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酬神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酬神戲
圖片來自setn

酬神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是迎接神赛会所表演的戏,是百姓為了酬謝神恩、酬神祈福,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之一,一般都在庙会或是戏台上演出。廣東多稱神功戲中國北方多稱社戏(社戏一词中的“社”字指的是旧事奉社神之所在,另有一说“社”字为古代地区的一个小单位,社中演戏,即称社戏)。

發展

北宋時長江下游地區已廣泛舉行廟戲「傀儡戲」,上演時觀眾「穢談群笑,無所不至,鄉人聚觀飲酒,醉又毆擊」。社戏的习俗已经传承多年了,从唐代诗人王驾所写的《社日》以及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春社(又)》中就可见,社戏的庆祝活动十分丰富。

著名文学家鲁迅写过一篇小说《社戏》。現在香港太平清醮盂蘭勝會等酬神祈福活動中亦常見神功戲,是當地人籌集資金聘請戲班演出戲曲作為主要慶祝活動,台灣不少祭祀活動也有戲曲演出。

類別

酬神戲大致有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这几种分类。最常見的是庙会戏,一般是在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关帝北帝呂祖天后龙王城隍山神土地神等神祇诞辰时所演出的戏。对于这些神的祭祀活动一般都是当地神庙的重大活动,同时,在祭祀期间,当地神庙也会举行庙会进行庆祝。

酬神戲主要為了娛神或答謝神祇,順便才演給善信觀賞。故往往戲台搭在廟宇正面,觀眾不許上前、太過靠近,只可以在兩旁或後方看戲,可說神祇坐在貴賓席或者前面幾排的席位。

在香港,酬神戲多為粵劇潮州戲福佬戲。在臺灣,早期為亂彈戲高甲戲歌仔戲掌中戲[1] ,光復後則多是歌仔戲掌中戲,甚至傀儡戲、現代話劇都有,近幾十年亦有人播放電影酬神。在中國內地,酬神戲依地區流行的劇種演出。在東南亞華人地區,神誕酬神戲多為歌仔戲潮州戲粵劇

參考文獻

  1. 掌中戲,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