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运-7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运-7(Y-7)是中国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在前苏联安-24安-26运输机的基础上,仿制和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支线运输机。于1986年5月1日正式编入航班投入客运[1]

研发历程

1966年4月,国家下达研制Y-7飞机的任务。1966年5月开始研制,由603所和172厂组成300多人的设计队伍。在全国30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的配合下,1968年3月完成全部设计并投入试制。1970年12月26日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之后用两架原型机分别进行机载成品鉴定和飞机设计定型鉴定试飞。1980年完成了换装大功率的WJ5A-1型发动机的论证、设计、生产及鉴定试飞。飞机的单台发动机起飞当量功率由1875.5千瓦(2550马力)提高到2133千瓦(2900马力)。

十六年间,经过两次试制,两架全机静力试验,一架机身疲劳试验,四架飞行试验,飞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完成了55项试飞科目。

1982年7月30日,国家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Y-7飞机设计定型,同意进行批量生产。设计定型前,共研制生产了8架飞机,用于静力、疲劳试验、飞行试验和使用试验。1984年1月24日,运七二批二架飞机首次交付上海民航管理局使用。1986年获中国民航CAAC试航证书,当年4月29日,运七飞机首次在安徽合肥投入客运航线。

现状

截至1991年3月,Y-7安全飞行超过15万飞行小时和15万次起落。现共销售了103架,价格是西方同类飞机的1/3~1/2。飞机机体的总寿命为3万飞行小时,使用期限为15年。发动机首次翻修寿命目标4000小时。

Y-7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民航清一色使用外国民航飞机的历史。但由于其整体技术上的落后、舒适性欠佳、运营效益差、民航对使用国产飞机及支线航空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力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前景堪忧。自1986年4月29日投入民航使用来,安全飞行了70万小时、70万起落。民航方面仅发生一起关于运7的重大事故,即2000年6月22日武汉航空Y-7空难事件[2]。也正是此次重大事故加速了Y-7在中国民航的消失速度。

视频

运-7 相关视频

运7运输机 ,首批2架部队使用,死亡率低于国外同类飞机

参考文献

  1. 运7资料,中国新闻网 ,2000-6-23
  2. 2000年6月22日 武汉航空公司Y7-100/B3479号飞机坠毁 49人死亡,佰佰安全网 , 20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