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韋書記赴安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韋書記赴安西》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送韋書記赴安西》創作年代:唐天寶十一年(752年)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韋書記赴安西》[1]

創作年代;唐天寶十一年(752年)

作者:杜工部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送韋書記赴安西》

夫子欻通貴,雲泥相望懸。白頭無藉在,朱紱有哀憐。

書記赴三捷,公車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茫然。

注釋

【鶴注】安西部護府治所,在龜茲國城內,節度使撫寧西域,考天寶十一載,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度支、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韋必為其書記也。公以天寶十載獻三賦,召試文章,待制集賢。詩云"公車留二年",當是十一年作。《唐書》:元帥節度府有掌書記一人,關預軍中機密。

夫子歘通貴,雲泥相望懸①,白頭無藉在②,朱紱有哀憐③。

書記赴三捷④,公車留二年⑤,欲浮江海去⑥,此別意茫然⑦。

(雲泥包下四句。白頭無藉,而朱紱見憐,此敘目前。韋赴書記,而已留公車,此敘別後。皆一雲一泥,相去懸絕處。末二,結出惜別意。《杜臆》:書記未是顯官,而作雲泥之嘆,其窮可知。如《投贈哥舒翰》,語極讚頌,望一書記尚不可得也。)

①晉丁彬書:"雲泥異途,邈矣懸隔。"

②《千金翼論》:"老人之性,必恃其老,無有藉在。"趙曰:無藉在,謂無所倚藉,故用對哀憐。申涵光曰:舊解作通籍及無聊意,俱杜撰。蓋言無着籍所在,如今籍貫之籍,身老無家,幸為朱紱所哀憐耳。

③唐制:御史賜金印朱紱。韋書記必兼官御史,故云。班固箋:"將軍哀憐,賜固手跡。"

④書記,見前。《詩》:"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⑤《東方朔傳》注:公車令,屬衛尉,上書者所詣。

⑥曹冏《六代論》:"浮舟江海。"

謝靈運詩:"此別久無適。"鮑照詩:"茫然荒野中。"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視頻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可愛動畫賞析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三)杜甫辭官之謎

參考資料

  1. 《送韋書記赴安西》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