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送韦书记赴安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送韦书记赴安西》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送韦书记赴安西》创作年代:唐天宝十一年(752年)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送韦书记赴安西》[1]

创作年代;唐天宝十一年(752年)

作者:杜工部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送韦书记赴安西》

夫子欻通贵,云泥相望悬。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

注释

【鹤注】安西部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节度使抚宁西域,考天宝十一载,封常清为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度支、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韦必为其书记也。公以天宝十载献三赋,召试文章,待制集贤。诗云"公车留二年",当是十一年作。《唐书》:元帅节度府有掌书记一人,关预军中机密。

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①,白头无藉在②,朱绂有哀怜③。

书记赴三捷④,公车留二年⑤,欲浮江海去⑥,此别意茫然⑦。

(云泥包下四句。白头无藉,而朱绂见怜,此叙目前。韦赴书记,而已留公车,此叙别后。皆一云一泥,相去悬绝处。末二,结出惜别意。《杜臆》:书记未是显官,而作云泥之叹,其穷可知。如《投赠哥舒翰》,语极赞颂,望一书记尚不可得也。)

①晋丁彬书:"云泥异途,邈矣悬隔。"

②《千金翼论》:"老人之性,必恃其老,无有藉在。"赵曰:无藉在,谓无所倚藉,故用对哀怜。申涵光曰:旧解作通籍及无聊意,俱杜撰。盖言无着籍所在,如今籍贯之籍,身老无家,幸为朱绂所哀怜耳。

③唐制:御史赐金印朱绂。韦书记必兼官御史,故云。班固笺:"将军哀怜,赐固手迹。"

④书记,见前。《诗》:"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⑤《东方朔传》注:公车令,属卫尉,上书者所诣。

⑥曹冏《六代论》:"浮舟江海。"

谢灵运诗:"此别久无适。"鲍照诗:"茫然荒野中。"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视频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爱动画赏析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三)杜甫辞官之谜

参考资料

  1. 《送韦书记赴安西》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