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郝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郝寨镇位于社旗县城东9公里处,属于南阳盆地东部,北与唐庄镇陌陂镇下洼镇相邻,南与苗店镇兴隆镇相邻,西与城郊镇城关镇相邻,东与泌阳县郭集镇相邻,境内马河、堰河南北贯穿全境,镇域面积91.1平方千米(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全镇辖22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257个村民小组,1.4万户,总人口59657人(2017年);总耕地面积9.5万亩。境内为丘岗地貌,黄粘土质,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红薯、棉花等。[1]

历史沿革

据传,汉代郝姓始建村,故址在今南小河旁,以其周围曾筑寨,故名寨子沟。宋代传说郝姓一人曾中探花,在今人民礼堂一带建探花府。后村民增多,村落扩大,并筑起环村土寨,以郝探花名声显赫,遂更名郝家寨。明初兴店开集,形成东西向街道,有商号48家。1931年名郝寨镇,俗称郝寨街。简称郝寨。

清末属裕州(今方城)平新下里和唐县,1912年以来属方城县陌陂区和唐县源潭区。一度曾为“三不管(唐河泌阳方城)”地带,民间有“唐县(今郝寨街人民路以南附近)唱戏方城(今郝寨街人民路以北附近)看,泌阳饭馆(今郝寨街卫生院附近)去吃饭”的说法。

1949年——1956年,北部仍属方城县陌陂区,南部、东部属唐河县兴隆、老贺庄等区。1958年建郝寨人民公社,属方城县。1961年分别为郝寨、王营、坑黄、老贺庄人民公社,1963年1月为郝寨人民公社,1965年划属社旗县。1966年撤区并社为郝寨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乡。

区位交通

镇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省道南驻公路、鲁姚公路分别贯穿东西、南北,西连南阳、西安,东接驻马店、合肥,北达郑州、北京,南通信阳、武汉。[2]

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

境内地势自西而东岗、河相间,土岗4条纵贯南北,西部土岗缓平,东部较为陡峭。唐河自北而南流经十里井、年庄2个村委会西部边缘,堰河流经尤庄、韩庄、石桥、康庄、揣洼等村委。马河流经贾庄、胡庄、邢庄、张桥、王十里等村委。耕地107140亩,其中岗地占三分之二,余为沿河平原。黄棕壤土占79%,余为砂礓黑土。

支柱产业

经济以农业为主,西部以麦、棉种植为主,东部以红薯、烟叶、瓜类种植和淀粉加工见长。年种植西瓜5000亩以上,粉条年产300万斤。2007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工业总产值0.82亿元,人均GDP5143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6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郝寨镇现已初步形成畜牧业和烟叶两大支柱产业,畜牧业以黄牛、生猪、养鸡为重点,现有存栏500头的养猪场2个,存栏500头的黄牛养殖小区1个,存栏250头养牛场4个,10万只林下散养鸡场1个,畜禽产品运销湖北、上海、香港等地,年产值达12000万元,创利税120万元。

烟叶生产按照东烟西移,全面开花战略,全镇现发展烟叶4000亩,1500亩烟叶大方1个,500亩烟叶大方1个,100—300亩烟叶大方1个,烟叶总产值达800万元,年完成税收120万元,户均增收500元。

村镇建设

据“郝寨镇人民政府网”资料,郝寨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农村建房、沿路建房手续审批,保护耕地,加强集镇建设,拉大镇区框架,争创“二星级集镇”,完成“五个一”规划,完成人民路标准化街道建设,加油站东50米路南综合娱乐中心建设,镇卫生院北东湖游园建设,人民路中段公厕建设,镇区垃圾填埋场建设,未来三年完成堰河至白庄加油站南驻路段标准化街道建设,人民东路附1号、2号街道北延,赵庄至东湖游园街道,三条标准化街道建设。继续完成民族路、光武路及人民东路的街道建设,完善综合大市场、人民东路三粉交易市场、小辣椒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及综合农贸市场五大市场服务功能。加大镇工业园区建设、功能配套。经过三年开发建设,基本形成街道功能设施齐全,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三横五纵发展格局,镇区面积拉大到3.6平方公里。

人口卫生

该镇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宣传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等法律、法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整体推进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水平,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2008年春季共清理四术遗留648例,依法征收社抚费60万元。康检率达到90%以上。

科教文卫

科教文卫民政加大对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科技兴农,普及推广模式化栽培套种、配方施肥、优良品种、科学养殖等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对重大流行性疾病的防控检测能力明显增强。殡葬改革成果得到巩固,火化率和骨灰入住公墓率位居全县前列。同时加大农村低保、五保和特困户的救助。2007年共下拨倒房重建款28.6万元,建房130间,发放各类救助款23万元,投资20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重建。

旅游景点

子房庙,当地百姓撰称“子花庙”,位于郝寨镇区东南部,明朝时期建立。郝寨当时为古驿道,经济繁荣、百姓富有,当地官、绅为敬仰汉朝军师张良捐资兴建。当时香火旺盛,众僧云集,占地120亩,大殿三间,并有奶奶殿、关帝殿等总建房48间,砖木结构,院内林荫甬道古柏数百棵,石碑二十多块,曾有“西有赊店山陕庙,东有郝寨子花庙”之称,可见当时影响之大。庙西边约30米远有一座东西走向石桥,并留有传说:王蟒赶刘秀时王蟒住桥西、刘秀住桥东,都说要天亮时走,当时刘秀在难时,为逃离王蟒追杀,对天讲:您最好再晚一个时辰亮。刘秀话一出口,天又黑下来,刘秀借黑夜逃走,王蟒天亮追刘秀时已不见了刘秀身影。当地百姓说至今桥东边报晓鸡比西边晚一个时辰。[3]

招商引资

区位优势

郝寨镇处于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结合部,位属于武汉、南阳、西安经济带,距工业基础较好的南阳市不足100公里,距武汉、郑州不足300公里,有利于东部地区企业向西部转移发展,经营中西部地区。

交通通讯

镇区内南驻公路、鲁姚路两条省道贯穿全境,西临南阳高速、焦枝铁路、207国道,东靠北京到广州107国道、京珠高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利于商品运输,企业营销。

基础设施

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农业基础雄厚,境内水源、电力充足,境内有堰河、马河流经,拥有雄厚的电力资源,紧临22万伏变电站,境内建有3.5万伏变电站一个;镇区现有综合市场、三粉交易市场、小辣椒交易市场、畜牧交易市场及综合农贸市场五大市场,镇区紧临省道鲁姚路,新建工业园区一座,占地200亩。投资3000万元,硬化人民东路936米,路面宽27米,街道所有设备配套齐全。镇区教育资源雄厚,拥有镇一初中、二初中、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等6家幼儿园,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十分有利于本地居民和外来经商者子女入学、入托。

优惠政策

镇党委、政府比较周边县市区所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提出口号“只要来郝寨,一切好商量”,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来抓,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拍板,并全程负责,实行保护制建设、经营。同时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符合县规定奖励条件的按县奖励办法实行。[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