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树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树清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出生 1956年8月
内蒙古察右后旗
国籍 中国
母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 金融管理工作者

郭树清,男,汉族,1956年8月生,内蒙古察右后旗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法学博士学位。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2]

人物履历

1974.08—1978.03,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

1978.03—1982.02,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82.02—1985.0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02—1988.09,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其间:1985.02—1988.0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03—1986.06,借调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1986.07—1987.08,赴英国牛津大学作访问研究);

1988.09—1993.04,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04—1995.09,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

1995.09—1996.02,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02—1998.03,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03—1998.07,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07—2001.03,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3]

2001.03—2005.0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04.03—2004.04,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A班学习);

2005.03—2009.01,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09.01—2010.07,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

2010.07—2011.10,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1.10—2013.0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3.03—2013.06,山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理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3.06—2017.02,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7.02—2018.0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8年3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职务信息

2017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郭树清同志不再担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17年3月29日下午,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郭树清辞去山东省省长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2018年3月21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原中国银监会和原中国保监会部分干部参加的会议上宣布,原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国银保监首任主席。3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召开会议,正式宣布由郭树清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人物荣誉

在1988及1992年曾两次获得大陆经济学界颇富名声的孙冶方经济学奖。

1987年后两次获中国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

1989年以来多次获国家计委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1993年1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2009年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金融思想家”荣誉。

2010年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银行家”荣誉。

2011年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金融风云人物”荣誉[4]

2012《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排名第二十九位。

人物作品

著作

198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包括合著、主编)《比较价格体制》、《直面两种失衡》、《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整体的渐进》、《1996—1998的经济和政策》、《稳定的变迁》等著作14部。

论文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于明后两年配套改革的几个问题》、《1991~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改善投融资结构与加强总量管理》、《从一季度形势看当前的宏观政策操作》等论文。

视频

郭树清:指责中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极大误解 2021-01-18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