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山卫城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山卫城墙,位于中国上海市金山区,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1933年后逐渐毁损,现仅余残迹。2004年-2005年,金山区政府对城墙遗址进行修缮,复建金山卫南门等。

金山卫城墙周长12里75丈,设有四座城门,分别为镇溟门(南门)、拱宸门(北门)、瞻阳门(东门)、迎仙门(西门)。

历史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明政府命汤和等人在小官镇筑城设卫,当时为土城。永乐十五年(1417年),城墙改为砖结构。成化三年(1467年),改为石砌结构。1933年,江苏省政府下令拆卖城砖,城墙开始遭到破坏。抗战期间,城墙遭炮火损毁。1970年代,建金山石化厂,大量城土被挖取。80年代,城墙基本消亡[1]

初系土方城,高2.8丈,周长12里75丈,护城河宽9丈(永乐年拓宽至11丈)。永乐十五年(1417年),城墙改砖甃结构,有城门楼4座、水门1座、角楼4座、敌楼8座、雉堞3678个。成化三年(1467年),又改石砌结构。建卫伊始,即设卫治于城正中。洪武二十年,在东门外2里置演武场、演武厅,左、右、前、后4个千户所治事厅亦设于演武厅周围。永乐年间设兵马司于卫城。正统年间又建帅府、察院。

顺治二年(1645年),建金山营。设参将署于卫城北门。雍正四年(1726年),金山建县,县署建于卫城正中。乾隆年间,又建海防同知署、中军守备署、军装局、火药局,并重建演武厅。嘉庆元年(1796年),县署迁朱泾后,卫城日衰,城池逐渐残破。民国26年(1937年),卫城遭日军炮击。今仅存城墙遗迹数处。

相关遗迹

金山营城

又名金山营。明景泰三年(1452年),卫指挥同知侯端建,高2.4丈,周长128丈,西有旱门,设吊桥,护城河宽2丈,周长127丈,明末废。

胡家港堡城 在卫城东30里漕泾镇南。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由守备官统领。系砖甃城墙,高2.7丈,厚1.8丈,周长92丈,东、西有旱门、吊桥,护城河宽4丈,周长122丈。清乾隆年间已改称胡家厂,系金山营军马厩,废于清光绪年间。

东、西新墩

明洪武建卫时筑于漕泾南塘外海涂上。弘治二年(1489年),卫指挥佥事魏文伯因旧址沦海,向北迁于捍海塘北。墩分东、西两处:东墩高2.6丈,周长26.6丈;西墩高4.7丈,周长25.6丈。清属金山营管辖。约废于清末。

金山墩

明洪武年间建于捍海塘南。南对大金山,高4.1丈,周长22.1丈。清乾隆年间属金山营管辖。约废于清末。

戚家墩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建。系砖甃建筑。高2.2丈,周长12.2丈,土基高1丈,周长35丈。清乾隆年间属金山营管辖。约废于光绪末年。

筱管瞭望台

明初称小馆墩。在卫南塘外。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初系土筑。正统五年(1440年),易砖甃三层建筑:上层高1.5丈,周长14丈,设烽火楼,围以矮墙;中层高1丈,周长49丈;下层系土址,高1丈,周长49.2丈。正统七年(1442年),总督翁绍宗易名“筱馆瞭望台”[2]。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属金山海防分汛。清末废。

横沥墩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系砖甃结构,高1.7丈,周长10.3丈,西有水,清属金山营海防分汛。清光绪末年废。

葛蓬墩

明洪武年间建。地处东捍海塘内。高4.9丈,周长33.5丈。因墩生艾草,故名。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属金山营海防分汛,末废。

其他

另有蔡庙港堡城、袁浦、横沥墩,在今奉贤县;江门营城、独树营城和新庙等

视频

金山卫城墙 相关视频

上海金山区航拍
大美中国·上海金山

参考文献

  1. 这里是金山卫!,搜狐,2019-03-16
  2. 金山卫古城,新华网,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