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道」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40,075.02千米(24,901英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
 
行 1: 行 1: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40,075.02千米(24,901英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
 
 +
''' 赤道''' 通常指[[ 地球]] 表面的点随[[ 地球自转]] 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 圆周]] 线,长40,075.02千米(24,901英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 ]] 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 海洋]] 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 行星]] 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赤道的确切长度==
 
==赤道的确切长度==
  
 两种广泛应用的大地测量学标准中,赤道的模型是一个半径为以米为单位的整数的圆。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选择6,378.140千米(3,963英里)为其半径[21],后来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将之精确到6,378.137千米(3,963英里)[22] ,并为WGS84所采用[23] ,而更近的IAU-2000则保留了IAU-1976的旧数值。如果赤道真的是个圆,它的周长就应为设定半径的2π倍。
+
 两种广泛应用的[[ 大地测量学]] 标准中,赤道的模型是一个半径为以米为单位的整数的圆。1976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选择6,378.140千米(3,963英里)为其[[ 半径]],后来国际大地测量学与[[ 地球物理学]] 联合会将之精确到6,378.137[[ 千米]] (3,963英里),并为WGS84所采用,而更近的IAU-2000则保留了IAU-1976的旧数值。如果赤道真的是个圆,它的周长就应为设定半径的2π倍。
  
 
==赤道天文现象==
 
==赤道天文现象==
  
 赤道的纬度被定义为0°,与两条极圈及两条回归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组成地球表面五条重要的纬线,而赤道又是其中唯一一个大圆。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则是天球赤道。
+
 赤道的[[ 纬度]] 被定义为0°,与两条极圈及两条回归线——[[ 北回归线]] 和南回归线组成地球表面五条重要的纬线,而赤道又是其中唯一一个大圆。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则是天球赤道。
  
 在太阳的季节性视运动中,每年经过赤道两次,分别在春分、秋分。此时太阳光在赤道处与地球表面垂直,即直射赤道。
+
 在[[ 太阳]] 的季节性视运动中,每年经过赤道两次,分别在[[ 春分]] [[ 秋分]] 。此时太阳光在赤道处与地球表面垂直,即直射赤道。
  
 由于太阳几乎全年都垂直地升落,赤道上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是地球表面最快的。赤道上的昼长(日出到日落)也几乎全年保持不变[1] ;由于大气折射[2] ,以及日出日落是太阳的边缘而非中心触及地平线的缘故,每天的白昼都比夜晚长约14分钟。
+
 由于太阳几乎全年都垂直地升落,赤道上看到的日出和[[ 日落]] 是地球表面最快的。赤道上的昼长(日出到日落)也几乎全年保持不变;由于[[ 大气]] 折射,以及日出日落是太阳的边缘而非中心触及[[ 地平线]] 的缘故,每天的白昼都比夜晚长约14分钟。
  
 
==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赤道附近的低地一般属热带雨林气候,也称为赤道气候,部分地区会导致热带季风气候,并在一年的部分时间形成旱季。此外,赤道地区还存在热带干湿季气候(亦称热带莽原、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如索马里多日照、南美西岸多云雾的赤道沙漠气候)。[11] 通常年平均气温是白天30 °C(86 °F),夜晚23 °C(73 °F)。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一般为每年2500至3500毫米,平均每年降雨约200天,日照时数约为2000小时。
+
 赤道附近的低地一般属[[ 热带雨林气候]] ,也称为赤道气候,部分地区会导致[[ 热带季风气候]] ,并在一年的部分时间形成旱季。此外,赤道地区还存在热带干湿季气候(亦称热带莽原、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如索马里多日照、南美西岸多云雾的赤道沙漠气候)。通常年平均气温是白天30 °C(86 °F),夜晚23 °C(73 °F)。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一般为每年2500至3500毫米,平均每年降雨约200天,日照时数约为2000小时。
 +
 
 +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
 +
 
 +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注 1]、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
 +
 
: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等
 
: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等

於 2020年3月4日 (三) 07:05 的修訂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長40,075.02千米(24,901英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蓋,餘下的21.3%為陸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體也有類似的赤道。

赤道的確切長度

兩種廣泛應用的大地測量學標準中,赤道的模型是一個半徑為以米為單位的整數的圓。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選擇6,378.140千米(3,963英里)為其半徑,後來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將之精確到6,378.137千米(3,963英里),並為WGS84所採用,而更近的IAU-2000則保留了IAU-1976的舊數值。如果赤道真的是個圓,它的周長就應為設定半徑的2π倍。

赤道天文現象

赤道的緯度被定義為0°,與兩條極圈及兩條回歸線——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組成地球表面五條重要的緯線,而赤道又是其中唯一一個大圓。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則是天球赤道。

太陽的季節性視運動中,每年經過赤道兩次,分別在春分秋分。此時太陽光在赤道處與地球表面垂直,即直射赤道。

由於太陽幾乎全年都垂直地升落,赤道上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是地球表面最快的。赤道上的晝長(日出到日落)也幾乎全年保持不變;由於大氣折射,以及日出日落是太陽的邊緣而非中心觸及地平線的緣故,每天的白晝都比夜晚長約14分鐘。

氣候類型

赤道附近的低地一般屬熱帶雨林氣候,也稱為赤道氣候,部分地區會導致熱帶季風氣候,並在一年的部分時間形成旱季。此外,赤道地區還存在熱帶乾濕季氣候(亦稱熱帶莽原、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如索馬里多日照、南美西岸多雲霧的赤道沙漠氣候)。通常年平均氣溫是白天30 °C(86 °F),夜晚23 °C(73 °F)。赤道地區降水豐富,一般為每年2500至3500毫米,平均每年降雨約200天,日照時數約為2000小時。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多雨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乾濕季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高山氣候
  • 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
信風、赤道西風、赤道輻合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