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郭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崇(908-965年),本名郭崇威,字号不详,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鲜卑族。五代到北宋初年将领、外戚,宋仁宗郭皇后祖父。为人沉稳宽厚,颇有谋略,应募入伍。

  • 后唐清泰年间,升任应州骑军都校。
  • 投靠后汉高祖刘知远,参与攻破开封,出任郢富二州刺史,依附于枢密使郭威,参与西征和镇守邺城,累授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处置后汉宗室刘赟。
  • 后周建立,历任武定军(洋州)、镇安军(陈州)、镇宁军(澶州)节度使,加位同平章事。
  • 周世宗即位,联合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抵御北汉和大辽入侵,加授侍中、成德军节度使。
  • 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加官检校太师。
  • 北宋建立后,加官中书令,入朝觐见,改任平卢军节度使。
  •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凭借孙女郭清悟成为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加赠为尚书令、英国公。

基本信息

姓名    郭崇 
别名    郭崇威
官职    平卢军节度使     
爵位    英国公(赠)     
追赠    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出生地   应州金城县
出生日期  908年
 逝世日期  965年
 所处时代  五代→北宋
主要成就  协助郭威建立后周;抵御北汉,进攻辽国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 郭崇威(后改名郭崇)为人稳重宽厚,沉默寡言,又颇有谋略。他的父祖都是代北地区的酋长。郭崇威在二十岁时,凭借自身的勇力,应募进入行伍。[1]
  • 后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间,郭崇威升为应州骑军都校。[2]

后晋时期

  •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其中便包括应州。郭崇威耻于为契丹臣子,于是弃官南归,历任郓州、河中、潞州三镇的骑军都校。 [3]

后汉时期

后晋出帝开运(944年-946年)年间,郭崇威奉命在太原驻守。 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在太原称帝反辽,建立后汉政权。郭崇威转仕后汉,并作为前锋,南下收取汴州开封府。郭崇威收复汴京后,被改授为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郢州刺史,后改领富州刺史。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年)八月,枢密使郭威奉命西征,负责讨平河中、凤翔、永兴三镇叛乱。郭崇威随郭威平乱,立下功勋,升任果州防御使、护圣右厢都指挥使。郭威镇守邺都,郭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崇威随郭威南下,与泽潞节度使李筠在刘子陂抵御慕容彦超,将其驱逐,被补授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郭威派宰相冯道等在徐州迎接湘阴公刘赟,假意迎立他为帝。适逢契丹南侵,郭威北征,在澶州被军队推戴为帝。枢密使王峻在开封听到事变,遂派郭崇威率领七百骑兵东行,抗拒正在前来的刘赟,在睢阳相遇。郭崇威列阵于官署外,刘赟畏惧,登上门楼,唤来郭崇威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忽然来到这里?”郭崇威回答:“澶州军兵变,派我来保卫陛下,不是有别的目的。”刘赟召郭崇威上楼,他不敢上,就派冯道下来与之交谈,郭崇威这才登楼,详细说明了军心已有归属、帝位已经确定的事实,刘赟握着郭崇威的手哭泣,低下头很长时间。不久刘赟所统率的卫兵都校张令超领兵归附郭崇威,郭崇威当即送刘赟到馆舍。[4]

后周时期

  •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政权,既后周太祖。郭崇威为避郭威之名讳,而改名郭崇。旋即升领武定军(治洋州,今陕西洋县)节度使、检校太傅,仍典理禁军;又任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
  • 广顺二年(952年)七月,太祖重新升陈州(今河南淮阳)为节镇,设置镇安军,改命郭崇为节度使,仍掌禁军。次年二月,加检校太尉 。
  •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亲自郊祀圜丘,调郭崇为镇宁军(治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南)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随后太祖病重,催促郭崇返回镇所 [15] 。同月,太祖驾崩,其养子柴荣登基为帝,即后周世宗。
  • 周世宗即位之初,北汉联合辽国联兵南侵潞州,郭崇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抵御。柴荣亲自出征后,他又为符彦卿副将任行营都部署。后周军班师后,加官兼侍中。不久后改为真定尹、成德军(治今河北正定)节度使。
  • 显德四年(957年),契丹趁柴荣第二次亲征淮南之机,派出一万多骑兵劫掠边境。柴荣派镇宁军节度使张永德领兵北上抵御。郭崇率军反击,攻下束城县(治今河北束城。此据《辽史》,《宋史》误作束鹿县),斩首数百级,俘获颇多。
  • 显德五年(958年),适逢柴荣生辰“天清节”,郭崇前来朝见,并上表请辞。柴荣不允,赏赐袭衣、金带、器币及鞍勒马,遣返镇所。
  •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燕云,收复关南土地,途经静安军时,郭崇前来朝见。同年,柴荣病逝,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郭崇获加官检校太师。 [5]

北宋时期

  • 北宋建立后,加官兼中书令,旋即入朝觐见。当时任命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使。李重进抗命叛乱,于是让郭崇改镇平卢军。
  •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宋太祖闻讯后震惊哀伤,追赠他为太师。[6]
  • 郭崇的孙女郭清悟(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至天圣三年(1025年),郭崇被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天圣六年(1028年),再追封为英国公。[7]

主要成就

  • 郭崇早年追随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起兵反辽,收复开封,建立后汉政权。
  • 后汉隐帝即位后,又随枢密使郭威西征河中、凤翔、永兴三镇叛乱,并由此成为了郭威的心腹之一。
  • 乾祐三年(950年),郭崇随郭威南下夺取政权,成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将领,受命处置后汉宗室刘赟,使得郭威顺利即位,建立后周。
  • 后周世宗即位之初,郭崇与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抵御辽国南侵。
  • 显德四年(957年),契丹骑兵万余人劫掠边境,郭崇率军反击,一度进入辽境,收复束城 [8]

人物轶事

北宋建立后,郭崇追念后周的恩遇,时常流泪。成德监军陈思诲密奏他的情况,并说:“常山靠近边境,郭崇有反叛之心,应当小心防备他。”宋太祖赵匡胤说:“我一向知道郭崇笃于恩义,是有感而发罢了。”派人侦察他,回来说郭崇正对着宾客属员坐在池潭小亭上饮酒博戏,城中平静。赵匡胤笑着说:“果然跟我说的一样。”[9]

人物评价

  • 脱脱:郭崇感激昔遇,发于垂涕。太祖察其忠厚,亟焚思诲之奏。虽魏文不强于杨彪,宋武无猜于徐广,何以加之。[10](《宋史》)

史料记载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10]

参考资料

  1. 《宋史·郭崇传》: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
  2. 《宋史·郭崇传》: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3. 《宋史·郭崇传》: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
  4. 《宋史·郭崇传》:干佑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斌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斌,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斌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斌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斌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斌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馆舍。
  5. 《宋史·郭崇传》: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6. 《宋史·郭崇传》: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7. 《宋史·郭崇传》:(郭守璘)次女为仁宗皇后。天圣三年,诏赠崇尚书令兼中书令,守璘太尉、宁国军节度,允恭太傅、安德军节度。六年,又诏追封崇英国公,加赠守璘康清军节度兼中书令,允恭忠武军节度兼侍中。
  8. 《辽史·穆宗纪》:八年……夏四月甲寅,南京留守萧思温攻下沿边州县,遣人劳之。五月,周陷束城县。六月辛未,萧思温请益兵,乞驾幸燕。
  9. 《宋史·郭崇传》: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联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
  10. 10.0 10.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国学导航.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