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郝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宋末元初著名大儒。 幼遭兵乱,家贫好学。金朝灭亡后,迁居河…”)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宋末元初著名大儒。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幼遭兵乱,家贫好学。金朝灭亡后,迁居河北,为守军统帅张柔和贾辅延为宾客,教育诸子,阅读两家藏书。从学赵复,学习程朱理学。蒙哥汗三年(1253)初,传授治国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赏识,留于王府。九年,随从忽必烈攻打鄂州,建议与贾似道议和,北进争夺汗位。元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出使南宋,为奸相贾似道拘于真州16年。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兴兵攻宋,迎接郝经回归,途中患病,死于大都。
+
|-
 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学者文人,精通字画,著述颇丰,收于《陵川集》中。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郝经</big> '''
 +
|-
 +
|
 +
[[File:59015a6bdca2e.jpg|缩略图|居中|[http://i.qulishi.com/uploads/yszt/201704/86/0a/59015a6bdca2e.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renwu/haojing/ 来自趣历史]]]
 +
|-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small>'''宋末元初著名大儒'''</small>
 +
|-
 +
| align= light|
 +
'''字    号'''  :字伯常
 +
 
 +
'''民    族'''  :汉族
 +
 +
'''职    业'''  :政治家,学者
 +
 
 +
'''谥    号'''  :文忠
 +
 
 +
'''出 生 地'''  :出生地 泽州陵川
 +
 
 +
'''出生时间''' :1223年
 +
 
 +
'''去世时间''' :1275年
 +
 
 +
'''代表作品''' :《陵川集》
 +
|}
 +
<p style="text-indent:2em;">''' 郝经''' (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宋末元初著名大儒。<br>
 +
 
 +
* 幼遭兵乱,家贫好学。金朝灭亡后,迁居河北,为守军统帅[[ 张柔]] [[ 贾辅延]] 为宾客,教育诸子,阅读两家藏书。从学赵复,学习程朱理学。<br>
 +
蒙哥汗三年(1253)初,传授治国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赏识,留于王府。<br>
 +
九年,随从[[ 忽必烈]] 攻打鄂州,建议与[[ 贾似道]] 议和,北进争夺汗位。<br>
 +
元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出使南宋,为奸相贾似道拘于真州16年。<br>
 +
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兴兵攻宋,迎接郝经回归,途中患病,死于大都。
 +
 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br>
 +
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br>
 +
;作为学者文人,精通字画,著述颇丰,收于《陵川集》中。
 +
 
 +
== 人物生平 ==
 +
=== 早期经历 ===
 +
* 郝经,始祖[[郝仪]]由太原迁至潞州(今长治市),八世祖郝祚又迁至泽州(今晋城市)陵川。郝经的祖先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业儒、匮徒不仕,教授乡里,为一郡望族。郝经的祖父郝天挺以教学有方闻名。
 +
* 郝经出生于金末乱世。金正大八年(1231年),随父母避难于河南鲁山。次年,蒙古兵锋南下,郝经又随父母北渡,徙居顺天(今北京)。其父亲主要靠教授生徒勉强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当时郝经已12岁,“始知学”,开始就读于铁佛寺僧张仲安之南堂,凡五年。他“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读书则专治六经,潜心伊洛之学,涉猎诸史子集”。
 +
* 由于郝经以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乃马真后二年(1243年)以后,他先后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请,在他们家中设馆教书。张柔家中富有藏书,郝经尽得观览,眼界更加开阔,学识上也有了极大长进。在贾、张二世侯家做教师期间,郝经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元好问遂相与论作诗作文法。郝经赞赏元好问的学问和为人,称其为“一代宗匠”,并执弟子礼。郝经多次拜见赵复,与他交游论道。赵复十分赏识郝经,称“江左为学读书如伯常者甚多,然似吾伯常挺然一气立于天地之间者,盖亦鲜矣”。 <ref>《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郝经,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泽州之陵川,家世业儒。祖天挺,元裕尝从之学。金末,父思温辟地河南之鲁山。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决母齿饮之,即苏。时经九岁,人皆异之。金亡,徙顺天。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往来燕、赵间,元裕每语之曰:“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ref>
 +
=== 出仕为官 ===
 +
* 元宪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开府于金莲川。郝经受举荐,忽必烈遣使两次召见,后随使奉诏北上。六年(1256年)正月,见忽必烈于沙陀,忽必烈向郝经问以经国安民之道和帝王当行之事,郝经“援引二帝三王治道以对,且告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义”,忽必烈“喜溢不倦”。
 +
* “自后连日引对论事,甚器重之,且命条奏引欲言者”。郝经上《立国规模》三十余条。忽必烈又问“当今急务”,郝经“举天下蠹民害政之尤者十一条上之,切中时弊”,忽必烈“皆以为善”。郝经的建议,有些虽不能立即实行,但后来元朝建立后,“凡更张制度”,采纳郝经建议“约十六七”。
 +
* 自从灭金以后,蒙古军就开始南下,力图尽快并吞南宋。郝经对此持否定态度。他向忽必烈讲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的历史经验,同时通过对蒙宋双方情况的分析,认为蒙古国是“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敝于下”,而南宋当时则是“君臣辑睦,政事修明,无衅可乘”(《元史·郝经传》)。因而主张不要立即伐宋,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革除弊政,遵用汉法,选贤用能,创法立制,减轻赋税,屯田垦殖,巩固内部,使“天下一新”。
 +
* 宪宗八年(1258年),当[[蒙哥汗]]命忽必烈分兵征鄂州,大举南侵之时,郝经一再向忽必烈致论,亟言不当南下。忽必烈先是以已经和蒙哥汗约定联合攻宋,不能中止为辞,否定了郝经的建议。但当蒙哥汗死于合川钓鱼山,阿里不哥图谋篡位,威胁到忽必烈汗位继承权的时刻,忽必烈开始采纳郝经的建议。适值南宋奸雄贾似道派间使称臣纳币请和,忽必烈遂班师北上,归定大事。此间郝经被任命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
 +
=== 囚徒生活 ===
 +
* 元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郝经一行,以何源、刘仁节为副使,高翿为参议,苟宗道为书佐,随团成员还有马德磷、孔晋等数十人。郝经此行,引起了大蒙古国内部一些汉人世侯的妒忌,平章王文统私下指使将军李璮侵扰宋境,企图假南宋之手破坏和议。南宋奸相贾似道也对郝经一行的到来极度恐慌。害怕过去冒功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却敌的劣迹败露,极力反对郝经进入宋境。 <ref>《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会宋守帅贾似道亦遣间使请和,乃班师。明年,世祖既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议,仍敕沿边诸将毋钞掠。经入辞,赐蒲萄酒,诏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创,卿当远行,凡可辅朕者,亟以闻。”经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辞多不载。 时经有重名,平章王文统忌之。既行,文统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济南,璮以书止经,经以璮书闻于朝而行。宋败璮军于淮安,经至宿州,遣副使刘仁杰、参议高翿请入国日期,不报。遗书宰相及淮帅李庭芝,庭芝复书果疑经,而贾似道方以却敌为功,恐经至谋泄,竟馆经真州。经乃上表宋主曰:“愿附鲁连之义,排难解纷;岂知唐俭之徒,款兵误国。”又数上书宋主及宰执,极陈战和利害,且请入见及归国,皆不报。驿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欲以动经,经不屈。经待下素严,又久羁困,下多怨者。经谕曰:“向受命不进,我之罪也。一入宋境,死生进退,听其在彼,我终不能屈身辱命。汝等不幸,宜忍以待之,我观宋祚将不久矣。”居七年,从者怒斗,死者数人,经独与六人处别馆。</ref>
 +
* 郝经原计划经涟州入宋,但李璮劝他们返回,理由是他告行派往南宋通报的两人已为宋楚州安抚所杀。郝经不为所动,转道宿州五河风餐露宿,迁延近五个月,方于当年秋末进入宋境。可是一入宋境,贾似道便密令淮东制置司以李璮兴兵犯境为借口,把郝经一行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从此身陷囹圄长达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间,郝经曾多次上书南宋君臣,但在贾似道的阻止下,一切努力均付之东流。为了策反郝经,贾似道谎称元廷兵乱,几次派人诱降,均遭郝经痛斥。又派人假扮强盗夜闯囚所威逼、断绝生活供应等,也未能动摇郝经的意志。
 +
=== 获救北归 ===
 +
*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兵伐南宋,又命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之弟行枢密陪都事郝庸入宋,责问信使无故被拘一事。南宋朝廷理屈词穷,再加元军所向披靡,不得不派总管段佑以礼送郝经一行北归。元世祖忽必烈也派枢密院官及内臣近侍远道迎接。
 +
* 十二年(1275年)夏,郝经一行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大都,忽必烈赐宴于廷,赏赐有加,并向郝经咨以政事。是年秋,病卒。谥文忠。<ref>《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又九年,丞相伯颜奉诏南伐,帝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执行人之罪,宋惧,遣总管段佑以礼送经归。贾似道之谋既泄,寻亦窜死。经归,道病,帝敕枢密院及尚医近侍迎劳,所过父老瞻望流涕。明年夏,至阙,锡燕大庭,咨以政事,赏赉有差。秋七月,卒,年五十三,官为护丧还葬,谥文忠。</ref>
 +
 
 +
== 人物作品 ==
 +
* 著《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玉衡真观》、《通鉴书法》、《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陵川集》等专著数百卷。版刻存世的有《续后汉书》与《陵川集》。
 +
* 《续后汉书》,元延祜年间印行,明收入《永乐大典》,清收入《四库全书》。当时,乾隆皇帝《御题郝经(续后汉书 诗四首》,歌曰:“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建计投;愿附鲁连未遂志,空言思托著书酬。”……后来,商务印书馆1937年在上海铅印出版,上、中、下三大册,书名顶头加有“国学基本丛书”的标志。随之,1958年商务印书馆北京第二次版印,中华书局1988年北京第三次版印,台湾商务印书馆出有“台北版”书名《郝氏续后汉书》。《陵川集》收录郝经诗作423题,670余首;赋15篇;论说、辩解、书、传、铭、序、记、碑志、祭文、宏辞、表奏等各种散文190余篇。元延祜年间印行后,至明代流散民间。幸遇泽州沁水县的李淑渊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做官,偶见几本《陵川集》,认“公郝经 乡先哲也,景慕之尤深,求其集逾二十年始得全帙”。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印行问世。<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246373/3171yB0fDbU_hMVof__6oAzOF_hwhUttdTmswMTyqB4VxO91hqsgPcVePEEIbeslP6Q9FXAFsvPKS1gdqDaTzKzyqW9W-ZKBwfg 元代名儒郝经.晋城网.2013-09-26]</ref>
 +
 
 +
== 人物轶事 ==
 +
* '''冒死上书''':
 +
<p style="text-indent:2em;">辛亥(1251)年春,29岁的郝经在顺天府(今河北保定市)贾副元帅家就教,一位陵川道士,赴燕都上香朝拜,过保定时,向郝经哭诉了家乡百姓深受蒙古官僚压迫而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当郝经听了家乡道士的苦诉,不光是泪水淌流,又火冒三尺,愤笔写下了《河东罪言》,冒着不测的风险,上书给蒙古统治集团,出人意料的是,忽必烈没有责罪郝经,反而召纳郝经于王府。他深感这份“民书”血淋淋的分量,“民失,江山倒”!
 +
<p style="text-indent:2em;">1260年3月,忽必烈登帝位,立即颁发政令,革除了蒙古诸王直接向种地人征税的权利,大大减轻了北方人的负担。
 +
* '''大雁传信''':
 +
<p style="text-indent:2em;">郝经出使宋朝,被贾似道软禁在真州。这一囚就是整整十六年,其间,元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
 +
<p style="text-indent:2em;">郝经被拘几年后,在1274年从宋人供食的活大雁中挑出一只健壮能飞的,系蜡书于雁足,放飞大雁。“中统十五年”实为“圣元五年”,郝经被拘于宋,不知元朝改元的事,所以他依此推之为“中统十五年”。
 +
<p style="text-indent:2em;">汉武帝时,汉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匈奴人对苏武威逼利诱,招数使尽,但这个汉朝忠臣手持汉朝符节,誓死不屈。一直到汉昭帝继位,派人与匈奴和亲,并索还汉使苏武。匈奴人理亏,谎称苏武早已病死,汉使得密报,知道苏武仍在世,就谎称大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其中一只大雁足系苏武亲笔所写帛书,讲明他本人仍在北方沼泽中被困。这一招管用,笃信“怪力乱神”的匈奴人惊惶,忙派人找到苏武,把他送还汉朝。文史的力量真大,郝经据此演出“真人秀”,把昔日汉使所编的“故事”演绎成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246373/4bb1rDpxDqMYZ5fDMAgXI0FMVoLctWMc9NAIbfZR-Ybu5onvEKONKjJ88KtJcWBWUaBdXHdZbVmK14vrJ9tadPU1stHdFbZtmo08QzRZry7Y8JGTrRBZwaXaPjACxbZ4CrQQVf487urPSGnC 元朝也有“苏武”:被南宋扣押16年不变节  .凤凰网.2013-09-26]</ref>
 +
 
 +
== 人物影响 ==
 +
* 《[[人民日报]]》1983年11月7日5版发表题为《中国蒙古史学会学术讨论简介》的文章作了如下评述:
 +
* 在宋元战争初期,蒙古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满足经济上的贪欲,到忽必烈时,宋元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郝经较早地提出了“汉法”主张迁都燕京,与南宋议和,偃兵息民等,均为忽必烈所接受。他多次下令禁暴行,使蒙古军基本上停止了掳掠与滥杀。忽必烈能顺应历史趋势,终于统一了中国。
 +
 
 +
== 人物评价 ==
 +
* [[毕沅]] :”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
 +
* [[刘秉忠]]:”经之为人,尚气节,为学思致用。“(《畿辅通志·卷一百三》)
 +
 
 +
== 史籍记载 ==
 +
*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
 +
*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
 +
* 《畿辅通志·卷一百三》
 +
 
 +
== 相关视频 ==
 +
* 上党梆子《郝经鸿雁传书》陈树涛齐素珍
 +
<div style="clear:center">
 +
{{#iDisplay:page/a0854ztbzvm|750|430|qq}}
 +
</div>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Category:宋朝人物]][[Category:元朝人物]][[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於 2020年10月21日 (三) 20:14 的最新修訂

 郝經
 宋末元初著名大儒

字 號 :字伯常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政治家,學者

諡 號 :文忠

出 生 地 :出生地 澤州陵川

出生時間 :1223年

去世時間 :1275年

代表作品 :《陵川集》

郝經(1223年—1275年),字伯常,澤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縣)。宋末元初著名大儒。

  • 幼遭兵亂,家貧好學。金朝滅亡後,遷居河北,為守軍統帥張柔賈輔延為賓客,教育諸子,閱讀兩家藏書。從學趙復,學習程朱理學。
  • 蒙哥汗三年(1253)初,傳授治國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賞識,留於王府。
  • 九年,隨從忽必烈攻打鄂州,建議與賈似道議和,北進爭奪汗位。
  • 元中統元年(1260),以翰林侍讀學士,充任國信使,奉詔出使南宋,為奸相賈似道拘於真州16年。
  • 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興兵攻宋,迎接郝經回歸,途中患病,死於大都。

作為政治家,郝經反對「華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張天下一統;
作為思想家,郝經推崇理學,希望在蒙古人漢化過程中,以儒家思想來影響他們,使國家逐步走向大治
;作為學者文人,精通字畫,著述頗豐,收於《陵川集》中。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 郝經,始祖郝儀由太原遷至潞州(今長治市),八世祖郝祚又遷至澤州(今晉城市)陵川。郝經的祖先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業儒、匱徒不仕,教授鄉里,為一郡望族。郝經的祖父郝天挺以教學有方聞名。
  • 郝經出生於金末亂世。金正大八年(1231年),隨父母避難於河南魯山。次年,蒙古兵鋒南下,郝經又隨父母北渡,徙居順天(今北京)。其父親主要靠教授生徒勉強維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當時郝經已12歲,「始知學」,開始就讀於鐵佛寺僧張仲安之南堂,凡五年。他「以興復斯文,道濟天下為己任。讀書則專治六經,潛心伊洛之學,涉獵諸史子集」。
  • 由於郝經以其學問品行逐漸出眾,乃馬真後二年(1243年)以後,他先後被蒙古元帥賈輔和張柔聘請,在他們家中設館教書。張柔家中富有藏書,郝經盡得觀覽,眼界更加開闊,學識上也有了極大長進。在賈、張二世侯家做教師期間,郝經結識了金朝遺老元好問和理學大師趙復。元好問遂相與論作詩作文法。郝經讚賞元好問的學問和為人,稱其為「一代宗匠」,並執弟子禮。郝經多次拜見趙復,與他交遊論道。趙復十分賞識郝經,稱「江左為學讀書如伯常者甚多,然似吾伯常挺然一氣立於天地之間者,蓋亦鮮矣」。 [1]

出仕為官

  • 元憲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開府於金蓮川。郝經受舉薦,忽必烈遣使兩次召見,後隨使奉詔北上。六年(1256年)正月,見忽必烈於沙陀,忽必烈向郝經問以經國安民之道和帝王當行之事,郝經「援引二帝三王治道以對,且告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義」,忽必烈「喜溢不倦」。
  • 「自後連日引對論事,甚器重之,且命條奏引欲言者」。郝經上《立國規模》三十餘條。忽必烈又問「當今急務」,郝經「舉天下蠹民害政之尤者十一條上之,切中時弊」,忽必烈「皆以為善」。郝經的建議,有些雖不能立即實行,但後來元朝建立後,「凡更張制度」,採納郝經建議「約十六七」。
  • 自從滅金以後,蒙古軍就開始南下,力圖儘快併吞南宋。郝經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向忽必烈講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的歷史經驗,同時通過對蒙宋雙方情況的分析,認為蒙古國是「諸侯窺伺於內,小民凋敝於下」,而南宋當時則是「君臣輯睦,政事修明,無釁可乘」(《元史·郝經傳》)。因而主張不要立即伐宋,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革除弊政,遵用漢法,選賢用能,創法立制,減輕賦稅,屯田墾殖,鞏固內部,使「天下一新」。
  • 憲宗八年(1258年),當蒙哥汗命忽必烈分兵征鄂州,大舉南侵之時,郝經一再向忽必烈致論,亟言不當南下。忽必烈先是以已經和蒙哥汗約定聯合攻宋,不能中止為辭,否定了郝經的建議。但當蒙哥汗死於合川釣魚山,阿里不哥圖謀篡位,威脅到忽必烈汗位繼承權的時刻,忽必烈開始採納郝經的建議。適值南宋奸雄賈似道派間使稱臣納幣請和,忽必烈遂班師北上,歸定大事。此間郝經被任命為江淮荊湖南北等路宣撫副使。

囚徒生活

  • 元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汗位,授郝經為翰林院侍讀學士,令其出使南宋議和。郝經一行,以何源、劉仁節為副使,高翿為參議,苟宗道為書佐,隨團成員還有馬德磷、孔晉等數十人。郝經此行,引起了大蒙古國內部一些漢人世侯的妒忌,平章王文統私下指使將軍李璮侵擾宋境,企圖假南宋之手破壞和議。南宋奸相賈似道也對郝經一行的到來極度恐慌。害怕過去冒功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卻敵的劣跡敗露,極力反對郝經進入宋境。 [2]
  • 郝經原計劃經漣州入宋,但李璮勸他們返回,理由是他告行派往南宋通報的兩人已為宋楚州安撫所殺。郝經不為所動,轉道宿州五河風餐露宿,遷延近五個月,方於當年秋末進入宋境。可是一入宋境,賈似道便密令淮東制置司以李璮興兵犯境為藉口,把郝經一行拘禁於真州(今江蘇儀征),從此身陷囹圄長達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間,郝經曾多次上書南宋君臣,但在賈似道的阻止下,一切努力均付之東流。為了策反郝經,賈似道謊稱元廷兵亂,幾次派人誘降,均遭郝經痛斥。又派人假扮強盜夜闖囚所威逼、斷絕生活供應等,也未能動搖郝經的意志。

獲救北歸

  •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顏率兵伐南宋,又命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郝經之弟行樞密陪都事郝庸入宋,責問信使無故被拘一事。南宋朝廷理屈詞窮,再加元軍所向披靡,不得不派總管段佑以禮送郝經一行北歸。元世祖忽必烈也派樞密院官及內臣近侍遠道迎接。
  • 十二年(1275年)夏,郝經一行回到了闊別十六年的大都,忽必烈賜宴於廷,賞賜有加,並向郝經咨以政事。是年秋,病卒。諡文忠。[3]

人物作品

  • 著《續後漢書》、《春秋外傳》、《周易外傳》、《太極演》、《原古錄》、《玉衡真觀》、《通鑑書法》、《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陵川集》等專著數百卷。版刻存世的有《續後漢書》與《陵川集》。
  • 《續後漢書》,元延祜年間印行,明收入《永樂大典》,清收入《四庫全書》。當時,乾隆皇帝《御題郝經(續後漢書 詩四首》,歌曰:「身充信使被拘留,兩國恰逢建計投;願附魯連未遂志,空言思托著書酬。」……後來,商務印書館1937年在上海鉛印出版,上、中、下三大冊,書名頂頭加有「國學基本叢書」的標誌。隨之,1958年商務印書館北京第二次版印,中華書局1988年北京第三次版印,台灣商務印書館出有「台北版」書名《郝氏續後漢書》。《陵川集》收錄郝經詩作423題,670餘首;賦15篇;論說、辯解、書、傳、銘、序、記、碑誌、祭文、宏辭、表奏等各種散文190餘篇。元延祜年間印行後,至明代流散民間。幸遇澤州沁水縣的李淑淵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做官,偶見幾本《陵川集》,認「公郝經 鄉先哲也,景慕之尤深,求其集逾二十年始得全帙」。於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印行問世。[4]

人物軼事

  • 冒死上書

辛亥(1251)年春,29歲的郝經在順天府(今河北保定市)賈副元帥家就教,一位陵川道士,赴燕都上香朝拜,過保定時,向郝經哭訴了家鄉百姓深受蒙古官僚壓迫而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當郝經聽了家鄉道士的苦訴,不光是淚水淌流,又火冒三尺,憤筆寫下了《河東罪言》,冒着不測的風險,上書給蒙古統治集團,出人意料的是,忽必烈沒有責罪郝經,反而召納郝經於王府。他深感這份「民書」血淋淋的分量,「民失,江山倒」!

1260年3月,忽必烈登帝位,立即頒發政令,革除了蒙古諸王直接向種地人徵稅的權利,大大減輕了北方人的負擔。

  • 大雁傳信

郝經出使宋朝,被賈似道軟禁在真州。這一囚就是整整十六年,其間,元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

郝經被拘幾年後,在1274年從宋人供食的活大雁中挑出一隻健壯能飛的,系蠟書於雁足,放飛大雁。「中統十五年」實為「聖元五年」,郝經被拘於宋,不知元朝改元的事,所以他依此推之為「中統十五年」。

漢武帝時,漢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於北海(今貝加爾湖)。匈奴人對蘇武威逼利誘,招數使盡,但這個漢朝忠臣手持漢朝符節,誓死不屈。一直到漢昭帝繼位,派人與匈奴和親,並索還漢使蘇武。匈奴人理虧,謊稱蘇武早已病死,漢使得密報,知道蘇武仍在世,就謊稱大漢天子在上林苑射雁,其中一隻大雁足系蘇武親筆所寫帛書,講明他本人仍在北方沼澤中被困。這一招管用,篤信「怪力亂神」的匈奴人驚惶,忙派人找到蘇武,把他送還漢朝。文史的力量真大,郝經據此演出「真人秀」,把昔日漢使所編的「故事」演繹成真。[5]

人物影響

  • 人民日報》1983年11月7日5版發表題為《中國蒙古史學會學術討論簡介》的文章作了如下評述:
  • 在宋元戰爭初期,蒙古國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掠奪財富,滿足經濟上的貪慾,到忽必烈時,宋元戰爭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郝經較早地提出了「漢法」主張遷都燕京,與南宋議和,偃兵息民等,均為忽必烈所接受。他多次下令禁暴行,使蒙古軍基本上停止了擄掠與濫殺。忽必烈能順應歷史趨勢,終於統一了中國。

人物評價

  • 畢沅 :」經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三》)
  • 劉秉忠:」經之為人,尚氣節,為學思致用。「(《畿輔通志·卷一百三》)

史籍記載

  •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三》

相關視頻

  • 上黨梆子《郝經鴻雁傳書》陳樹濤齊素珍

參考資料

  1.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郝經,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澤州之陵川,家世業儒。祖天挺,元裕嘗從之學。金末,父思溫闢地河南之魯山。河南亂,居民匿窖中,亂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經母許亦死。經以蜜和寒菹汁,決母齒飲之,即蘇。時經九歲,人皆異之。金亡,徙順天。家貧,晝則負薪米為養,暮則讀書。居五年,為守帥張柔、賈輔所知,延為上客。二家藏書皆萬卷,經博覽無不通。往來燕、趙間,元裕每語之曰:「子貌類汝祖,才器非常,勉之。」
  2.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會宋守帥賈似道亦遣間使請和,乃班師。明年,世祖既位,以經為翰林侍讀學士,佩金虎符,充國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議,仍敕沿邊諸將毋鈔掠。經入辭,賜蒲萄酒,詔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創,卿當遠行,凡可輔朕者,亟以聞。」經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辭多不載。 時經有重名,平章王文統忌之。既行,文統陰屬李璮潛師侵宋,欲假手害經。經至濟南,璮以書止經,經以璮書聞於朝而行。宋敗璮軍於淮安,經至宿州,遣副使劉仁傑、參議高翿請入國日期,不報。遺書宰相及淮帥李庭芝,庭芝復書果疑經,而賈似道方以卻敵為功,恐經至謀泄,竟館經真州。經乃上表宋主曰:「願附魯連之義,排難解紛;豈知唐儉之徒,款兵誤國。」又數上書宋主及宰執,極陳戰和利害,且請入見及歸國,皆不報。驛吏棘垣鑰戶,晝夜守邏,欲以動經,經不屈。經待下素嚴,又久羈困,下多怨者。經諭曰:「向受命不進,我之罪也。一入宋境,死生進退,聽其在彼,我終不能屈身辱命。汝等不幸,宜忍以待之,我觀宋祚將不久矣。」居七年,從者怒斗,死者數人,經獨與六人處別館。
  3.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又九年,丞相伯顏奉詔南伐,帝遣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經弟行樞密院都事郝庸入宋,問執行人之罪,宋懼,遣總管段佑以禮送經歸。賈似道之謀既泄,尋亦竄死。經歸,道病,帝敕樞密院及尚醫近侍迎勞,所過父老瞻望流涕。明年夏,至闕,錫燕大庭,咨以政事,賞賚有差。秋七月,卒,年五十三,官為護喪還葬,諡文忠。
  4. 元代名儒郝經.晉城網.2013-09-26
  5. 元朝也有「蘇武」:被南宋扣押16年不變節 .鳳凰網.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