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麟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麟征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2/Guan_Linzheng2.jpg 原圖鏈結
关麟征照片来自于维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05年3月19日
陕西省西安府鄠县
逝世 1980年8月1日
籍贯 中国陕西省鄠县
  •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
  • 国民革命军宪兵团第三营营长
    (1926年7月-1927年)
  •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第七团团长
    (1927年-1928年)
  •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第二团团长
    (1928年)
  • 陆军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六十一团团长
    (1928年)
  • 陆军步兵第三十二旅旅长
    (1928年-1929年)
  • (国民政府)陆军第五师副师长
    (1929年-1930年)
  • (国民政府)陆军步兵教导第一旅第一团团长
    (1930年)
  • (国民政府)陆军步兵教导第二旅旅长
    (1930年-1931年3月)
  • (国民政府)陆军步兵教导第四师第十一旅旅长
    (1931年3月-1932年)
  • (国民政府)陆军第四师独立旅旅长
    (1932年-1933年1月)
  • (国民政府)陆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1933年1月-1936年)
  • (国民政府)第五纵队司令
    (1936年)
  • (国民政府)第十一纵队司令
    (1936年-1937年7月7日)
  • (国民政府)陆军第五十二军军长
    (1937年7月7日-1938年)
  • (国民政府)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
    (1938年)
  • (国民政府)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8年-1939年)
  • (国民政府)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
  • (国民政府)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1945年)
  •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察
    (1943年4月-)
  • (国民政府)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
    (1945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45年5月-)
  • (国民政府)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
    (1945年10月8日-1945年10月26日)
  • (国民政府)云南省警备司令
    (1945年10月26日-1945年12月)
  • (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1946年7月-1947年1月)
  • 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
    (1947年11月-1980年8月1日)
  • (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47年10月-1949年11月)
  • 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1948年8月-1949年8月)
  •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9年8月-1950年3月)

关麟征(1905年3月19日-1980年8月1日),原名志道,字雨东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陕西鄠县人,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生平

关1924年受于右任举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次年毕业后,关随军参加了对陈炯明的东征,在作战中膝盖受重伤,在廖仲恺的亲自关心下方得免于截肢。其后,关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队长严重的副官,参加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关任中央宪兵团三营营长,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7年,关于南京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当时,身为十一师副师长的陈诚欲拉拢关等人反对师长曹万顺,遭到关的反对,自此两人结怨。1928年9月,关升任第十一师步兵三十二旅旅长,次年又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关任整编后的中央第二教导师一旅一团团长,在张治中麾下参战,因立有战功,升任该师第二旅旅长。次年,关任第四师十一旅旅长,在河北参与对石友三的围剿。1932年,关部被调往鄂豫皖苏区,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围剿,与邝继勋陈赓等展开连番激战。红四方面军其后被迫放弃鄂豫皖苏区,关也因功升任第二十五师师长。

1933年3月,关奉命率部北上援助宋哲元部抗击日军,参加长城战役,战斗中,关亲率一团冲锋,身负重伤,被迫撤离战场,战后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后关率部驻扎北平,1935年调往洛阳。1936年,关奉命率部进入山西,对东渡黄河的红军东征军进行堵截,先后与红一军团红二十五军发生战斗。

1936年10月5日,关升任陆军中将,任西北剿匪十一纵队司令,率四个师参与堵截红军西路军。1937年,关升任52军军长,投入抗日战争。抗战中,关率部先后参与漳河战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由于他的英勇,时人誉之为“关铁拳”、“关猛”,与“孙钢头孙连仲并称。

1938年,关升任第三十三军团长,次年又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升任集团军总司令的第一人。1940年,关率部调防云南,负责中国和越南边境的防务,其间因查办五十四军军长黄维,与陈诚发生冲突,导致陈诚胃疾复发吐血。

1944年12月,关升任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一度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准备率部与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但由于陈诚作梗,改任云南警备司令。1945年11月25日,昆明各大学学生罢课示威,反对内战。11月29日,关召开记者招待会,声言军队“有开枪的自由”,命令学生复课。12月1日,一二一事件发生,关被迫引咎辞职。

1947年,关麟征接替蒋介石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48年1月,关麟征调任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1949年8月,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任命关麟征为陆军总司令。

国共内战后在香港

同年11月,关见陈诚在台湾受到蒋介石重用,决意隐退,移居香港,次年被正式免去总司令职务。关麟征虽与陈诚不睦,但素与其陕西同乡、陈诚土木系中得力干将胡琏友善,并不因此影响两人之间友谊,甚至还充满自信的回答胡琏请教他的“东北战略”。

关在香港期间不问世事,拒绝参加任何政治组织,以书法秦腔自娱。另外,关也与胡琏的黄埔同学、自己的旧属刘玉章结为儿女亲家。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关前往台湾吊唁,但拒绝了蒋经国的挽留,仍然回到香港。1980年,关因脑溢血病逝于香港。

关的妹妹关梧枝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政协委员,因两岸三地政治情势分隔,直到1979年关病逝前一年,兄妹才再度相见。关育有两子分别为关伯男、关伯偼;香港曾谣传香港女演员关之琳为关之孙女,业经媒体询问关梧枝,证实是误传。关的女儿关伯琨夫婿为黄埔军校教官柯大澍,内战后柯大澍移居香港担任公务员,其子即关麟征外孙柯愈群为吴氏太极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