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赫連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赫連定(?-432年),小字直獖,匈奴鐵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昌之弟,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在位時,受封平原公,鎮守長安。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克上邽,赫連昌被擒,赫連定逃奔平涼(今甘肅平涼),即皇帝位,改元勝光。勝光四年(431年),赫連定在攻打北涼途中,被吐谷渾所俘,次年,赫連定被解送北魏,處死。

基本資料

本 名 赫連定
字 號 直獖
去世時間 432年
在位時間 公元428年登基(在位4年)
年 號 勝光
諡 號 夏平武帝
朝 代 夏國

生平

赫連定(?-432年),小字直獖(fén),匈奴鐵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昌之弟,五胡十六國時期夏國最後一個皇帝。赫連家族原本姓劉,其父劉衛辰,曾被前秦皇帝苻堅任為西單于,統領河西眾部落。公元407年,赫連勃勃自立為王,國號大夏,年號龍升,改姓赫連氏,意為「帝室徽赫,上與天連」,並設置百官,定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紅墩界鄉白城子村)。夏國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從公元407年赫連勃勃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屬國吐谷渾俘虜赫連定止,僅存在了二十五年。中國古代以「夏」為國號的政權頗多,因此史家稱十六國時期的夏政權為赫連夏或胡夏。

赫連勃勃在奪取了長安之後,夏國疆土面積達到46.8萬平方公里,南界秦嶺,東戎蒲津,西收秦隴,北薄於河,國勢達到全盛。由於赫連夏政權窮兵黷武,雖然據有了廣袤的土地和人口、牲畜,但還是支撐不了連年的戰爭消耗。加之赫連勃勃晚年昏聵,聽信讒言,廢長立幼,導致兄弟間手足相殘,先是大兒子太子赫連璝殺了二弟酒泉公赫連倫。緊接着,三弟太原公赫連昌又殺了哥哥赫連璝。赫連勃勃聞訊後悲憤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封赫連昌為太子。這次太子之爭連損夏國兩根頂樑柱,使夏政權大傷元氣,也為日後被北魏所滅埋下了伏筆。

這個小名叫「獖」(意為「鬮割過的豬」)的夏國末代帝王,其父在位時,受封平原公,鎮守長安。公元415年,赫連勃勃病逝,其子赫連昌繼位,任其弟赫連定為大將軍。426年,北魏大舉攻夏,赫連昌派遣其弟赫連定與北魏軍對峙於長安一帶,北魏乘其空虛又西出征伐。次年六月,魏軍攻下大夏都城統萬,赫連昌奔逃到上邽(今天水)。428年,北魏大軍圍攻上邽,赫連昌被擒。赫連定急忙收集夏軍殘部數萬人,一路奔走,逃奔到平涼,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年號為勝光。

赫連定繼位之後,以平涼都城為大本營,積蓄力量,出兵剿滅了盤踞在今蘭州、榆中、臨夏一帶的西秦國,斬殺投降的西秦皇帝鮮卑人乞伏暮末。隨後,又多次出兵攻打北魏,企圖奪回龍興之地統萬城,但均以失敗告終。此時的大夏國已侷促於一隅,情勢窘迫,不復當年。勝光二年(429年)十月,赫連定登上陰槃山(今平涼崆峒區四十里舖鎮曹灣附近),,眺望他的故國,哭着說:「要是先帝讓我繼承大業的話,怎會有今日的事情呢?假使老天給我時間,我就可以與諸位愛卿共創復興大業。」話音剛落,突然竄出一群狐狸在旁邊哀鳴,赫連定下令射殺它們,卻一無所獲。心中感到厭惡,說:「這也是大不吉利的徵兆,天道啊天道,還能說什麼呢!」

兩年後,勝光四年(431年),赫連定在攻打另一個由胡人建立的政權北涼(今張掖、武威一帶)途中,被吐谷渾所俘。次年,被解送北魏處死,夏國宣告滅亡。從赫連定在平涼稱帝,到被俘砍頭,歷時不足四年。赫連定死後,鮮卑北魏大軍很快就統一了北方,從此匈奴族群便退出了中華歷史舞台,其後代要麼遠遁歐洲,要麼改姓隱居,與當地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融合,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1]

史書記載

《晉書·卷一百三十·載記第三十》:勃勃性凶暴好殺,無順守之規。常居城上,置弓劍於側,有所嫌忿,便手自殺之,群臣忤視者毀其目,笑者決其脣,諫者謂之誹謗,先截其舌而後斬之。夷夏囂然,人無生賴。在位十三年而宋受禪,以宋元嘉二年死。子昌嗣偽位,尋為魏所擒。弟定僭號於平涼,遂為魏所滅。自勃勃至定,凡二十有六載而亡。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十六·夏錄》:赫連定,勃勃第五子。鳳翔二年,封平原公,雍州牧,鎮長安,率眾赴安定,進封平原王、大將軍、領司徒。昌為魏所擒,定遂率遺眾數萬,據平諒,僭稱皇帝,大赦,改承光四年為勝光元年。進征南大將軍白蘭王吐谷渾莫?貴為開府儀同三司、河南王。十月,畋於陰盤,登苛藍山而望 統萬城,泣曰:"先帝以朕承大業者,豈有今日乎。使天假朕年,當與諸卿建王季之業。"既而有狐群百數鳴於定傍,令射之,無所獲,定惡之。曰:"此大不善,咄咄天道,復何言哉。"三年,秋,魏軍來襲。十月,克安定,進攻平原。十一月,定遂掠民五萬戶,西奔上邽。四年,河南王莫?貴因戎狄之眾,東面以爭天下。魏遣益州剌史沒利延、寧州剌史拾虎率騎三萬來伐,遂擒定,送於魏。勃勃初號 龍升元年,歲在丁未,至是,歲在辛未,二十五年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