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路易体痴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类似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患者的认知障碍常常在运动症状之前出现,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氏体(Lewy body,LB).LB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及脑干。由于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痴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已构成一独立疾病,DLB 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15%~2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在老年性痴呆症中路易体痴呆的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居第2 位。*[1]

路易体痴呆脑内可合并AD 病理改变,以往文献中命名繁多,如Alzheimer病路易体变异型(LB variant of AD)、Alzheimer 病伴帕金森改变(AD with PDchanges)、痴呆伴皮质路易体病(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LB)、弥漫性路易体病(diffuse LB disease)、路易体型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 ofLB type,SDLT)等。路易体痴呆国际工作小组(1996)在联合报告中提出统一命名为路易体痴呆,主要包括弥漫性路易体病(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路易体痴呆(Lewy body dementia)、Alzheimer 病路易体型(Lewy body variant ofAlzheimer’s disease)等叁种。

疾病病因

病因迄今不明,研究发现神经系统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为Lewy体结构的主要成分,部分DLB 及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存在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使α-突触核蛋白由可溶性转变为不溶性,发生异常聚集,推测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与DLB 及PD 的发病有关。DLB 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日本曾报道过家族性DLB 患者。尽管有报告表明部分DLB 患者与AD 患者均有Apo Eε4等位基因增加,但确切的遗传机制有待研究。[2]

临床表现

路易体的症状有很多,主要的表现有:

一、进行性痴呆,痴呆会逐渐进展,可能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然后逐渐症进展,会出现人格的改变。

二、波动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的特征性症状包括思维和推理能力的下降,一天至数天之内有多次意识模糊和清醒状态的交替,以注意执行功能和视空间缺陷最为严重。

三、反复发作的幻觉,尤其是以视幻觉最突出。

四、帕金森样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走路异常等,但是此病跟帕金森病有一点点区别,此病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

五、其他症状,反复发作的跌倒或者晕厥,还有短暂性意识丧失等。*[3] [4]

辅助检查

1.测定脑脊液

  血清中APOE多态性Tau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片段,有诊断与鉴别意义。

2.CT及MRI检查

  无特征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见弥漫性脑萎缩或局灶性额叶萎缩程度较轻。MRI冠状扫描有助于DLB与AD的鉴别,AD可有颞叶内侧萎缩,DLB不明显。

3.18F-dopaPET检查

  可发现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摄取减少,PET显示颞-顶-枕皮质葡萄糖代谢率降低较AD严重,可能与DLB视空间障碍、视幻觉等有关。AD主要是颞叶和扣带回葡萄糖代谢率降低。

4.早期脑电图

  多为正常,少数表现为背景波幅降低,可见2~4Hz周期性放电,基本节律慢化,较多病人可见颞叶区α波减少和短暂性慢波,可出现短暂额颞叶爆发活动。睡眠EEG出现快速眼动期异常,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DLB的诊断及诊断标准

1996年Mckeith等首先提出DLB诊断标准,2005年制定了DLB的专家共识,见表1。

2013年DSM-5发布了NCDLB的诊断标准,见表2。

表1 2005年 Mckeith等制定的DLB诊断标准
必要特征 痴呆,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影响到正常的社交和工作能力;

认知障碍以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视空间缺陷最为突出,
在疾病早期显著的或持续的记忆下降并非必需的,但通常出现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

核心特征 波动性的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和警觉性随时间显著变化;
反复发作的形象生动的视幻觉;自发的帕金森综合征

提示特征 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

镇静药物高度敏感;
PECT或PET显示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摄取减少

支持特征 反复的摔倒或晕厥;

短暂的,无法解释的意识丧失;
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尿失禁;其他形式的幻觉;
系统性妄想;
抑郁;
头颅CT或者MRI提示内侧颞叶结构相对正常;
SPECT或PET提示枕叶代谢普遍减低;
心肌造影提示碘苄胍摄取减低;
脑电图提示慢波,颞叶出现短暂尖波

不支持特征 出现脑血管病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或脑影像学证据;

检查提示出现其他可导致类似临床症状的躯体疾病或脑部疾病;
痴呆严重时才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

症状发生的时间顺序 DLB的痴呆症状通常发生在类似PD的运动症状之前或同时发生,帕金森病痴呆应该是在PD的基础上发生痴呆。

在临床实践中,应选择最适合的术语,有时可以使用总称如路易小体疾病,研究中区别 DLB和帕金森病痴呆通常采用“1年原则”,
即帕金森综合征,1年内出现痴呆为DLB,一年后为帕金森病痴呆,
也有一些研究采用其他时间间隔,但这会使研究间的比较困难,
在一些临床病理的研究或临床试验中,通常会纳入临床亚型,称为路易体病或α突触核蛋白病

表2 DSM-5的路易体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核心特征 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以注意力和警觉性改变为主要特征;

反复发作的内容形象生动的视幻觉;
自发性帕金森征,继认知能力下降后出现

提示性特征 符合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标准;

对神经安定剂异常敏感;
上述损害不能用其他情况更好地解释,比如脑血管病、其他神经变性病、
药物作用,或者其他的精神、神经或系统性疾病

鉴别诊断

在DLB的诊断过程中,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常见的有AD、PDD、皮质基底节变性、额颞叶痴呆、血管性痴呆、脑积水暍腔隙综合征、朊病毒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多系统萎缩等。DLB临床上主要应与AD、PDD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等暎神经心理认知量表检测有助于AD与DLB的鉴别诊断。

DLB的治疗

DLB作为神经变性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方法能够治愈该病,但是有些药物经临床验证可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所以DLB应早期识别和诊断,早期进行综合治疗,使病程得到科学的全程管理。全程管理包括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后者还包括有氧功能锻炼、科学地膳食营养管理、患者和照料者的教育及关怀。

(一)药物治疗

一般包括抗PD运动症状的治疗、抗痴呆治疗、抗精神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对症治疗。目前没有有效药物能治愈DLB,所以我们现在应用的各种药物仅为对症治疗。

1. 抗类似PD的运动症状治疗: 首选单一左旋多巴制剂治疗DLB,大约有50%的患者会有改善。该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至最适剂量后维持治疗。由于此类药物易于引起意识紊乱和精神症状,所以使用时应当小心,最好不用抗胆碱能药物。

2. 抗精神症状药物治疗: 轻度患者无需治疗,如需要药物治疗时,一般应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应当注意,长期大量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增加心、脑卒中风险和死亡率,加重认知损害棳因此,临床上要慎用。 在谨慎评估利弊后,可以应用小到中等剂量,但要在严密的监护下维持最短的疗程,并需要与照料者协商,甚至和患者本人商量用药。

3. 抗痴呆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证实了某些胆碱酯酶抑制药物有临床效果。 在DLB抗痴呆药物治疗中,如果治疗药物突然停止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反跳现象,所以建议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的DLB患者不要轻易停药或换用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的淡漠、焦虑、注意力差暍幻觉、妄想暍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均会不同程度改善。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类似PD的体征可能会一过性加重,一旦出现严重运动症状,应考虑停药。 建议采用药物剂量滴定法或与食物同服。胆碱酯酶抑制药物还会增加直立性低血压、跌倒和晕厥的风险,应当注意并加以防范。

4. 情绪异常及睡眠障碍治疗: 目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被推荐用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睡眠障碍如快速眼动相关睡眠行为异常者可以睡前服用氯硝西泮0.25mg治疗,褪黑激素3mg和奎硫平12.5mg等,应逐渐加量,并监测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

(二)非药物支持

1. 有氧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和有氧运动对于维持患者的活动能力很有帮助。有氧功能锻炼还可以预防和延缓认知下降。

2. 营养管理: 晚期患者常存在吞咽困难和营养不良,此时应改变患者食谱,以软食或半流食为主,注意补充高蛋白。对有严重吞咽困难,误吸风险高的患者,可行胃造瘘术以保证足够营养。

3. 患者及照料者教育: 要对患者、患者的配偶、家庭成员及看护人员进行DLB的疾病知识普及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关爱DLB患者.

预后

DLB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变性疾病,进展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认为要快于AD的病程。严重DLB患者可因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因长期卧床,患者易于产生褥疮;吞咽困难和运动障碍导致肺部感染,患者最终死于瘫痪、营养不良及感染等并发症。[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路易体痴呆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5)编写](本共识刊登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5]

视频

DLB(路易体痴呆)的发病机制

【CN1699播报】路易体痴呆-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参考资料

  1. 李延峰. 路易体痴呆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5-06-03 [29 二月 2020] (中文). 
  2. Brit Mollenhauer. α-突触核蛋白对帕金森病诊断敏感性较高. 《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 2011, 10 (3): 230-40. 
  3. 石红婷. 路易体痴呆的症状. 2019-04-24 [29 二月 2020] (中文). 
  4. 陈蕾; 张本恕. 路易体痴呆八例临床分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38 (2): 70-73. 
  5.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 路易体痴呆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 (4): 33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