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资治通鉴纲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资治通鉴纲目》,是南宋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学巨著,其门人赵师渊樊川书院续编完成,共59卷。《通鉴纲目》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 该书内容注重严分正闰之际、明辨伦理纲常,并注意褒贬春秋笔法。

概述

在这部史学巨著当中,南宋的朱熹修订了北宋的司马光的正统观,加入了浓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释,例如:不承认王莽政权,于三国尊蜀汉为正统。全书以“纲目”为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朱熹完成纲的部份,他的弟子赵师渊续成目的部份。

《通鉴纲目》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但他并没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与裁定,所以连一般历史家所作的初步工作也没有,单就历史专业研究来说价值不高。宋明以来,有许多人为《通鉴纲目》附加价值,如尹起莘写了《发明》,刘友益写了《书法》,汪克宽写了《考异》,把《通鉴纲目》进一步神秘化。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为《通鉴纲目》加上御批,加强了这本书的政治性,乾隆十一年闰三月修成《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共二十卷,此书乃赓续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与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而作。[1]

内容举例

《通鉴纲目》仿效《春秋》、《左传》,创立了“纲”与“目”。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史事,记载一事,首先标列提要,用大字书写,顶格编排,即纲;之后叙述具体内容,用小字分注,低格编排,即目。这种体裁称为纲目体。

如卷三:

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冬十月……以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灌婴为太尉……陈平谢病曰:“髙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譲勃。”从之…… 其实是简化的编年体体例,条例清楚,形成了纲目体体例。朱熹不仅从体例上仿效春秋经文,从写法上也仿效春秋笔法。但由于春秋笔法的使用对其史料价值有所损坏,而且纲目体史书大多是改编之作,史料价值并不是很高。[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