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邓泽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泽如'''(1869-1934.12.19),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
 
YH對話 | 貢獻
参考资料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 泽如'''(1869-1934.12.19), 名文恩 ,字 远秋 ,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 实业家 。1907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 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接济军费。1912年回 ,开发矿业,1920年担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矿物局局长兼广东矿务处处长,期间为讨伐袁世凯、陈炯明大力筹款。担任过 国民党 广东支部长以及一、 、三、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思想上偏右,反对与中国共产党联合。1931 因蒋 正软禁胡汉民,曾与四位监委联名弹劾蒋中正。1934 因病在广州逝世。
+
{{Infobox person
人物生平
+
| 姓名    = 邓 泽如  
 +
| 圖像    = [[File:T015e1b2646ac1573a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1.so.qhmsg.com/bdr/270__/t015e1b2646ac1573a6.jpg 原圖鏈接 ][http://tupian.baike.com/a1_62_61_01200000031915136324616088874_jpg.html 原圖鏈接 ]]]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1869年 
 +
| 國籍    = 中國
 +
| 别     = 邓 文恩 、邓 远秋  
 +
| 職業    = 政治家、 实业家  
 +
| 知名原因 = 
 +
| 知名作品 = 《 中国国民党二 史迹》</br>《孙 山先生二十 来手札》 </br> </br> </br> 
 +
}}
 
   
 
   
   
+
'''邓泽如(DengZeRu)'''(1869-1934.12.19),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清[[光绪]]年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西亚]]谋生,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实业家。1907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接济军费。1912年回国,开发矿业,1920年担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矿物局局长兼广东矿务处处长,期间为讨伐[[袁世凯]]、[[陈炯明]]大力筹款。担任过国民党广东支部长以及一、二、三、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思想上偏右,反对与[[中国共产党]]联合。1931年因蒋中正软禁胡汉民,曾与四位监委联名弹劾蒋中正。1934年因病在广州逝世。
'''邓泽如''',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初在马来半岛往来于金宝、芙蓉等地开采锡矿, 后在挂罗庇劳埠经营橡胶,结识富商陆佑,尝为其代理人,以此发家致富。
+
 
 +
== 人物生平 ==
 +
'''邓泽如''',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初在马来半岛往来[[ 于金宝]] 、芙蓉等地开采锡矿, 后在挂罗庇劳埠经营橡胶,结识富商陆佑,尝为其代理人,以此发家致富。
  
1906年,邓泽如因倾慕孙中山之名,遂于12月在吉隆坡会见孙中山,信服革命主义,从此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挂罗庇劳埠同盟会分成立,邓泽如任会长,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
+
1906年,邓泽如因倾慕孙中山之名,遂于12月在[[ 吉隆坡]] 会见孙中山,信服革命主义,从此追随[[ 孙中山]] 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挂罗庇劳埠同盟会分成立,邓泽如任会长,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
  
1909年,同盟会南洋支部迁到庇能,他主持支部事务,积极推进南洋党务、筹集起义款项、支持《中兴日报》刊行。1910年11月与孙中山、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筹集巨款,谋在广州大举。
+
1909年,同盟会南洋支部迁到庇能,他主持支部事务,积极推进南洋党务、筹集起义款项、支持《[[ 中兴日报]] 》刊行。1910年11月与孙中山、[[ 黄兴]] 、赵声、[[ 胡汉民]] 等在马来西亚[[ 槟榔屿]] 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筹集巨款,谋在广州大举。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邓泽如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广东都督府实业司司长、官钱局总办,他辞而不就。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邓泽如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广东都督府实业司司长、官钱局总办,他辞而不就。
行 15: 行 26:
 
1917 年孙中山南下组织护法运动,发行"军事内国公债",邓泽如帮助推销3万余元。
 
1917 年孙中山南下组织护法运动,发行"军事内国公债",邓泽如帮助推销3万余元。
  
1918年,邓泽如50岁生日时,孙中山亲笔题了"仁者寿"的匾额送给他。国民党多位政要人物向他祝寿,由胡汉民起草祝贺信,廖仲恺执笔,汪精卫、陈炯明、居正、林森、徐谦、许祟智、邓铿、戴季陶、朱执信都署了名。祝贺信中提到:"黄克强(即黄兴)先生语余曰:以言南洋爱国之士,吾必以邓君泽如为巨擘。"
+
1918年,邓泽如50岁生日时,孙中山亲笔题了"仁者寿"的匾额送给他。国民党多位政要人物向他祝寿,由胡汉民起草祝贺信,廖仲恺执笔,[[ 汪精卫]] 、陈炯明、居正、林森、[[ 徐谦]] [[ 许祟智]] 、邓铿、[[ 戴季陶]] 、朱执信都署了名。祝贺信中提到:"黄克强(即黄兴)先生语余曰:以言南洋爱国之士,吾必以邓君泽如为巨擘。"
  
 
1920年11月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邓泽如应召回国,任广东军政府内政部矿务局长兼广东矿务处长。
 
1920年11月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邓泽如应召回国,任广东军政府内政部矿务局长兼广东矿务处长。
行 29: 行 40:
 
1927年4月,邓泽如与吴稚晖等积极促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并兼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7年4月,邓泽如与吴稚晖等积极促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并兼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国民党"三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他又先后支持汪精卫、胡汉民反对蒋介石,曾在1931年被选为反对南京中央的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6月被南京中央开除党籍,撤销职务。1931年11月又恢复其党籍。
+
[[ 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国民党"三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他又先后支持汪精卫、胡汉民反对蒋介石,曾在1931年被选为反对南京中央的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6月被南京中央开除党籍,撤销职务。1931年11月又恢复其党籍。
  
 
1932年,设在新会县篁庄乡的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成立,邓任校董会主席,支持该校实践乡村教育理论,培养乡村教育人才。
 
1932年,设在新会县篁庄乡的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成立,邓任校董会主席,支持该校实践乡村教育理论,培养乡村教育人才。
行 35: 行 46: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议和,邓泽如被选为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4年12月19日病逝于广州,终年65岁。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议和,邓泽如被选为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4年12月19日病逝于广州,终年65岁。
  
== 死后墓葬 ==
+
== 死后墓葬 ==
'''邓泽如'''逝世后,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其下葬,安葬于广州市近郊下固冈龙眼洞,大墓占地200平方米。墓园松毛铺地,名人云集,曾是当地最宏伟的建筑物。墓的主体约200平方米,还有八角凉亭。但时日流转,现在其骸骨却隐身于荒烟蔓草中,几难觅迹。随着城市无坟化的大力推广,很可能从此就永远湮没了。[2]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野蛮的红卫兵不分青红皂白的炸开了邓泽如墓。墓里面只有一把手仗、一副眼镜和一副金牙,并无任何财物。[1]
+
'''邓泽如'''逝世后,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其下葬,安葬于广州市近郊下固冈龙眼洞,大墓占地200平方米。墓园松毛铺地,名人云集,曾是当地最宏伟的建筑物。墓的主体约200平方米,还有八角凉亭。但时日流转,现在其骸骨却隐身于荒烟蔓草中,几难觅迹。随着城市无坟化的大力推广,很可能从此就永远湮没了。<ref>[http://news.sina.com.cn/s/2006-08-13/15399737050s.shtml 先贤忠骨谁来收 ] ,新浪网 . 2013-07-18 </ref>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野蛮的红卫兵不分青红皂白的炸开了邓泽如墓。墓里面只有一把手仗、一副眼镜和一副金牙,并无任何财物。  
  
 次年,荒山要改造成"花果山",要清邓的残坟。由于墓的主体是石和水泥的坚固建筑,人们足足用炸药炸了一个多月。过程中一碎石飞来,还把点火人的妻子砸死。如今村头地角间还可见到当时残留的花岗岩石。[2]
+
 次年,荒山要改造成"花果山",要清邓的残坟。由于墓的主体是石和水泥的坚固建筑,人们足足用炸药炸了一个多月。过程中一碎石飞来,还把点火人的妻子砸死。如今村头地角间还可见到当时残留的[[ 花岗岩]] 石。<ref>[http://news.sina.com.cn/s/2006-08-13/15399737050s.shtml 先贤忠骨谁来收 ] ,新浪网 . 2013-07-18 </ref>
  
 
 时有个谭姓村民收起了两块邓泽如的遗骨,葬在他自己的祖先旁边。
 
 时有个谭姓村民收起了两块邓泽如的遗骨,葬在他自己的祖先旁边。
  
2004年,天河区要建无坟区,村民祖先坟茔都迁走了,只剩下这位名人与荒草为伴。只有清明时节,村民们会自发前来,默默地为这素未谋面的革命先贤清理一点杂草。[2]
+
2004年,天河区要建无坟区,村民祖先坟茔都迁走了,只剩下这位名人与荒草为伴。只有清明时节,村民们会自发前来,默默地为这素未谋面的革命先贤清理一点杂草。<ref>[http://news.sina.com.cn/s/2006-08-13/15399737050s.shtml 先贤忠骨谁来收 ] ,新浪网 . 2013-07-18 </ref>
  
 
 其实,经众多文史专家等多次呼吁,早在1999年,市文化局就发文,建议将邓的遗骨迁入银河公墓或其他合适地点。当时"民革"还象征性派人看过一眼,但很快没了下文。七年来,一提邓泽如墓,没有一个不说要保护的,可就是没一个部门管这件事。元岗街办在2004年出资打造了一块小小墓碑,上刻"邓泽如先生之墓"。若非如此,只怕邓的骸骨早就无法寻觅了
 
 其实,经众多文史专家等多次呼吁,早在1999年,市文化局就发文,建议将邓的遗骨迁入银河公墓或其他合适地点。当时"民革"还象征性派人看过一眼,但很快没了下文。七年来,一提邓泽如墓,没有一个不说要保护的,可就是没一个部门管这件事。元岗街办在2004年出资打造了一块小小墓碑,上刻"邓泽如先生之墓"。若非如此,只怕邓的骸骨早就无法寻觅了
  
2006年邓泽如之子邓光商得到这个消息,联系到了谭姓村民的后人。10月,邓光商带着两个儿子去广州,在荒烟蔓草间找到了邓泽如的葬地。[2]
+
2006年邓泽如之子[[ 邓光商]] 得到这个消息,联系到了谭姓村民的后人。10月,邓光商带着两个儿子去[[ 广州]] ,在荒烟蔓草间找到了邓泽如的葬地。<ref>[http://news.sina.com.cn/s/2006-08-13/15399737050s.shtml 先贤忠骨谁来收 ] ,新浪网 . 2013-07-18 </ref>
 
   
 
   
 
   
 
   
== 子女后人 ==
+
== 子女后人 ==
'''邓泽如'''共有五个儿子:邓光夏、邓光商、邓光周、邓光武、邓光华。邓泽如去世时,除大儿子外,其它四子都还年幼,最小的儿子邓光华则出生在邓泽如去世前一天。解放后,其长邓光夏、四子邓光武在香港生活,三子邓光周后来去了台湾,五子邓光华在纽约生活。二子邓光商留在了大陆。
+
'''邓泽如'''共有五个儿子:[[ 邓光夏]] [[ 邓光商]] [[ 邓光周]] [[ 邓光武]] [[ 邓光华]] 。邓泽如去世时,除大儿子外,其它四子都还年幼,最小的儿子邓光华则出生在邓泽如去世前一天。解放后,其长邓光夏、四子邓光武在[[ 香港]] 生活,三子邓光周后来去了台湾,五子邓光华在[[ 纽约]] 生活。二子邓光商留在了大陆。
  == 反共行为 ==
+
== 反共行为 ==
 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左右派的斗争十分激烈。1923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刚发表,以邓泽如为首的十一人就上书孙中山,"弹劾"共产党,反对联共政策,发出了进攻的信号。孙中山与邓泽如关系密切,给他的"手札盈尺,……自民国纪元前六年以来,几于无月无书","数十万党人无存(孙)先生之书多于泽如者"。尽管如此,孙中山对邓泽如反共勾当并不宽容,亲笔驳斥其理论,指出国民党改组和联共的必要,告诫他们"切不可疑神疑鬼"。
+
 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左右派的斗争十分激烈。1923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刚发表,以邓泽如为首的十一人就上书孙中山,"弹劾"共产党,反对联共政策,发出了进攻的信号。[[ 孙中山]] 与邓泽如关系密切,给他的"手札盈尺,……自民国纪元前六年以来,几于无月无书","数十万党人无存(孙)先生之书多于泽如者"。尽管如此,孙中山对邓泽如反共勾当并不宽容,亲笔驳斥其理论,指出国民党改组和联共的必要,告诫他们"切不可疑神疑鬼"
 +
 
 +
国民党"一大"之后,右派仍然不断[[兴风作浪]],斗争一直持续不断。1924年6月18日,曾受孙中山严厉斥责而有所收敛的邓泽如,违背大会决议,又伙同张继、谢持以中央监察委员名义,向孙中山和中央执委会提出"弹劾书",攻击共产党并要求"从速严重处分"。开启右派分子新的进攻高潮,右派分子相继提交"弹劾"共产党的议案达百余件,国民党中央监委会1924年提交中央执委会的十件议案中,有四件是反对国共合作的
  
  国民党"一大"之后, 右派 仍然不断兴风作浪 斗争一直持续不断。1924年6月18日 曾受孙中山严厉斥责 有所收敛的 邓泽如, 违背大会决议 又伙同张继、谢持以中央监察委员名义,向 孙中山和 中央执委会提出"弹劾书",攻击 产党并要求"从速严重处分"。开启右派分子新的进攻高潮,右派分子相继提交"弹劾"共产党的议案达百余件,国民党中央监委会1924年提交中央执委会的十件议案中,有四件是反对 国共合作 的。
+
  孙中山针对 右派 队伍的复杂情况,利用历史的渊源、自己的威望和政治经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 对冯自由等 坚决开除出党。 邓泽如 则多次严厉批驳其反动谬论和活动 教育他们。<ref>[http://news.sohu.com/20050328/n224901070.shtml  孙中山和 首次国 合作 积极捍卫首次 国共合作 ],搜狐新闻 . 2012-12-05</ref>
  
  孙中山针对右派队伍的复杂情况,利用历史的渊源、自己的威望和政治经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对冯自由等,坚决开除出党。而对邓泽如等,则多次严厉批驳 反动谬论和活动,教育 们。[3]
+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马来西亚人]]
 +
[[Category: 其他 国家企业管理人物]]

於 2020年5月10日 (日) 06:55 的最新修訂

鄧澤如
出生 1869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鄧文恩、鄧遠秋
職業 政治家、實業家
知名作品 《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跡》
《孫中山先生二十年來手札》


鄧澤如(DengZeRu)(1869-1934.12.19),名文恩,字遠秋,號澤如,以號行。清光緒年間,以契約勞工身份到馬來西亞謀生,逐步發展成為南洋知名的實業家。1907年,鄧澤如加入同盟會,任馬來西亞分會會長。為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數次籌款,接濟軍費。1912年回國,開發礦業,1920年擔任廣州軍政府內政部礦物局局長兼廣東礦務處處長,期間為討伐袁世凱陳炯明大力籌款。擔任過國民黨廣東支部長以及一、二、三、四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等職。思想上偏右,反對與中國共產黨聯合。1931年因蔣中正軟禁胡漢民,曾與四位監委聯名彈劾蔣中正。1934年因病在廣州逝世。

人物生平

鄧澤如,早年隨父習商,18歲前往南洋謀生,初在馬來半島往來於金寶、芙蓉等地開採錫礦, 後在掛羅庇勞埠經營橡膠,結識富商陸佑,嘗為其代理人,以此發家致富。

1906年,鄧澤如因傾慕孫中山之名,遂於12月在吉隆坡會見孫中山,信服革命主義,從此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07年掛羅庇勞埠同盟會分成立,鄧澤如任會長,積極籌款支持同盟會在兩廣和雲南發動的歷次武裝起義。

1909年,同盟會南洋支部遷到庇能,他主持支部事務,積極推進南洋黨務、籌集起義款項、支持《中興日報》刊行。1910年11月與孫中山、黃興、趙聲、胡漢民等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舉行秘密會議,決定籌集巨款,謀在廣州大舉。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鄧澤如應召回國,孫中山曾擬委任其廣東都督府實業司司長、官錢局總辦,他辭而不就。

"二次革命"失敗後,他仍回南洋經商,重操舊業。1914年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鄧澤如擔任南洋各埠籌款局委員長,為支持國內反袁鬥爭而積極籌款。1915年,在孫中山派來的同志協助下, 以中華實業公司名義募集數十萬元,將款匯回國,作討袁經費。

1917 年孫中山南下組織護法運動,發行"軍事內國公債",鄧澤如幫助推銷3萬餘元。

1918年,鄧澤如50歲生日時,孫中山親筆題了"仁者壽"的匾額送給他。國民黨多位政要人物向他祝壽,由胡漢民起草祝賀信,廖仲愷執筆,汪精衛、陳炯明、居正、林森、徐謙許祟智、鄧鏗、戴季陶、朱執信都署了名。祝賀信中提到:"黃克強(即黃興)先生語余曰:以言南洋愛國之士,吾必以鄧君澤如為巨擘。"

1920年11月底,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鄧澤如應召回國,任廣東軍政府內政部礦務局長兼廣東礦務處長。

1922年6月,陳炯明部叛亂,鄧澤如前往香港與孫中山取得聯繫,籌款討逆。8月,被任為中國國民黨廣東支部長, 發表討陳宣言。之後,任討陳辦事處第三科主任、駐港討逆辦事處理財員。他在短短几個月內,籌得40餘萬元作討陳活動經費。

1923年任大本營建設部長、兩廣鹽運使等職。1923年10月被孫中山指定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九委員之一,參與國民黨改組事務。

1924年1月在國民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任中央銀行董事等職,但反對與共產黨合作。1924年6月他與張繼、謝持等上書孫中山,反對聯俄、聯共政策,彈劾共產黨,聲稱國民黨內"絕對不能黨中有黨",反對國共兩黨合作。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鄧澤如接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孫中山逝世後,他與胡漢民等糾集一起,多次策劃"清黨",後又支持西山會議派的反共活動,成為國民黨右派。

1926年3月,以廣州國民政府代表身份北上參加孫中山陵墓奠基禮。

1927年4月,鄧澤如與吳稚暉等積極促使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併兼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在國民黨"三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他又先後支持汪精衛、胡漢民反對蔣介石,曾在1931年被選為反對南京中央的廣州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6月被南京中央開除黨籍,撤銷職務。1931年11月又恢復其黨籍。

1932年,設在新會縣篁莊鄉的西江鄉村師範學校成立,鄧任校董會主席,支持該校實踐鄉村教育理論,培養鄉村教育人才。

"九·一八"事變後,寧粵議和,鄧澤如被選為改組後的國民政府委員和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1934年12月19日病逝於廣州,終年65歲。

死後墓葬

鄧澤如逝世後,國民政府以國葬之禮為其下葬,安葬於廣州市近郊下固岡龍眼洞,大墓占地200平方米。墓園松毛鋪地,名人云集,曾是當地最宏偉的建築物。墓的主體約200平方米,還有八角涼亭。但時日流轉,現在其骸骨卻隱身於荒煙蔓草中,幾難覓跡。隨着城市無墳化的大力推廣,很可能從此就永遠湮沒了。[1]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野蠻的紅衛兵不分青紅皂白的炸開了鄧澤如墓。墓裡面只有一把手仗、一副眼鏡和一副金牙,並無任何財物。

次年,荒山要改造成"花果山",要清鄧的殘墳。由於墓的主體是石和水泥的堅固建築,人們足足用炸藥炸了一個多月。過程中一碎石飛來,還把點火人的妻子砸死。如今村頭地角間還可見到當時殘留的花崗岩石。[2]

時有個譚姓村民收起了兩塊鄧澤如的遺骨,葬在他自己的祖先旁邊。

2004年,天河區要建無墳區,村民祖先墳塋都遷走了,只剩下這位名人與荒草為伴。只有清明時節,村民們會自發前來,默默地為這素未謀面的革命先賢清理一點雜草。[3]

其實,經眾多文史專家等多次呼籲,早在1999年,市文化局就發文,建議將鄧的遺骨遷入銀河公墓或其他合適地點。當時"民革"還象徵性派人看過一眼,但很快沒了下文。七年來,一提鄧澤如墓,沒有一個不說要保護的,可就是沒一個部門管這件事。元崗街辦在2004年出資打造了一塊小小墓碑,上刻"鄧澤如先生之墓"。若非如此,只怕鄧的骸骨早就無法尋覓了

2006年鄧澤如之子鄧光商得到這個消息,聯繫到了譚姓村民的後人。10月,鄧光商帶着兩個兒子去廣州,在荒煙蔓草間找到了鄧澤如的葬地。[4]


子女後人

鄧澤如共有五個兒子:鄧光夏鄧光商鄧光周鄧光武鄧光華。鄧澤如去世時,除大兒子外,其它四子都還年幼,最小的兒子鄧光華則出生在鄧澤如去世前一天。解放後,其長鄧光夏、四子鄧光武在香港生活,三子鄧光周后來去了台灣,五子鄧光華在紐約生活。二子鄧光商留在了大陸。

反共行為

國民黨一大召開之前,左右派的鬥爭十分激烈。1923年11月,《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剛發表,以鄧澤如為首的十一人就上書孫中山,"彈劾"共產黨,反對聯共政策,發出了進攻的信號。孫中山與鄧澤如關係密切,給他的"手札盈尺,……自民國紀元前六年以來,幾於無月無書","數十萬黨人無存(孫)先生之書多於澤如者"。儘管如此,孫中山對鄧澤如反共勾當並不寬容,親筆駁斥其理論,指出國民黨改組和聯共的必要,告誡他們"切不可疑神疑鬼"。

國民黨"一大"之後,右派仍然不斷興風作浪,鬥爭一直持續不斷。1924年6月18日,曾受孫中山嚴厲斥責而有所收斂的鄧澤如,違背大會決議,又夥同張繼、謝持以中央監察委員名義,向孫中山和中央執委會提出"彈劾書",攻擊共產黨並要求"從速嚴重處分"。開啟右派分子新的進攻高潮,右派分子相繼提交"彈劾"共產黨的議案達百餘件,國民黨中央監委會1924年提交中央執委會的十件議案中,有四件是反對國共合作的。

孫中山針對右派隊伍的複雜情況,利用歷史的淵源、自己的威望和政治經驗,採取了區別對待的辦法,對馮自由等,堅決開除出黨。而對鄧澤如等,則多次嚴厲批駁其反動謬論和活動,教育他們。[5]

參考資料

  1. 先賢忠骨誰來收 ,新浪網 . 2013-07-18
  2. 先賢忠骨誰來收 ,新浪網 . 2013-07-18
  3. 先賢忠骨誰來收 ,新浪網 . 2013-07-18
  4. 先賢忠骨誰來收 ,新浪網 . 2013-07-18
  5. 孫中山和首次國共合作 積極捍衛首次國共合作 ,搜狐新聞 .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