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郭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裴

郭裴

郭裴(1529—1605),字笃周,号梦兰,广东南海人。事湛若水,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后改礼部,曾疏陈十事,皆见采纳;因数忤当权,被外调做夔州知府,后任湖广道屯田副使,四川提学、广西右江副使、云南右布政使等,晚为光禄寺正卿。著有《梦菊全集》《齐楚滇蜀诸稿》等。

生平

他对地方志的纂修,其可贵之处,在于修志重明是非,“不虚不隐”,发扬史笔直书传统。曾在志论中说:“志者郡国是非之权衡也。其所是者,必天下之公非,而不敢诳以为非。有似非而是者,则亦不得罗织而诋以为非也。是故必公是非,不虚不隐。而后可以无愧于月旦之评也。”他这种实事求是的修志精神,重明是非的修志主张,颇为时人所称颂,对后世修志亦颇有影响。

所修志书

郭裴非常重视家乡的方志事业,将修志作为地方官尽守土之责,每到一地必有修志之举,并且注重其家乡——广东的方志事业,曾修广东多种方志,且对修志有独特的创见。自万历五年(1577)至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十余年间,曾为广东修志三种。

《粤大记》

自万历五年(1577)始,二十三年完稿,历时十八年成《粤大记》三十二卷。这是一部记载广东地方事迹、人物和典章制度的专志。全书分五类:事纪类,有“廖永忠平粤”,“海岛澄波”等目,每述事毕,必加评语。科第类,分科列名,每人叙有简历。宦绩类,分“性学渊源”、“忠贞正义”等目。献征类,分“理学正传"等目。政事类、分兵职、军制、军器、弓兵、营堡、沿海汛地、水利、珠池等目,专言典章制度。全书以人物为主,辅以记事;以历史为主、辅以地理;以叙述为主,辅以评论。资料丰富,仅介绍广东人物,达574人,与广东有关人物传记421人。书末附有“广东沿海图”,颇有价值。前人称其可补史乘之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岭海名胜志》

于万历二十四年成《岭海名胜志》、全书分名胜古迹与文类两大项。文类又分纪传、诗赋、奏疏、寺院碑记等。记有广东名胜20处。首叙其沿革,知其历史;次而列图、现其模形;再次歌咏之,抒其性灵;再其次而辑录有关诗文,以备考订。所记详审,恍如置身其间。又所记尤多书院、庙宇之金石碑刻,今多不传,对保存古迹史料尤为珍贵。

上述两种尚系专志类

《广东通志》

于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纂修《 [万历] 广东通志》七十二卷,可说才是体例完备的志书。全书分藩省志和郡县志两部份。卷首有戴耀彦、李时华彦、陈鸣华彦、袁茂英彦。正文分藩省志十三卷,有十一门;郡县志四十九卷;艺文志三卷、有三门;外志七卷,有十门。所载涉及舆图、分野、沿革、气候、事纪、学校,风俗、城池、公署、坊都、驿铺、桥渡、水利、户口、盐铁、赋役、兵防、坛庙、亭榭、古迹、坟墓、土产、职官、选举、名宦、流寓、人物、艺文、外志诸方面,内容丰富、体例独特,在诸方志中较为少见。

将仙释、寺观二门列为外志,是有其独到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较他志体例为协”。清学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亦云,其“为从来地志所未有”,志中还设“罪放”、“贪酷”二门,以示讥贬、颇得史家遗意,不同于志家只褒不贬的惯例。《郑堂读书记补逸》认为这些“皆可取法”。《广东通志》革创于提举张岳,教授何元述、王时中等;而发风举例,搜逸芟芜,皆出于戴琮自手裁订,于嘉靖十四年刊行《广东通志稿》四十卷首一卷。戴字璟盂光,号石屏、浙江奉化县人。嘉靖五年进士、十四年以佥都御使代广东布政使,仅两月纂县志。

凡例云: “广东旧无通志、正德嘉靖间抚按会聘儒硕纂修、事皆中止。璟再三筹度、亟成此书。"是志肇端、纪载简略,然颇有史料价值。如外事纪安南、占城、暹罗、直腊、爪蛙。满刺加、三佛齐、淳门、苏门答刺、古麻剌、彭亭、西洋、榜葛刺、天方、古里、班辛等国,明时已通往来。“海寇”纪自宋绍兴初之黎盛,嘉靖时之黄秀山等,数十雄俊慷慨之士,大抵史传都没有说到的。

继有广东香山人,明宦黄佐于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七十卷,其书体裁渊雅,颇具条理,惜无原刻完本。郭棐纂修的上述志书,正是继往开来、拾缺补遗、并为现存明代志书中较完善的版本。按《隋书·经籍志》载杨孚《交州异物志》、《唐书·艺文志》载王范《交广二州记》,可说是广东有志乘之始。其后宋王靖撰《广东会要》,已具方志之雏形,然而志则始于明嘉靖十四年戴璟的成稿,嘉靖三年十七年黄佐相继成志,至万历二十九年郭棐再纂通志,较前志详备。这同郭裴的二十余年的努力分不开的。可说《粤大记》和《岭海名胜志》两部专志、乃是为《广东通志》做的资料准备。

《四川总志》

郭裴所到之处多有修志活动,于万历九年受当时任四川巡抚的虞怀忠委托,纂成《 [万历]四川总志》三十四卷。是志乃承《 [嘉靖] 四川总志》重修,嘉靖时修志,聘王玉垒、杨升庵、杨芳洲诸名手为之,体制精严。是志编例、大抵治承其旧,惟经略、艺文二志,则较旧志颇有增详。其书体例,凡省志四卷、目十;郡县志十四卷,目二十二、经略志、附以杂记四卷、志目二十一、记目五;文为八卷、文目二十五;诗四卷、诗目十四、于旧志颇有辨证。《四诗全书》称其“于区戒、张商英之类,旧志溢美者,亦颇有简汰。惟职官不戴守令,未免疏略。而先代帝纪列于前;亦非舆记之体也”这是郭裴早期总纂的志书,难免不够成熟。同时,还与修《 [万历]夔州府志》。惜郭裴修本现已不存。

《酉阳正俎》

万历十七年分司湖北常德、辰州、沅江诸郡,而于时纂成《酉阳正俎》十卷。卷一日封疆治革,卷二日山川标胜,卷三戡勋烈,卷四日绥略规模、卷五曰宦业订讹,卷六日献征纪最,卷七日仕林绮组,卷八日艺苑箐华,卷九日秩官补阙,卷十日古迹传奇。此志统纪常德府之沅江县、辰州府之辰溪县,二县之地理及人事,以大酉山在此二县之南,故名日《酉阳正俎》。沅江县现为湖南省所辖,县境有古迹招屈亭,在县东麦舍窑。因昔楚国屈原放逐湘、沅,后人筑亭以招其魂,此为沅江最为有名之胜迹了。《酉阳正俎》当为湖南境内的志书。

其他

此外,郭裴在广西右副使时,曾纂修《右大江志》和《宾州志》十四卷等志书。方志是地情书,是科学资料的汇总书。郭裴在修志实践中,对地理沿革、名物、典制采取了精核考证的的态度,严谨求是的良好学风与一些有用的科学方法,搜集资料以及成志数量众多,涉及内容也颇为丰富、对今天修志仍有启迪的。因而,对郭裴在方志事业上的贡献应书上一笔、而是不应抹煞的。[1]

参考文献

  1. 没有找到郭裴资讯 ,腾讯,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