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酬神戏
图片来自setn

酬神戏,泛指一切因神诞、庙宇开光、鬼节打醮、太平清醮及传统节日而上演的所有戏曲,是迎接神赛会所表演的戏,是百姓为了酬谢神恩、酬神祈福,举行一连串庆祝活动之一,一般都在庙会或是戏台上演出。广东多称神功戏中国北方多称社戏(社戏一词中的“社”字指的是旧事奉社神之所在,另有一说“社”字为古代地区的一个小单位,社中演戏,即称社戏)。

目录

发展

北宋时长江下游地区已广泛举行庙戏“傀儡戏”,上演时观众“秽谈群笑,无所不至,乡人聚观饮酒,醉又殴击”。社戏的习俗已经传承多年了,从唐代诗人王驾所写的《社日》以及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春社(又)》中就可见,社戏的庆祝活动十分丰富。

著名文学家鲁迅写过一篇小说《社戏》。现在香港太平清醮盂兰胜会等酬神祈福活动中亦常见神功戏,是当地人筹集资金聘请戏班演出戏曲作为主要庆祝活动,台湾不少祭祀活动也有戏曲演出。

类别

酬神戏大致有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这几种分类。最常见的是庙会戏,一般是在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关帝北帝吕祖天后龙王城隍山神土地神等神祇诞辰时所演出的戏。对于这些神的祭祀活动一般都是当地神庙的重大活动,同时,在祭祀期间,当地神庙也会举行庙会进行庆祝。

酬神戏主要为了娱神或答谢神祇,顺便才演给善信观赏。故往往戏台搭在庙宇正面,观众不许上前、太过靠近,只可以在两旁或后方看戏,可说神祇坐在贵宾席或者前面几排的席位。

在香港,酬神戏多为粤剧潮州戏福佬戏。在台湾,早期为乱弹戏高甲戏歌仔戏掌中戏[1] ,光复后则多是歌仔戏掌中戏,甚至傀儡戏、现代话剧都有,近几十年亦有人播放电影酬神。在中国内地,酬神戏依地区流行的剧种演出。在东南亚华人地区,神诞酬神戏多为歌仔戏潮州戏粤剧

参考文献

  1. 掌中戏,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