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钱沣(清代官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沣(清代官员) 钱沣(1740年4月26日 -1795年10月30日 ),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大臣、书画家。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有《南园集》。

人物简介

钱沣幼时家境贫寒,偶然得到些残篇断简,便熟读深思,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工楷书,学颜真卿,又参以欧阳询、褚遂良,笔力雄强,气格宏大,行书参米南宫笔意,峻拔多恣。后之学颜者,往往以他为宗,如清末翁同龢、近代谭延闿、谭泽闿兄弟等都是学钱沣而卓然成家者。钱沣又擅画马,神俊形肖,世争宝之。其诗文苍郁劲厚,正气盈然,著有《南园先生遗集》。

艺术经历

以直闻名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值军机等职,时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又曾上疏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等人的贪污营私案,因此《清史稿》中赞他"以直声震海内"。

钱沣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大楷临摹《颜氏家庙碑》、《告身墨》、《中兴颂》、《麻姑仙坛记》、《东方画像赞》;行草从颜真卿《争座位稿》、《祭侄文》、《十二意》入手,晚年以颜为本,参以欧、褚笔法,行笔颇为沉着痛快,亦有八面出锋之势,苍劲雄健,耐人寻味;小楷则博采众家之长,习过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等历代书家的精品。晚年还得益于褚遂良、米芾书法的精髓。钱书小楷刚健婀娜;大楷笔力遒劲,力透纸背;行书、草书风神独绝。他学习古人而迈出古人的法度,自成一家。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 艺术成就 除政声清廉外,钱沣的书画名气亦很大。其书法摹颜、欧、米诸家,而又自成一体,笔力雄劲,结构严谨,气势开阔。钱沣(南园)的书法,端庄厚实,气势雄伟,使人"初见敬而畏之,愈久愈可爱"。也许会有人说,常见的颜体字怎么会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其实书法作品达到经久耐看是不容易的,要达到较高水平,必须经过会、通、精、化的艰苦历程。钱南园的书法有此显著成就,是与他的人品气质和刻苦磨练分不开的。他为人耿直,敢于当面指责乾隆皇帝的权臣和珅的过失,先后曾上书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与易简等的贪官营私重案。《清史稿》称他"以直声震海内"。五十岁后曾两次到湖南任学政。他从小爱好书法,遍临各家,专攻颜体,终身不懈。这与他景仰颜真卿的人品气质有关。他的性格气质与颜真卿有相似之处,虽然时代不同,遭遇各异,但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性格是相同的。因此,南园一生专攻颜体不是偶然的。他不仅在书法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和诗人。他善于画马,当时颇有名声,人称瘦马御史。其画以马为主题,尤喜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笔墨凝重而傲岸有神。钱沣的诗、文、书、画、联都很有名。被誉为"滇中第一完人"。其书法集诸家之长,尤其精于颜体,笔力雄劲。钱沣书联,结构严谨而刚劲清润,如筇竹寺中二联,都是珍品。其身后著作《钱南园遗集》、《南园诗存》、《南园文存》等行世。其楷书代表作有《枯树赋》、《冒雨寻菊序》、《守株图诗》、《端阳竞渡序》,行书代表作有《桂花厅记》等。

人物轶事

钱沣一生最大的亮点是智破山东巡抚国泰的贪污大案,使得和珅庇护国泰的图谋没有得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钱沣直接举报国泰贪纵营私以及其他种种不法行为。国泰是皇亲国戚,权倾一方,为人狠毒,朝中又有和珅撑腰,钱沣只是一个六品监察御史,力量的对比相当悬殊,但他决心以智慧将国泰扳倒。当时,乾隆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与钱沣一道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国泰事先得到和珅的通风报信,早早做了准备,他向商人借来许多银子,凑足了库存数量,以掩盖库银严重短缺的真相。谁知这一切没有瞒过钱沣的眼睛,钱沣开封检查库银,发现库银多半是商家的杂色银,与成色十足、色泽明亮的帑银不符,于是,国泰贪赃枉法、造成国库短缺的罪行彻底败露。国泰曾向和珅行过重贿,和珅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不敢为他开释。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钱沣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敢于谏议弹劾贪官污吏。先后举劾山西巡抚毕沅和山东巡抚国泰。钱沣入仕二十余年,一生与贪赃枉法进行斗争,清乾隆年间的三起反贪大案,也就是勒尔谨、王檀望的"冒赈折捐案",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闽浙总督伍拉纳与福建巡抚浦霖的贪污案,他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甘肃勒尔谨、王檀望"冒赈折捐案"被揭发后,他抱着除恶务尽的决心,首先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认为他作为陕甘两省政务的最高领导,对此案负有失察之责,乾隆将毕沅的官阶从一品降为三品。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