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赫连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昌之弟,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在位时,受封平原公,镇守长安。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克上邽,赫连昌被擒,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即皇帝位,改元胜光。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被吐谷浑所俘,次年,赫连定被解送北魏,处死。

基本资料

本 名 赫连定
字 号 直獖
去世时间 432年
在位时间 公元428年登基(在位4年)
年 号 胜光
谥 号 夏平武帝
朝 代 夏国

生平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fén),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昌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夏国最后一个皇帝。赫连家族原本姓刘,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皇帝苻坚任为西单于,统领河西众部落。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立为王,国号大夏,年号龙升,改姓赫连氏,意为“帝室徽赫,上与天连”,并设置百官,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夏国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从公元407年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属国吐谷浑俘虏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或胡夏。

赫连勃勃在夺取了长安之后,夏国疆土面积达到46.8万平方公里,南界秦岭,东戎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国势达到全盛。由于赫连夏政权穷兵黩武,虽然据有了广袤的土地和人口、牲畜,但还是支撑不了连年的战争消耗。加之赫连勃勃晚年昏聩,听信谗言,废长立幼,导致兄弟间手足相残,先是大儿子太子赫连璝杀了二弟酒泉公赫连伦。紧接着,三弟太原公赫连昌又杀了哥哥赫连璝。赫连勃勃闻讯后悲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封赫连昌为太子。这次太子之争连损夏国两根顶梁柱,使夏政权大伤元气,也为日后被北魏所灭埋下了伏笔。

这个小名叫“獖”(意为“阄割过的猪”)的夏国末代帝王,其父在位时,受封平原公,镇守长安。公元415年,赫连勃勃病逝,其子赫连昌继位,任其弟赫连定为大将军。426年,北魏大举攻夏,赫连昌派遣其弟赫连定与北魏军对峙于长安一带,北魏乘其空虚又西出征伐。次年六月,魏军攻下大夏都城统万,赫连昌奔逃到上邽(今天水)。428年,北魏大军围攻上邽,赫连昌被擒。赫连定急忙收集夏军残部数万人,一路奔走,逃奔到平凉,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年号为胜光。

赫连定继位之后,以平凉都城为大本营,积蓄力量,出兵剿灭了盘踞在今兰州、榆中、临夏一带的西秦国,斩杀投降的西秦皇帝鲜卑人乞伏暮末。随后,又多次出兵攻打北魏,企图夺回龙兴之地统万城,但均以失败告终。此时的大夏国已局促于一隅,情势窘迫,不复当年。胜光二年(429年)十月,赫连定登上阴槃山(今平凉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附近),,眺望他的故国,哭着说:“要是先帝让我继承大业的话,怎会有今日的事情呢?假使老天给我时间,我就可以与诸位爱卿共创复兴大业。”话音刚落,突然窜出一群狐狸在旁边哀鸣,赫连定下令射杀它们,却一无所获。心中感到厌恶,说:“这也是大不吉利的征兆,天道啊天道,还能说什么呢!”

两年后,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攻打另一个由胡人建立的政权北凉(今张掖、武威一带)途中,被吐谷浑所俘。次年,被解送北魏处死,夏国宣告灭亡。从赫连定在平凉称帝,到被俘砍头,历时不足四年。赫连定死后,鲜卑北魏大军很快就统一了北方,从此匈奴族群便退出了中华历史舞台,其后代要么远遁欧洲,要么改姓隐居,与当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1]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勃勃性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脣,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在位十三年而宋受禅,以宋元嘉二年死。子昌嗣伪位,寻为魏所擒。弟定僭号于平凉,遂为魏所灭。自勃勃至定,凡二十有六载而亡。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十六·夏录》:赫连定,勃勃第五子。凤翔二年,封平原公,雍州牧,镇长安,率众赴安定,进封平原王、大将军、领司徒。昌为魏所擒,定遂率遗众数万,据平谅,僭称皇帝,大赦,改承光四年为胜光元年。进征南大将军白兰王吐谷浑莫?贵为开府仪同三司、河南王。十月,畋于阴盘,登苛蓝山而望 统万城,泣曰:"先帝以朕承大业者,岂有今日乎。使天假朕年,当与诸卿建王季之业。"既而有狐群百数鸣于定傍,令射之,无所获,定恶之。曰:"此大不善,咄咄天道,复何言哉。"三年,秋,魏军来袭。十月,克安定,进攻平原。十一月,定遂掠民五万户,西奔上邽。四年,河南王莫?贵因戎狄之众,东面以争天下。魏遣益州剌史没利延、宁州剌史拾虎率骑三万来伐,遂擒定,送于魏。勃勃初号 龙升元年,岁在丁未,至是,岁在辛未,二十五年也。[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