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贾洪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圖片來自新浪影音娱乐
贾洪林
演员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 1874年
逝世 1917年11月7日
职业 京剧老生演员
代表作品 《朱砂痣》
活跃年代 近代

贾洪林(1874~1917)近代京剧演员。号朴斋,外号贾狗儿,[1]北京人,原籍江苏无锡。出身演员家庭。演老生。幼从陈丹仙习艺,在四喜班演唱,师事谭鑫培。早年嗓音清润,一度为小鸿奎班台柱。嗓败后着重做功戏,并以唱腔富于韵味而受好评。谭鑫培曾称赞说:“无锡贾,技艺真,天下一等名老生。”贾洪林对后来的老生艺术影响极大。出生: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逝世:1917年11月7日,农历丁巳年九月廿三日。

简介

出生: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

逝世:1917年11月7日,农历丁巳年九月廿三日

活动年表

1910年4月12日,宣统二年(庚戌)三月初三日:1910年4月12日丹桂园演出

本日丹桂园由春庆班演出日场戏。

压轴:《朱砂痣》(带卖子)(谭鑫培饰韩员外,陈德霖饰江氏,谢宝云饰金氏,贾洪林饰吴惠泉)

大轴:《飞叉阵》(余筱琴)

贾洪林常为谭鑫培、杨小楼等配戏。以演《八大锤》《连营寨》《七星灯》等及为谭鑫培配演《搜孤救孤》之公孙杵臼、为杨小楼配演《长坂坡》之刘备等著名。 贾洪林是春茂堂陈家徒弟,虽也是二路老生,唱出正戏也很不错。在福寿班也充过台柱唱过大轴。

贾洪林,生肖属狗,小名阿狗,因此外号贾狗儿,世居无锡西门外古运河畔,后居北京。出身梨园世家,祖父贾阿三,号棣香,字树堂,系昆曲小生。父贾阿金,号淘亭,习文场,叔父是名京剧老生贾丽川。幼从陈丹仙习艺,学唱京剧老生。

10多岁至北方四喜班演唱,师从谭鑫培。早年嗓音清润,一度为小鸿奎班台柱。嗓败后致力于做功戏,常为谭鑫培配演《搜孤救孤》中之公孙杵臼、为杨小楼配演《长扳坡》中之刘备因而著名。也曾经为王瑶卿、梅兰芳的左右手,是一个既能演主角(嗓子坏后在福寿班也充过台柱唱过大轴。) 又能演配角的特殊人才。其唱腔富有情韵,道白俏丽爽脆,动作干净洒脱,表情细腻传神,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感,深得观众好评。

谭末次演出

谭鑫培
圖片來自搜狐网

1917年4月14日,农历丁巳年闰二月廿五日:谭鑫培末次演出

北京官府为了欢迎广西督军陆荣庭,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设盛宴唱堂会,其时70岁高龄的谭鑫培衰弱多病,只好婉言辞却,不料因此触犯了当局,便传出话来,如果不去,不但不释放他的孙子谭霜(曾因犯案在押),还要拉他去一起关押。并且派了4名巡警上门,名为迎接,实则押送,谭便不得不勉强扶病而去,到场一看戏码贴的是《洪羊洞》,又吃了一惊,因为戏中他演的杨六郎是以死殉职的,而且他的师父程长庚生前最后唱的也是这一出戏,触景生情,便有大难临头的预感。这一次演出实在不能唱全本,经再三请求,从“探病”一场唱起,他拼老命全力以赴,唱做一丝不苟,至终场还是浑身抖擞,精彩纷呈,但一到后台,就伏在桌子上晕倒了。据同台配演八贤王的贾洪林说:“我与老板一起演唱多年,从来未有见过像他这一次的神情异常,特别是双目炯炯发光,咄咄逼人,吓得我不敢正眼看他。”谭回家又气又累,病势日重,不久去世。

艺术经历

贾洪林原本嗓子极好,高亢嘹亮,不幸坏了两次。当他嗓子好的时候,演《战太平》,一声嘎调响彻云霄,观众都称之为小谭鑫培。当谭鑫培盛年红运的时候,贾洪林虽不能与鑫培并驾,名气却亦不小。戏界里谈到叫天儿,其次就数到贾狗儿。叫天有时缺席,贾狗果能顶一气。但叫天到老不衰,贾则中途喑哑,以至沦为配角,却甚卖力气,努力着要压倒正角,所以彩声往往过于正角,贾为叫天配探母的六郎,搜孤的杵臼,最为相当。

后来贾洪林嗓败,为了适应自己不好的嗓音,创造了低而宽博,专以沉着苍凉取胜的唱法。贾因喑哑,不能多唱,配角中之小段,却甚好听,利用其哑,其味愈浓。如以前没有“小导板”的说法,贾洪林却创造出来用“导板”起“范儿”却不用翻高的唱法,在《长坂坡》中刘备唱的“看来万般皆由命”里的“皆由命”三个字不翻高,虽走低音腔,但更令人产生感概。后来称之为“小导板”的板式,其实是贾洪林和杨小楼合演时所创造的。

艺术特色

贾洪林很会做戏,他善于运用眼神,擅长表情,做工最好,如演《乌龙院》《打渔杀家》《断臂说书》《胭粉计》《九更天》等都成拿手。还和梅兰芳演过对儿戏(两个人为主角的戏)《武家坡》,也和王瑶卿演过《四郎探母》。他在嗓音变坏之后,常陪谭鑫培唱《搜孤救孤》的公孙杵臼、《盗宗卷》的陈平、《捉放曹》的吕伯奢等,有时依然与谭鑫培对啃(在唱或表演的时候互相较劲),谭是又喜欢他又怕他把自己压倒。

尤其在两个人演《朱砂痣》的时候,当江氏回家叫门,贾洪林饰演的病鬼吴惠全形容枯槁,台步蹒跚,动作有气无力,可是一听说叫门的是妻子江氏,立刻似汗流满面、毛发竖立,唱出的那句“你是人是鬼快说分明”,全是用“立音”唱,既有炸音又有颤音,那手中的烛灯摇摇欲坠,给观众以阴森恐怖之感,形象地刻划了人物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他声容并茂,全身是戏。这样一来,逼得谭鑫培扮演的韩凤廷在下一场戏中虽然想不卖力气却也不行了。再比如,谭鑫培演《状元谱》非得由贾洪林饰演家人陈之不可。

在《状元谱·打侄》一折中,王楞仙扮演陈大官,不但陈大官随着板子的起落有跌仆“摔坐子”的优美身段,就是贾饰演的陈之也随着板子的起落行左陡右。在戏里谭鑫培是边打边气愤,王楞仙是边打边惶恐,贾洪林是边打边心疼,他并不以自己只是扮演家院而置身事外。三个人物太步伐的配合真是严丝合缝,极尽舞蹈之美。此外,他给杨小楼配演《战宛城》的贾诩,给陈德霖配演《三击掌》的王允,给龚云甫配演《行路训子》的张宜,都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贾洪林的配角戏,纵使自成一派,但是大多数人都愿意演主角,很少愿意演《朱砂痣》的吴惠全、《状元谱》的陈之等扫边老生的角色。这些角色虽经贾洪林的演绎熠熠生辉,但很少有人重视并愿意继承。

艺术创造

贾洪林在新戏的表演上亦有创造,1921年左右,杨小楼的早期新戏《薛刚闹花灯》、梅兰芳的早期新戏《花木兰》和一至四本的《春秋配》等,他都参加配演。在他参加演出的新戏,包括古装、时装戏(当时的“现代戏”)里,他都有所创造。如在梅兰芳的时装戏《一缕麻》中,梅兰芳饰演林纫芬,他饰演林如智,逼女儿出嫁一场中,他临时增加大段的念白。大段的念白很容易念得枯燥无味,他却年的感情真挚,泪随声下,十分入情入理。在《花木兰》中,他饰演花弧,把原编中的西皮原板改唱成高拨子,更加突出了花弧盼女心切的感情。

贾洪林在这些新戏的创造,使得几十年后的梅兰芳仍然记忆犹新。二、三十年代,南风北渐,北方学习南方时兴演现代戏了,贾洪林竟然也能发挥所长。当时上述所讲的梅兰芳《一缕麻》和后来梅排演的《邓霞姑》等新戏中,贾洪林都有参与演出。 他还扮演过西洋人,在和周惠芳(艺名“小桃红”)合演的新编戏《法国血手印》中,他饰演一个法国律师,西服革履,念“我从伦敦来”,把它分成五字五顿,以示西洋人口吻。这也可说明,前辈艺人也不是完全保守的。

演出剧目

贾洪林一生演出的“能戏”在200余出以上,在京剧《八大锤》《连营寨》《七星灯》《打渔杀家》《六出祁山》中都能扮演重要角色。贾洪林不仅演戏,而且编戏,在和余玉琴合作时,他曾编出《金生色》;和王瑶卿合作时,他曾编出《忠义奇闻》《十五贯》《庚娘》等。他自己曾经改编编演过《搬兵增灶》《割麦装神》《孤注功》(即澶渊之盟的故事)等。有些老戏,他在排演的时候也都有所加工丰富,如在《甘露寺》中,从前只以刘备为主,乔玄只是个不重要的小配角,贾洪林扮演乔玄,却在《甘露寺·相亲》一场中增添了大段的二六板,和许多念白,就变成了前部戏的主角了。

艺术成就

由于多演配角,所以贾洪林传人极少,但是他的创造却给后来的须生两大流派开创了先河,这两大流派就是马(连良)派和高(庆奎)派。高庆奎和贾洪林同台,有是贾洪林的叔叔贾丽川的徒弟,因此尊贾为师兄,他后来演的《陇上割麦》就是贾洪林所传,《胭粉计》《乌龙院》《九更天》等传统戏的神情、做工、身段也都学自贾洪林。贾洪林逝世后,凡是贾与梅兰芳常演的角色,都由高庆奎来接演,如《一缕麻》中的林如智、《木兰从军》中的花弧、《女童斩蛇》中的李延。以至于后来梅兰芳赴日本演出,必须带着高庆奎,视之为左右手。所以说高派决不仅仅是一高调门的大段唱腔来取胜,其做工和身段也是具有特色的。

马连良在1929年嗓音还没有转高亢嘹亮以前,尤其是演白、鬖(花白)髯口的戏,如《战蒲关》《九更天》等,其做工、身段和扑跌动作,以及用低而宽博苍凉抑扬顿挫的唱法也是宗法贾洪林。有如马连良的拿手好戏《甘露寺》中的“劝千岁”流行唱法,它的基础仍然是来自贾洪林所创造的二六板,马则给改为流水板了 。马连良自己说过,他坐科时“性之所近,偏重于做派戏”,特别倾心于贾洪林先生,1930年北京《全民报》对他做过一次专访,他说:“出科后,经友人介绍,从贾洪林先生学戏。先生为伶界闻人,对于剧学,深有研究,在梨园中自成一派。亲受先生陶铸,教诲殷殷,获益良多。虽未曾正式行拜师礼,然耳提面命,亦忝居弟子之列。”

1915年,富连成的当家老生是高百岁,而马连良才渐露头角。他得名伊始,便以做工、念白著称,内外行都知道有个苦学贾洪林的马连良,大伙儿那时都叫他“小贾狗子”。马连良得贾益处甚多,后来马连良在排演《赵氏孤儿·说破》一场中,他采用并丰富了贾洪林在《朱砂痣》中吴惠全在听到妻子江氏敲门后的动作,当程婴听到敲门声后,藏画册、反转身、甩髯口亮住,浑身颤抖,这段表演生动地揭示了人物当时所处环境和内心世界。因此说这艺术流派,贾洪林实为高、马两派的启蒙者,他功不可没。此外,著名京剧老生贯大元还正式跟贾洪林学过戏。贾洪林是贯大元的姨父,把着手教过贯先生。贾过世后,戏本子都给了贯。

视频

老唱片研讨 贾洪林1929年 桑园寄子 叶庆柱学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