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窪鎮隸屬於山東省霑化縣,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中心地帶,北依渤海、南臨黃河,既是山東半島和京津兩大經濟區的連接地帶,又是黃河三角洲開發和山東省確定的「海上山東」建設工程的主戰場。鎮內交通便利,秦口河伏價河胡營河縱貫南北,其中秦口河直通渤海。國道205、省道永館路直穿東西,成為山東半島、華南地區聯結京津、東北地區的重要通道。

2019年1月4日, 下窪鎮榮獲2018山東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範鎮」稱號。[1]

歷史沿革

下窪鎮1946年稱下窪區,1948年8月改稱下窪鎮,1958年改為下窪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下窪鎮,2001年3月,永豐鎮併入下窪鎮。

下窪鎮歷史上曾是商埠重鎮。20世紀初,是著名的水旱碼頭,秦口河直通渤海,河道暢通,帆檣密布,商賈雲集,一度成為霑化縣的經濟貿易中心。[2]

礦產資源

下窪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黃金、瑩石、硅石、鐵礦等,其中以黃金為主,開採歷史悠久,這裡的礦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以上,具有一定規模和貯量,且品位較高,最高的可達200克/噸以上,適合批量規模開採。由內蒙古地質勘測設計三院承擔的下窪鎮各力各小黑山礦區探礦工程正在施工,該工程將投資300萬元,在小黑山礦區的探礦面積將達到33平方公里。福建光源工貿公司投資1600萬元,綜合開發下窪鎮風水山金礦,是全旗十大重點工業項目之一。該工程建設完工後,產值可達2000萬元以上,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200人。鑫隆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250萬元,對下窪鎮額日格村中井金礦續建改造,現已完成投資150萬元,該項目竣工後,每年增加採選量1萬噸,增加產值300萬元。

特色農業

下窪鎮轄62個行政村,5.9萬人,是霑化冬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目前,全鎮冬棗密植園已發展到6.2萬畝,其中結果面積2.5萬畝,總產量1500萬公斤,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冬棗集散地。1995年霑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2001年在全國百姓最喜愛的水果評選中霑化冬棗獲「中國果王」稱號,2001年世博會上霑化冬棗又被認定為名牌產品。

資源優勢

下窪鎮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造就了獨特的稀世珍品—霑化冬棗。霑化冬棗是一種晚熟鮮食果品,單果重20g左右,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經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分析,霑化冬棗含有1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豐富,達352mg/100g,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絲小棗的2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目前,下窪鎮在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的基礎上建成了1萬畝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冬棗基地,先後為霑化冬棗註冊了「黃河三角洲」商標,「霑化冬棗」證明商標,辦理了自營進出口權。

商品糧基地

下窪鎮位於敖漢旗東部,叫來河縱貫全鎮南北,靜靜流淌了幾千年的叫來河水給下窪鎮帶來了有廣茂肥沃的土地,全鎮總土地面積49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5萬畝,其中水澆地近10萬畝,玉米年均產業產量1.3億斤以上,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下窪鎮利用叫來河畔豐富的地上地下水資源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發展優質高效現代農業。全鎮在叫來河沿岸有大水揚水站12座,小塘壩5處,充分開發利用了肥美的叫來河水。在開發利用叫來河水的同時,對叫來河流域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也進行了有效的開發,全鎮現有大小機電井400多眼,實現了井渠灌溉雙保險,農業生產的綜合實力大大提高。下窪鎮糧食品種主要以玉米和雜糧雜豆為主,形成了兩大生產基地,一是以平川水澆地為主的玉米生產基地,年產玉米穩定在1.3億斤以上;二是以坡耕地為主的雜糧雜豆生產基地,雜糧雜豆生產區內土壤肥沃,無工業污染,具備了綠色無公害的生產標準。下窪鎮區內有大型糧食收儲基地一處,占地近60畝,收儲設備齊全,年收儲糧食超億斤,為下窪鎮商品糧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

特色種植

雜糧雜豆

下窪鎮南部地區以沙性旱作耕地為主,土地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合雜糧雜豆種植,雜糧雜豆種植歷史悠久,盛產穀子、蕎麥、芝麻、綠豆、紅小豆、油葵等綠色雜糧。雜糧雜豆年均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年產優質雜糧400萬公斤以上,具有一定的收購及深加工規模。下窪鎮南部地區年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在這種氣候下生產出的雜糧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大部分雜糧雜豆種植在山地或沙地,土質和空氣都是無染區,施用積造的農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大多採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無過量農藥和化肥殘留,再現了雜糧的天然特性。

笤帚苗子

下窪鎮南部地有大量的山坡地和旱作耕地,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這些土地非常適合笤帚苗子種植,具備笤帚苗子的生長條件,這裡生產的笤帚苗子質量上乘,色澤光亮,加工出來的產品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在市場上十分搶手。2005年下窪鎮引進了貴黍苗笤帚苗子新品種並與上海遠大公司簽訂銷售定單,全鄉種植笤帚苗子達3萬畝,占全旗種植的面積30%。可產笤帚苗子近450萬斤,創產值60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500元,該產業現已發展成為下窪鎮的種植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目前下窪鎮的笤帚苗子產業在生產協會和生產合作社的帶動下,在銷售原材料的基礎上,向深加工、出售成品笤帚方向發展,笤帚苗子產業發展走上了產業化之路。

中藥材種植

下窪鎮南部丘陵地區野生藥材品種多,盛產柴胡、遠志、甘草、桔梗等野生藥材,當地百姓採集、種植、加工藥材歷史悠久。隨着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的深入開展,下窪鎮人工種植藥材的面積不斷增加,品種以黃芪為主,2005年黃芪種植面積達4000畝,2006年計劃推廣種植以黃芪為主的中藥材20000畝--30000畝,重點發展水澆地10000畝,逐步把下窪鎮南部地區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藥材供應基地。從目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分析,黃芪等中藥材不但在醫藥上有了更新層次的開發,在保健品方面也有了新的發展,因此中藥材種植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下窪鎮的中藥村種植髮展前景廣闊。

植桑養蠶

植桑養蠶是下窪鎮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產業,2005年全鄉發展大葉桑園700畝,桑園達產後畝效益可實現近1000元。

霑化冬棗

霑化縣是名聞國內外的中國冬棗之鄉。霑化冬棗是霑化縣特有的珍貴果品,被譽為「中華奇果」「世界第一果品」,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富含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絲小棗的20倍。霑化冬棗是全省第一個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是霑化縣的第一名片,1995年獲首屆環渤海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2000年獲中國百姓最喜愛的果王菜王暨植保名品選評大賽「中國果王」稱號,並位列「十大果王」之首。下窪鎮是霑化冬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以盛產冬棗而聞名,這裡出產的冬棗個大、皮薄,脆甜可口,品質極佳。下窪鎮的冬棗栽培已近千年,歷史上流傳着許多關於冬棗祖樹的美麗傳說。據霑化冬棗碑誌載,「明初,燕王掃北,生靈塗炭,一日大軍驟至霑化,百姓劫難當頭,忽見冬棗祖樹上空,霞光萬丈,電閃雷鳴,飛沙急起,大軍遁逃,黎民脫險」。後人便將冬棗祖樹視為神靈,倍加尊崇。現今冬棗祖樹早已枯死,然其孫木倖存,迄今亦有三百餘年樹齡,仍根深葉茂,碩果纍纍,蔚為壯觀。近年來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冬棗生產發展迅猛。2005年冬棗種植面積達8.2萬畝,結果樹面積6.5萬畝,產量7.5萬噸,銷售收入3.75億元。[4]

畜牧業發展

下窪鎮是以農為主,農牧林商結合的經濟類型區,近年來堅持「立草為業、穩定豬禽、發展牛羊」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重點發展「草、羊、牛、雞、豬」五大主導產業,把農業主導型逐步轉變為畜牧業主導型經濟,現大小家畜存欄近17萬頭(只),其中肉羊9萬隻,生豬5萬頭,肉牛5000頭,肉雞年飼養量近150萬隻。河西村至草原村15公里的「生態畜牧產業示範園區」、八旗村林蛙生態養殖園區和草原村「百萬隻綠鳥雞放養場」的龍頭帶動作用開始顯現,從鎮政府所在地的下窪村到草原村高速公路出口的國道111治線長達20公里的農牧業產業化開發帶正在形成。草產業是下窪鎮重點發展的五大畜牧主導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現全鎮牧草保存面積達到11萬畝,其中沙打旺5萬畝,錦雞兒3萬畝,紫花苜蓿3萬畝,年產優質牧草近3000萬公斤,年產各種牧草種子150萬公斤以上。依託黃羊窪草業公司加大牧草基地建設力度,使牧草產業走上了產業化發展之路,實現了牧草產品的加工轉化增值。

肉羊產業

下窪鎮有豐富的牧草資源和農作物秸稈資源,發展肉羊產業具有較大優勢,近年通過抓大戶、建小區擴張肉羊養殖總量,通過加強棚圈建設和肉羊改良工作提高肉羊飼養質量,使全鎮的肉羊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現存欄肉羊9萬隻,肉羊年飼養量達10萬隻以上。全鎮有肉羊養殖小區6處,有肉羊養殖戶2000多戶,其中存欄1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有150戶,建有肉羊改良站15處,肉羊改良率達50%以上。下窪鎮古魯板蒿村西接良灌肉羊繁育示範小區是一個集科學飼養、品種改良、組織化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戶外小區,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20萬元,小區分六個單元,每個單元5戶,共容納肉羊養殖戶30戶,每戶可飼養基礎母羊10--30隻,每戶商品羊存欄量可達150隻。小區內的每戶養殖戶都建有管理室、接羔室、標準化棚圈、青貯室、黃貯室、活動場所等肉羊養殖配套設施。小區內建人工授精站一處,引進純種夏洛來種公羊2隻,對小區內的肉羊進行人工授精雜交改良。小區內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疫病防治,統一品種改良,真正實現了規模經營,科學飼養,有力地帶動了全鎮的肉羊飼養管理水平和肉羊品種改良優化進程。

肉雞產業

下窪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與草原興發集團合作,採取基地+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肉雞產業。培育建設了肉雞養殖專業村---草原村,目前該村建有百萬隻綠鳥雞放養基地兩處,年出欄肉雞120萬隻以上。為了進一步擴大肉雞產業規模,鎮黨委、政府成立了肉雞生產合作社,負責肉雞養殖資金協調、養殖技術服務和銷售等一系列服務,有力地促進了肉雞產業的發展。2005年下窪鎮籌措肉雞養殖資金80萬元,在草原村新建肉雞放養小區2處,入駐肉雞養殖大戶23戶,批次飼養量可達9萬隻。肉雞放養小區的培育建設,進一步擴大了肉雞養殖規模,目前全鎮肉雞批次飼養量可達40萬隻,全年肉雞出欄量可達150萬隻,養殖收入可達180萬元,肉雞產業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2005年下窪鎮籌措肉雞養殖資金80萬元,在草原村新建肉雞放養小區2處,入駐肉雞養殖大戶23戶,批次飼養量可達9萬隻。肉雞放養小區的培育建設,進一步擴大了肉雞養殖規模,目前全鎮肉雞批次飼養量可達40萬隻,全年肉雞出欄量可達150萬隻,養殖收入可達180萬元,肉雞產業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草原村肉雞放養小區位於草原村齊家 窩鋪村民組,國道111線南側,整個小區規劃占地200畝,總投資50萬元,入駐養殖戶30戶,每戶占地6畝,每戶批次飼養量4000隻,年可出欄肉雞50萬隻。小區內的養殖戶實行大棚式育雛,戶外放養。該肉雞放養小區於2004年4月份開始籌建,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小區內水電配套齊全,打小水泥管井10眼,配電線路2000米,道路綠化2100延長米。通過小區的輻射帶動,2004年草原村肉雞飼養量達50萬隻,人均增收220元,全鎮出欄肉雞100萬隻。2005年下窪鎮籌措肉雞養殖資金80萬元,在草原村新建肉雞放養小區2處,入駐肉雞養殖大戶23戶。[5]

林業發展

下窪鎮有土地面積495.2平方公里,現有林面積32萬畝,森林覆被率32.5%,界定為公益林4萬畝,其中集體5萬畝,個人12萬畝,按樹種分楊樹18萬畝,油松0.1萬畝,灌木1.5萬畝,按林種分防護林10萬畝,用材林7萬畝。下窪鎮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在加強林業建設的同時加強了生態保護工作,嚴格控制林木採伐、草地更新。鎮政府成立了由3名專職人員組成的護林護草大隊,常年對全鎮的林草地進行巡護。嚴格執行舍飼禁牧政策,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養殖戶飼草貯備,加強青貯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舍飼禁牧與發展畜牧業的矛盾,有效地保護了多年生態建設成果。

敖漢旗德利欣木業有限責任公司

敖漢旗德利欣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下窪鎮政府所在地南三公里處,始建於1999年,占地面積80畝,該公司現設有分公司兩家,一是新惠鎮的三寶山分公司,二是新窩鋪鄉新窩鋪村分公司。公司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有七個車間,一條流水線,擁有固定資產400萬元,流動資產150萬元。年創產值800萬元,有管理人員11人,可安排200人就業。敖漢旗德利欣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產品是:細木工板、九厘板、多層板、尿醛膠等,並註冊了「富壽」、「敖森」兩個品牌,產品質優價廉,暢銷天津、瀋陽、大連、山東、安徽等地,年加工轉化木材8000立方米。煙花產業

下窪鎮花炮工業園區的始建於2004年5月,10月竣工投產。園區有五家花炮廠和一家紙箱廠,園區總投資700萬元,占地面積300畝。工業園區內現已三通一平,園區內的五家花炮廠分別來自遼寧省和河北省,其中遼寧客商投資興建的二家,河北客商投資興建的三家。園區內的五家花炮企業於2005年6月份全部投產,年創產值近1000萬元,可安排本鎮及周邊鄉鎮勞動力270餘人就業。花炮工業園區可生產五大類三十餘個品種花炮,主要以大地紅鞭、高中低空禮花、禮炮、雙響等花炮品種為主。[6]

基礎設施

下窪鎮境內秦口河為天然淡水蓄水池,鎮屬水庫庫容600萬立方,全縣最大的飲用水水庫—思源湖萬畝水庫位於本鎮,地下水資源尚未開發。全鎮淡水年供應量可達4000多萬立方;鎮內有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可提供電力裝機容量10000千伏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0000門,有移動通訊塔和聯通通訊塔各一座,通訊事業十分發達;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工貿小區、住宅小區、休閒小區錯落有致,並開通了特色旅遊專線。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通程控電話,戶戶通水、通電;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凡進入園區的外資項目,一律免費配套水電路訊等硬件設施。

旅遊資源

下窪鎮6萬多畝冬棗園可分為觀光園、市場園、休閒園、採摘園。位於鎮中心的中國渤海高新技術苗木繁育場,按照「一樓、一廳、四室、四園」的經濟格局建設,其中冬棗示範園、高產栽培示範園、霑化冬棗良種基因庫以及霑化冬棗良種采穗圃等都具備較強的旅遊觀賞功能。以「品嘗霑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為主題的霑化冬棗生態旅遊,正在規劃設計之中,希望致力於旅遊業的外商前來合作開發。

民情風俗

下窪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政通人和。據史料記載,二十世紀初,這裡河道暢通、帆檣密布、商賈雲集,是出了名的水旱碼頭,一度成為霑化縣的經濟貿易中心,曾被人們廣泛譽為「先有下窪街,後有霑化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造就了懂經營、善理財的下窪人,也造就了純樸善良的民風,下窪人熱情好客、樂善好施、團結和睦、生活情趣高尚,初步形成了獨具冬棗特色的民俗文化,為外商投資興業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下窪鎮在列。

2018年8月,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公布第五批山東省「美麗宜居小鎮」名單,下窪鎮在列。

2019年1月4日, 下窪鎮榮獲2018山東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範鎮」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