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邱东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
 
 
(未顯示由 9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4 次修訂)
行 1: 行 1: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
''' 丘东平'''(1910 年5月16日-1941年7月28日 ),现代[[ 作家]] ,原名''' 丘谭''' 月,号''' 席珍''' [[ 广东]] 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2/2012-12-07/148654.html | title =战地作家丘东平:生命短暂 文学长存 | author =王 鹏 | date =2012-12-07 | publisher =www.chinawriter.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9}}</ref>
  
 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参加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香港、九龙一带,做过渔贩、水手以及当地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并开始向当地报刊投稿。
+
 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参加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 香港]] [[ 九龙]] 一带,做过渔贩、水手以及当地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并开始向当地报刊投稿。
  
 
1924年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并加入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任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
 
1924年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并加入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任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
  
 根据海陆丰农民革命的斗争生活,丘东平写了第一篇作品《通讯员》,在1932年10月《文学月刊》发表,引起文坛注意,[[周扬]]在编辑后记中肯定该文是篇很动人的故事。 1934年[[鲁迅]]和[[茅盾]]应美国友人[[伊罗生]]所托,在选编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一书时收入《通讯员》, 评价东平 及其 创作。
+
 根据海陆丰农民革命的斗争生活,丘东平写了第一篇作品《通讯员》,在1932年10月《文学月刊》发表,引起文坛注意,[[周扬]]在编辑后记中肯定该文是篇很动人的故事。 1934年[[鲁迅]]和[[茅盾]]应美国友人[[伊罗生]]所托,在选编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一书时收入《通讯员》, 对东平及其创作给予了很高 评价 <ref>{{cite book|title=桂林文化城大全: 文学卷. 小说分卷|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W0SAQAAMAAJ|year=1992|publisher=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f>。
 +
 
 +
--終生成就--
 +
1941年春,在江苏盐城成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刘少奇]]兼任院长,[[丘东平]]为教导主任。同年成立苏北文艺界协会,[[丘 东平]]任理事。教务之暇,努力 创作 ,写完《茅山下》前五章,先出单行本 是年夏,日军疯狂扫荡熬埠区,军部决定疏散,鲁艺分院化整为零,师生派往地方政权和武装队伍参加战斗。7月23日傍晚,[[丘东平]]等3位领导率师生200余人,从盐城东北向西南一带移动,翌晨在北秦庄遭日军袭击,[[丘东平]]在掩护教师和学员冲出火力网时,以身殉国。年31岁。
 +
 
 +
== 參考资料==
 +
{{Reflist}}
 +
 
 +
 
 +
 
 +
 
 +
[[Category:作家]]
 +
[[Category:中國人]]

於 2020年5月4日 (一) 22:21 的最新修訂

丘東平(1910年5月16日-1941年7月28日 ),現代作家,原名丘譚月,號席珍廣東海豐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現實主義風格,充滿對生活的苦難和人的心靈的直視力量。[1]

丘東平,1910年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馬福蘭村農商之家,其少年時代是在大革命的風潮激盪中度過的,求學期間即熱衷於社會活動,曾參加由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後亡命香港九龍一帶,做過漁販、水手以及當地天主教會報紙的校對,並開始向當地報刊投稿。

1924年考進海豐縣立陸安師範,翌年入干訓班學習,結業後參加農運和青年團工作,主編出版團的刊物《海豐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豐縣農民自衛軍大隊秘書,1927年參加武裝起義並加入共產黨,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任東江特委書記彭湃的秘書。

根據海陸豐農民革命的鬥爭生活,丘東平寫了第一篇作品《通訊員》,在1932年10月《文學月刊》發表,引起文壇注意,周揚在編輯後記中肯定該文是篇很動人的故事。 1934年魯迅茅盾應美國友人伊羅生所託,在選編中國作家短篇小說集《草鞋腳》一書時收入《通訊員》,對東平及其創作給予了很高評價 [2]

--終生成就-- 1941年春,在江蘇鹽城成立魯迅藝術學院華東分院,劉少奇兼任院長,丘東平為教導主任。同年成立蘇北文藝界協會,丘東平任理事。教務之暇,努力創作,寫完《茅山下》前五章,先出單行本。是年夏,日軍瘋狂掃蕩熬埠區,軍部決定疏散,魯藝分院化整為零,師生派往地方政權和武裝隊伍參加戰鬥。7月23日傍晚,丘東平等3位領導率師生200餘人,從鹽城東北向西南一帶移動,翌晨在北秦莊遭日軍襲擊,丘東平在掩護教師和學員衝出火力網時,以身殉國。年31歲。

參考資料

  1. 王 鵬. 戰地作家丘東平:生命短暫 文學長存. www.chinawriter.com.cn. 2012-12-07 [2019-04-19]. 
  2. 桂林文化城大全: 文學卷. 小說分卷.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