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郑成公

增加 6,1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ranamebox|年号= 成公
|起讫时间= 前584年—前571年
|政权= [[ 国]]|帝王= ''' 成公'''睔
|历时= 14年
|timeline= <timeline>
ImageSize = width:200 height:50
PlotArea = width:180 height:30 left:10 bottom:20
TimeAxis = orientation:horizontal
DateFormat = yyyy
Period = from:-722 till:-479
AlignBars = early
ScaleMajor = increment:243 start:-722
Colors =
id:canvas value:rgb(1,1,0.85)
BackgroundColors = canvas:canvas
PlotData =
width:15 color:black
bar:era from:start till:end
bar:era from:-584 till:-570 color:red
</timeline>
|说明= 鄭成公在位年在春秋时代的位置
}}
''' 成公'''({{bd|?||前571年|catIdx=Z}}),'''姬'''姓,名'''睔''', [[春秋]][[ ]][[ 鄭國郑国]]君主之一,是 鄭國 郑国 第十五任君主。他 [[ 襄公]]子,在位14年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42.htm 郑世家第十二],国学网</ref>
前582年, 成公被[[晋国]]扣留。郑国国内执政大臣听从[[公孙申]]的建议,围攻[[许国]]。意思是不重 成公的性命, 力包围许国,又不派使者到晋国 救成公,一副要迎立新君的 子,晋国一定将成公放回,前581年, 成公回国。<ref>《[[s:春秋左氏 /成公|春秋左氏 ·成公九年]]》:郑人围许,示晋不急君也。是则公孙申谋之,曰:“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晋必归君。”</ref>
== 人物生平=====继位扣留===[[郑悼公]]二年六月,郑悼公去世 <ref>《左传·成公六年》:六月,郑悼公卒。</ref>,公子睔继位,是为郑成公。<ref>《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二年,楚伐郑,晋兵来救。是岁,悼公卒,立其弟睔,是为成公。</ref>楚共王由于郑国依附晋国的缘故,便派将领子重(芈姓,熊氏,名婴齐,字子重)率军讨伐郑国。<ref>《左传·成公六年》:楚子重伐郑,郑从晋故也。</ref>  郑成公元年春天,郑成公派大臣子良出使晋国,请求晋国出兵援救郑国。<ref>《左传·成公七年》: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ref>同年秋天,子重进攻郑国,军队驻扎在汜地。晋、齐、宋、卫等国出兵救援郑国。<ref>《左传·成公七年》: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ref>郑国的共仲、侯羽包围楚军,囚禁郧公钟仪,把他献给晋国。<ref>《左传·成公七年》: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汜。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ref>  郑成公三年正月,郑成公与[[晋]]、[[齐]]、[[宋]]、[[卫]]等国国君在蒲地会见。<ref>《左传·成公九年》: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ref>同年二月,楚共王认为他对郑成公有恩惠,便派人用厚重的礼物来和郑国结盟。郑成公和楚国的公子成在邓地相会<ref>《左传·成公九年》: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 </ref>,暗中与楚国订立盟约。同年秋天,郑成公朝见晋景公,晋景公为了惩罚郑成公倾向楚国,便在铜鞮抓住郑成公,而后派将领栾书率军攻打郑国。<ref>《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使人来与盟。成公私与盟。秋,成公朝晋,晋曰“郑私平於楚”,执之。使栾书伐郑。</ref>郑国人派遣伯蠲向晋国求和,晋国人不同意而杀死伯蠲。楚国的子重率军侵犯陈国以援救郑国。<ref>《左传·成公九年》: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ref>同年冬天,郑国的公孙申提出计谋说:“我们出兵包围许国,假装打算另立国君的样子,而暂时不派使者去晋国,晋国必然放我们国君回来。”于是出兵包围许国。<ref>《左传·成公九年》:郑人围许,示晋不急君也。是则公孙申谋之,曰:“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晋必归君。”</ref>===回国复位===郑成公四年春天,[[卫国]]的子叔黑背听从晋国的命令袭击郑国。郑国人由于害怕晋国的围攻,郑国的公子班(一作公子如)听从叔申的策划,于同年三月拥立郑成公的庶兄公子繻为国君,史称郑君繻。<ref>《左传·成公十年》:卫子叔黑背侵郑,晋命也。郑公子班闻叔申之谋。三月,子如立公子繻。</ref> 郑成公四年四月,郑国人杀死公子繻,改立髡顽为国君,公子班逃亡到许国。栾书说:“郑国人已立国君,我们抓的就是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好处?不如进攻郑国,把他们的国君送回国,以此求和。”同年五月,晋景公去世,其子晋厉公继位。晋厉公会合诸侯进攻郑国,郑国的子罕把郑襄公宗庙中的钟赠送给晋国,子然和诸侯在脩泽结盟,子驷作为人质。五月十一日,晋国 放郑成公回国,晋国军队撤退而回。 六月初八日,郑成公讨伐另立国君的人,于是处死叔申、叔禽。<ref>《左传·成公十年》:郑伯讨立君者,戊申,杀叔申、叔禽。</ref>===内乱伐许===郑成公七年五月,郑成公联合鲁、晋、齐、宋、卫等国攻打秦国。<ref>《左传·成公十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ref> 六月十五日夜里,郑国的公子班从訾地请求进入祖庙,但没有得到允许,公子班于是杀死子印、子羽,回来驻扎在市上。六月十七日,子驷率领国内的人们在祖庙结盟,跟着就全部烧毁它,杀死公子班、子駹、孙叔、孙知。<ref>《左传·成公十三年》:六月丁卯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不能,杀子印、子羽。反军于市,己巳,予驷帅国人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ref> 郑成公八年八月,郑国的子罕进攻许国,郑军战败。八月二十三日,郑成公再次进攻许国。八月二十五日,进入许国的外城。许国人把叔申的封地交还郑国以此与郑国讲和。<ref>《左传·成公十四年》:八月,郑子罕伐许,败焉。戊戌,郑伯复伐许。庚子,入其郛。许人平以叔申之封。</ref>===鄢陵之战===郑成公九年三月,郑成公与晋、卫、宋、齐等国在戚城会盟。<ref>《左传·成公十五年》: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ref>六月,楚国出兵侵犯郑国,到达暴隧。子罕率军入侵楚国,占领新石。 郑成公十年,郑国背弃与晋国的盟约,与楚国结盟。晋厉公大怒,发兵讨伐郑国。楚共王援救郑国。晋军与楚军在鄢陵展开大战,史称鄢陵之战。在此次战役中,楚军战败,晋军射中楚共王的眼睛,两方各自罢战撤回。<ref>《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十年,背晋盟,盟於楚。晋厉公怒,发兵伐郑。楚共王救郑。晋楚战鄢陵,楚兵败,晋射伤楚共王目,俱罢而去。</ref>===防守去世===郑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2年),晋悼公攻伐郑国,驻军洧水岸边。郑国据城防守,晋军于是撤退回国。<ref>《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十三年,晋悼公伐郑,兵於洧上。郑城守,晋亦去。</ref> 郑成公十四年(公元前571年),郑成公去世,其子姬恽(一作髡顽)继位,是为郑僖公。<ref>《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十四年,成公卒,子恽立。是为釐公。 </ref>==参考文献==
{{reflist}}
*陆峻岭、林干合编,《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1982年,台北,木铎出版社
{{start box}}
{{s-before|[[ 悼公]]}}{{s-title|[[春秋]][[ 鄭國郑国]]君主|前584年—前581年<br>第一次在位}}
{{s-after|[[公子繻]]}}
{{s-before|[[公子繻]]}}
{{s-title|[[春秋]][[ 鄭國郑国]]君主|前581年—前571年<br>第二次在位}}{{s-after|[[ 僖公]]}}
{{end box}}
{{郑国君主}}
==參考文獻==
*陸峻嶺、林幹合編,《中國歷代各族紀年表》,1982年,臺北,木鐸出版社
  [[Category: 鄭國 郑国 君主]]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