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阮咸 (乐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阮咸 (乐器),又名阮、阮琴,中国拨弦乐器,得名于西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为古琵琶的一种。古代,此种乐器被称为秦琵琶,后因曲项琵琶传入,占用了“琵琶”这一名称,才以擅长演奏这种乐器的阮咸为名,以人名命名一种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仅此一例[1]。翻阅诸多《竹林七贤图》,凡是画到阮咸,皆以其手抱阮为造型。

近代,阮咸得到了许多改革,现代阮音色中正浑厚,依其形制不同而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甚至拉阮(倍低音阮) 的出现,广泛使用于独奏及合奏。如同国乐团吹管乐器中扮演的角色,阮以其出色的音响融合性和便于演奏和声的长处,在国乐团弹拨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沿革

据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有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唐代杜佑的《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称秦琵琶或秦汉子)。传至西晋的时候,因“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擅弹此种琵琶而得名阮咸。约到了唐朝,公元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曲项琵琶大为流行,遂独占了“琵琶”这一名称;这类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直到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

1950年代以来,改良古阮咸为4根弦24品,并用钢弦,并且形成阮乐器系列,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香港中乐团并以高音阮取代柳琴。由于阮的古曲谱均失传,所以没有传统乐曲。但是现代作曲家为演奏阮,尤其中阮创作了很多乐曲;1987年刘星创作的《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奠定了阮独奏乐器的地位。

阮咸其人

惊世骇俗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他是阮籍的侄子,出身贫寒,但他学识丰富,性格阳光开朗。当时民间有个风俗,每年的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里的衣服和被褥拿到太阳下晾晒,这样的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散发潮气,防止霉变,再一个含义就有炫富的意思了,北阮为高档住宅区,晾晒日到处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衣物,有绫罗绸缎,有繁锦绣织,也会有棉麻布衣,俗话说,穿衣吃饭晾家当,自然也不乏攀比心理。

阮咸呢,住在马路对过的南阮,这里是贫民区,居民吃饭都是问题,更别提晒宝贝了,阮咸呢,拿出几条大裤衩搭在高高的竹竿上,索性跟着对面的富人区凑然闹。他的另类做法当然非常吸引眼球,可他根本不在乎别人讥笑的目光,还泰然自若的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2]”阮咸没有因为家境不好而感到不堪和自卑,因为他认为,富有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人活于世,流传青史的是人的德行和学识。甘于清贫,不卑不亢,不与世间凡俗同流,阮咸这样的精神境界,古今适用。

阮咸的酒量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聚会的时候用杯子不能尽兴,就用大瓮来盛酒,阮氏家族里的人都喜欢席地而坐,对面豪饮,或许这样的场面太过热闹了吧,许多猪也闻着酒糟味颠颠的跑来了,纷纷把头伸进瓮里面,加入到饮酒的行列,而阮咸也不嫌弃,干脆和痛快酣畅的抢着饮酒,阮咸的“与猪共饮”为名士放诞,惊世骇俗的标志性事件,有人觉得阮咸具有魏晋风度,放任旷达,敢于摒弃封建礼教,可有人认为他纵情越礼,颇有腹诽,他的叔父阮籍也认为此举不可取,明人王世懋则称其“无人道矣”,表示鄙弃。

阮咸的姑母家有一个鲜卑族的婢女,阮咸非常喜欢她。这一年他为母亲守丧时,恰巧姑母要迁居到外地。之前说过给他留下这个女子的,可是走的时候,姑母却带走了婢女,可能是考虑到阮咸正在守孝吧。阮咸听说后,赶紧借了一头驴子,穿着孝服,去把那个婢女追了回来。还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就是阮孚的母亲。

音乐才是他生命的盛景

西晋开国功臣荀勖也是音律学家,精通乐理,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调整乐律,规范雅乐。每当殿堂奏乐,公事聚会,他都会亲自调整五音,监督演奏。众人交口称赞的时候,阮咸反而提出意见,他说荀勖的新律调子太高,不和谐,阮咸认为这是因为古今尺度长短不同造成的,所以荀勖的新律不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荀勖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所以忌惮阮咸,之后找了个借口把阮咸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晋武帝也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顺水推舟,从此再也没有提拔他。本来阮咸的官职就是山涛帮他谋的一个闲职,没啥实权,如此以来,阮咸也不强求,随遇而安,淡薄终老。

后来出土了一把周代的玉尺,这便是天下的标准尺,荀勖用它来校正自己所制作的钟鼓,金石,丝竹等乐器,发现都短了一黍,这时的荀勖真心佩服阮咸不愧为“妙达八音”和“神解”之誉。于是,荀勖又开始修正乐器,可惜直到去世都没有完成他的事业。

后人敬仰

武则天在位时,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一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这件乐器与晋代《竹林七贤图》中阮咸弹的那件乐器十分相似,当朝太常少卿元澹精通音律,他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因为阮咸,因为历史机缘,这种特殊的乐器首先从统称琵琶的弹拨乐器大家族中脱离出来,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

唐朝时期,上至宫廷,下到民间,从音乐家到民间艺人,弹奏琵琶是一种时尚,白居易曾在诗中写到:“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3]

阮咸的发展在唐代也最为成熟,阮的形制也最规范,可惜,在中国并没有当时的典藏,华人若想看到这种盛唐时期的经典乐器,只能前往日本的正仓院了。

演奏方法

阮咸一般为坐姿演奏,琴身置于大腿上且抱于胸前[4],左手按弦,右手持用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拨片弹奏。在1980年代之前以假甲演奏为主流,但由于琴弦张力较大,逐渐被用拨片弹奏的方法替代。但是由于阮的复兴仍在起步阶段,所以各家的演奏方法均有差异,目前还未形式统一的演奏方法。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右手的弹法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 左手指法有泛、打、勾、带、滑、推、拉、吟、纹、揉等10多种。

定弦

* 高音阮:g-d1-g1-d2
* 小阮:d-a-d1-a1
* 中阮:G-d-g-d1
* 大阮:D-A-d-a

拉阮

拉阮是因为国乐团中缺乏低音乐器而创造,实际上是一种仿效大提琴的形制的拉弦乐器,后因效果不理想,少有续用[5]

视频

阮咸相关视频

阮咸晒衣
德音乐器-阮咸曲-爱尔兰民歌变奏曲
琵琶、阮咸、洞箫三种乐器同奏青瑶版《锦鲤抄》
阮咸使用指导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