歌》则是悼念雾社事件起义的抗日同胞。不过他也创作许多描绘山川景致和以圣贤为职志的汉诗。他本人也深受传统儒学影响,对儒学前途十分关注。

遗稿有〈高木友枝先生〉,是纪念台湾总督府医学校第二任校长高木友枝[5]

政治及历史观

赖和在其咏史名篇〈台湾通史十首〉中,记叙了台湾先民开拓、戴潮春事件台湾民主国黑旗军的成败等历史事件。其中,赖和曾对第七首的词句做过修改;原诗作:“旗中黄虎尚如生,国建共和竟不成。天限台湾难独立,古今历历证分明。”而后将之改为:“旗中黄虎尚如生,国建共和怎不成。天与台湾原独立,我疑记载欠分明。”可见他内心的政治思维由消极的“历史命定论”转为自我思辨的“历史创造论”。赖和改诗的日期虽已无法确认,但这样的修改却可以作为赖和本人的历史观由寄望祖国强大转向台湾本土思考的证明。[6][7]

进出忠烈祠事件

1951年国民政府要各县市政府查报日治时期抗日烈士,赖和是十几位之一,依《褒扬抗战忠烈条例》规定,赖和入祀忠烈祠但是1958年却有人密报赖和是“台共”,经过查证,认为是“反日思想激烈”、“属于左派”而撤出忠烈祠。1984年中华民国内政部认为赖和是倾向中华民国的抗日烈士,曾任旧文协理事及台湾民众党临时中央委员,属于文协民族派内的“左派”,而非新文协“左派”,因此函告台湾省政府恢复入祀忠烈祠。文学史研究者林瑞明表示该事件“反映出白色恐布时期闻红色变的心态”,赖和作品在戒严时代被遗忘,“反映出不同阶段对于赖和及其文学的不同认知,也可以看到台湾左右统独各派对于赖和及其所代表的台湾文学之诠释”。

文学史书籍中的赖和

杨宗翰曾于《国文天地》16卷2期分析民间各家文学史书如何再现“赖和”,初步考察他沉潜的、退缩保守的、旧知识份子属性的面向,是如何被文学史家拭去、掩盖与压抑,以便成就文学史上重要的“典范”塑造工程。

评价

赖和悲天悯人的胸怀,兼具文采及内涵的优秀作品,对正在萌芽的台湾新文学无疑是一大鼓舞。赖和担任《台湾民报》文艺栏主编时,也不断对新进作家给予鼓励和建议,受他影响的后进有杨逵王诗琅吕赫若吴浊流叶石涛等人。[来源请求]

赖和已整理重要作品出版目录

  • 赖和,1979,赖和先生全集,李南衡主编。台北:明谭。
  • 赖和,1994,赖和小说集,施淑编。台北:洪范书店。
  • 赖和,1994,赖和集,精装版,张恒豪编。台北:前卫。
  • 赖和原著,1996a,富户人e历史,蔡承维台译;李自敬编辑。台北:台笠。
  • 赖和,1996b,一杆称仔。台北:洪范书店。
  • 赖和,2000a,赖和全集一:小说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 赖和,2000b,赖和全集二:新诗散文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 赖和,2000c,赖和全集三:杂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 赖和,2000d,赖和全集四:汉诗卷(上),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 赖和,2000e,赖和全集五:汉诗卷(下),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 赖和,2000f,赖和全集:附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 赖和,2000g,赖和手稿集:新文学卷,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 赖和,2000h,赖和手稿集:汉诗卷(2册),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 赖和,2000i,赖和手稿集:笔记卷,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 赖和,2000j,赖和影像集,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有收录赖和作品的书籍

  • 李南衡/主编,《日据下台湾新文学明集4:诗选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15日。
    • 该书收录三首赖和的诗作:〈流离曲〉、〈南国哀歌〉、〈低气压的山顶〉。
  • 林瑞明/主编,《国民文选‧现代诗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
    • 该书收录两首赖和的诗作:〈南国哀歌〉、〈日伞〉。

赖和的小说作品

以题材分:

  • 反映日治时期台湾人民的生存处境与妇女问题--

〈一杆称仔〉、〈辱〉、〈不幸之卖油炸桧的〉、〈可怜她死了〉

  • 政治迫害、经济榨取和警察的横暴--

〈不如意的过年〉 、〈惹事〉 、〈丰作〉 、〈浪漫外纪〉 等作品。

  • 揭露残存的封建势力及传统仕绅阶级的性格--

〈斗闹热〉 、〈蛇先生〉 、〈棋盘边〉 、〈赴了春宴回来〉 、〈善讼的人的故事〉 、〈未来的希望〉 、〈富人的历史〉 等作品。

  • 有关当代知识份子萌芽中的启蒙思想及其徬徨挣扎--

〈雕古董〉 、〈一个同志的批信〉 、〈归家〉 、〈附会〉 、〈阿四〉 等作品。

赖和的白话新诗作品

有〈流离曲〉、〈南国哀歌〉、〈低气压的山顶〉等作品。

与赖和相关的研究书目

一般书目和影音资料

(按年代先后排列)

  • 纪念赖和先生九十冥诞筹备会,1984,赖和先生平反纪念集。
  • 林瑞明,1993,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赖和研究论集。台北:允晨文化。
  • 李笃恭编,1994,磺溪一完人:赖和先生百年冥诞纪念文集。台北:前卫出版社。
  • 彰化县立文化中心编,1994,赖和研究资料汇编。彰化:彰县文化。
  • 石美玲,2000,赖和小说中的方言运用。民国89年12月21日于国立台中图书馆台湾历史与文学研习班演讲录音。
  • 陈建忠,2004,书写台湾‧台湾书写:赖和的文学与思想研究。高雄:春晖出版社。
  • 郑穗影,2007,赖和文学 合现实含理想,东京绿荫书房。

博硕士论文

(按年代先后排列)

  • 陈明娟,1989,日治时期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台湾社会:赖和、杨逵吴浊流的作品分析。东吴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陈建忠,2000,书写台湾,台湾书写:赖和的文学与思想研究。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
  • 陈淑娟,2000,赖和汉诗的主题思想研究。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
  • 张雅惠,2000,日治时期的医师与台湾医学人文:以蒋渭水、赖和、吴新荣为例。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林秀蓉,2002,台湾日治时期台湾医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蒋渭水、赖和、吴新荣王昶雄詹冰为主。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论文。
  • 邵友梅,2002,赖和小说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 许育嘉,2002,赖和汉诗修辞美学研究。南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苏娟巧,2003,赖和汉诗意象研究。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
  • 简志龙,2003,赖和汉诗中的社会现象分析与研究。屏东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黄胜志,2005, 殖民体制下的反抗思潮—赖和的社会改革思想。 东吴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
  • 邓慧恩,2005,日据时期外来思潮的译介研究:以赖和、杨逵张我军为中心。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 郑皇泉,2006,赖和小说叙事研究。南华大学文学系硕士论文。
  • 黄立雄,2006,赖和文学作品中的抗日意识研究。玄奘大学中国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 李南衡,2007,台湾小说中e外来语演变-以赖和kap王祯和e作品作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文化及语言文学研究所。
  • 孙幸娟,2006,赖和小说的台湾闽南语词汇探讨。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夜间专班)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 谢美娟,2008,日治时期小说里的农工书写─以赖和、杨逵杨守愚为中心。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伍家慧,2008,爱尔兰及台湾的国家意识觉醒: 叶慈与赖和的比较研究。中国文化大学英国语文学研究所。
  • 陈绿华,2008,赖和白话小说的台湾话文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文化及语言研究所硕士论文。
  • 刘孟宜,2008,日治时期台湾小说中的主题意识与台湾话文书写——以赖和、蔡秋桐郭秋生之作品为例。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 廖美玲,2009,鲁迅与赖和小说主题之比较研究。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与赖和相关的单篇论文

  • 叶石涛,1985,为什么赖和先生是台湾新文学之父?。远景出版社出版的《没有土地,哪有文学?》。
  • 林瑞明,1985,赖和与台湾新文学运动。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报第十二号抽印本。
  • 张恒豪,1987,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自立报系出版的《台湾近代名人志》第3册,页169。
  • 清华大学在1994年所主办的“赖和及其同时代的作家. 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国际学术会”之发表论文:
    • 赵天仪,1994,论赖和的新诗。
    • 张恒豪,1994,苍茫深邃的“时代之眼” : 比较赖和< 归家> 与鲁迅< 故乡>。
    • 林瑞明,1994,赖和汉诗初探。
    • 梁景峰,1994,台湾现代诗的起步赖和, 张我军杨华的汉文白话诗。
    • 吕正惠,1994,赖和三篇小说析论 : 兼论赖和作品的社会性格。
    • 胡民祥,1994,赖和的文学语言。
    • 胡万川, 1994,赖和先生及李献璋先生等民间文学观念及工作之探讨。
    • 郑穗影,1994,赖和文学的现实与理想 : 台湾文学语言和精神之根源的思索。
  • 叶荣钟,1995,诗医赖懒云,时报文化出版的《台湾人物群像》,页259。
  • 翁圣峰,2007/11,八四课程标准高中《国文》赖和教材试论,《彰化文学大论述》,施懿琳等,五南图书,pp551~567。[1]
  • 陈芳明,1998,赖和与台湾左翼文学系谱,见陈芳明,左翼台湾:殖民地文学运动史论,页47-74。台北:麦田出版。
  • 林衡哲,2001,民族诗人 赖和:台湾现代文学之父,见林衡哲编著,二十世纪台湾代表性人物(上),页48-59。台北:望春风文化。
  • 郭侑欣,2003,从赖和汉诗探究他的国族认同。仁德学报,no. 2:193-206。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许俊雅/编,《日据时期台湾小说选读》,第23页,香港:万卷楼图书,2002年1月初版三刷。
  2. 张子文/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2年,页266-页267。
  3. 向阳,〈三种语言交响的诗篇〉,《文学@台湾》,台南市:国立台湾文学馆,2008年,页109。
  4. 吴密察/监修,《台湾史小事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年,页147。
  5. 陈君恺. 〈师生爱与民族认同的葛藤──高木友枝、堀内次雄及其台湾学生〉. 《辅仁历史学报》 (台湾: 辅仁大学历史学系). 2000-06, (第11期) (Chinese (Taiwan)). 
  6. 《赖和读本》-赖和纪念馆
  7. 读赖和的〈台湾通史十首〉-台湾独立建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