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赠羊长史·并序(陶渊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赠羊长史·并序

来自网络 的图片

作品名称:《赠羊长史·并序》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赠羊长史·并序 》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念古伤今,流露着诗人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全诗思路文理绵密,从远处落笔,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突出主旨,手法高妙。

原文

译文

左将军长史羊松龄奉命出使秦川,我作此诗赠给他。

我处三代衰微后,古之盛世我思慕。

了解千年以前事,全靠阅读古人书。

古代圣贤留遗迹,桩桩都在中州处。

岂能忘记去瞻仰?无奈山河远隔阻。

九州今始定一统,我将整装登征途。

听说你先奉命去,我今抱病难同赴。

如果路途经商山,请你为我稍驻足。

多谢商山贤四皓,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有谁还在采?深谷应是久荒芜。

仕途难免遭祸患,岂如贫贱多欢娱?

四皓歌谣记心内,不见古人叹命苦。

数代之下怀感慨,言不尽意难倾诉。

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后任彭泽县令,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1]


参考资料

  1. 陶渊明简介, 历史网,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