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郭守敬望远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LAMOST)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一架视场为5度,横卧于南北方向的天文望远镜,安放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观测站。

它由反射施密特改正板MA(大小为5.72米×4.40米,24块对角线长1.1米,厚度为25毫米的六角形平面子镜组成)、球面主镜MB(大小为6.67米×6.05米,37块对角线长为1.1米,厚度为75毫米的六角形球面子镜组成)和焦面构成。应用薄镜面主动光学加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在曝光1.5小时内可以观测到暗达20.5等的天体,是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和大视场天文学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的地位[1]

科学意义

宇宙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宇宙中数百亿个星系是如何分布和演化的?银河系——我们自己的星系——包含有一千亿颗恒星,他又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这些基本而又深奥的问题始终激励着人们对自然界进行不断的探索。

天体在光学波段的光谱包含丰富的物理信息。星系的光谱可以给出他们的距离、构成、分布和运动信息。恒星的光谱可以确定它们的分布和运动、光度、温度、化学组成等物理状态。从大量天体的光谱观测中还会发现其一的天体和天文现象,将导致人类对宇宙天体的新认识。 近年来,国际上大样本光谱巡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英澳天文台的2dF和美国的SDSS计划的成功实施,获得了空前丰富的星系和恒星光谱资料,推动了天文学各个分支的蓬勃发展。 光学光谱包含着遥远天体丰富的物理信息,大量天体光学光谱的获取是涉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诸多前沿问题的大视场、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关键。

迄今由成像巡天记录下来的数以百亿计的各类天体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约万分之一)进行过光谱观测。LAMOST作为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将突破天文研究中光谱观测的这一“瓶颈”,成为最具威力的光谱巡天望远镜,是进行大视场、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有力工具[2]。LAMOST在口径、视场和光纤数目三者结合上超过了国际上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大视场多天体光谱巡天计划,其科学目标集中在河外星系的观测,银河系结构和演化,以及多波段目标证人三个方面。它对近千万个星系、类星体等河外天体的光谱观测,将在宇宙学模型、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等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对大量恒星的光谱巡天将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及横行物理的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结合红外、射电、X射线伽马射线巡天的大量天体的光谱观测将在各类天体多波段交叉证认上作出重大贡献。

视频

郭守敬望远镜 相关视频

《创新中国》:郭守敬望远镜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光谱望远镜
郭守敬望远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