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阮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738 東南亞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3: 行 3:
 
'''阮朝'''(越南语:Nhà Nguyễn/茹阮)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越南语:Việt Nam/越南)、大越南(越南语:Đại Việt Nam/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越南语:Đại Nam/大南)。
 
'''阮朝'''(越南语:Nhà Nguyễn/茹阮)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越南语:Việt Nam/越南)、大越南(越南语:Đại Việt Nam/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越南语:Đại Nam/大南)。
  
 阮朝前身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于1558年至1777年,而后于1802年,灭西山朝正式建国,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后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的崛起紧密相关。
+
 阮朝前身为[[ 郑阮纷争]] 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于1558年至1777年,而后于1802年,灭西山朝正式建国,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后一位皇帝[[ 保大帝]] 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的崛起紧密相关。
  
 
==历史==
 
==历史==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两段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两段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 法国]] 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 交趾]] 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越南一度被[[ 日本]] 占领。
  
 
==独立时期==
 
==独立时期==
  
 嘉隆元年五月初二日(1802年6月1日),阮福映建元嘉隆,随后从顺化出发,挥军北上灭西山朝,统一越南,建立阮朝。嘉隆五年五月十二日(1806年6月28日),阮福映正式称帝。
+
 嘉隆元年五月初二日(1802年6月1日),[[ 阮福映]] 建元嘉隆,随后从顺化出发,挥军北上灭西山朝,统一越南,建立阮朝。嘉隆五年五月十二日(1806年6月28日),阮福映正式称帝<ref> [https://www.lishixinzhi.com/lishirenwu/470622.html 阮福映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越南阮朝开国君主阮福映简介],历史新知,2019-07-21 </ref>
  
 
==殖民时期==
 
==殖民时期==
  
 法国意图在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争夺殖民地,控制整个越南,为此与越南宗主国清朝爆发了中法战争(1883年至1885年)。早在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国攻打河内时,阮廷就派员到中国求援,清朝派军进入北圻的北宁、山西等地,并有黑旗军协助阮朝。第一次《顺化条约》签订后,顺化阮氏朝廷指示北圻官员不许抗法,但北圻官员不甘,而决心与中国军队抗法。中法战事爆发后,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年底,法军在山西击退黑旗军,次年(1884年,建福元年)年初在北宁击败清军,又派军舰到台湾基隆港作侦察活动,清廷为求与法国“永敦和好”,乃派大臣李鸿章与法方签订《中法简明条款》,清廷愿意撤军及放弃干预法越事宜。法人又与顺化朝廷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重申越南为法国保护国。但不久清法双方军队再起冲突,是为“观音桥之战”(又称“北黎事件”或“北丽之战”),战事再起。法军从海上进攻,重挫清朝福建舰队,次年初(1885年,咸宜元年)攻至台湾基隆、澎湖等地。在陆上,清军一度失利,但老将冯子材于镇南关之役大败法军,法军见清军数量大、自身弹药已尽而撤出谅山,此战失利令法国茹费理政府“不再有多数的支持”而下台。然而清廷无意持续战事,据当时在中国任官的英国人赫德披露,清廷“始终不愿战争,准备谈判”。清法两国遂签订《中法停战条件》,同意履行《中法简明条款》及“即行停战”。清廷指示中国军队因条约已订,且虽在北圻获胜但澎失台危,故必须撤回 。越南从此不属中国朝贡国,而归属法国统治。
+
 法国意图在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争夺殖民地,控制整个越南,为此与越南宗主国清朝爆发了中法战争(1883年至1885年)。早在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国攻打[[ 河内]] 时,阮廷就派员到中国求援,[[ 清朝]] 派军进入北圻的[[ 北宁]] 、山西等地,并有黑旗军协助阮朝。第一次《[[ 顺化条约]] 》签订后,顺化阮氏朝廷指示北圻官员不许抗法,但北圻官员不甘,而决心与中国军队抗法。[[ 中法战事爆]] 发后,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年底,法军在山西击退黑旗军,次年(1884年,建福元年)年初在北宁击败清军,又派军舰到[[ 台湾]] 基隆港作侦察活动,清廷为求与法国“永敦和好”,乃派大臣[[ 李鸿章]] 与法方签订《中法简明条款》,清廷愿意撤军及放弃干预法越事宜。法人又与顺化朝廷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重申越南为法国保护国。但不久清法双方军队再起冲突,是为“[[ 观音桥之战]] <ref>[http://www.doc88.com/p-185692805504.html 《中法简明和约》与观音桥之战_自然科学论文],道客巴巴,2012-12-4</ref> (又称“北黎事件”或“北丽之战”),战事再起。法军从海上进攻,重挫清朝福建舰队,次年初(1885年,咸宜元年)攻至台湾[[ 基隆]] [[ 澎湖]] 等地。在陆上,清军一度失利,但老将[[ 冯子材]] 于镇南关之役大败法军,法军见清军数量大、自身弹药已尽而撤出谅山,此战失利令法国茹费理政府“不再有多数的支持”而下台。然而清廷无意持续战事,据当时在中国任官的英国人[[ 赫德]] 披露,清廷“始终不愿战争,准备谈判”。清法两国遂签订《中法停战条件》,同意履行《中法简明条款》及“即行停战”。
 +
 
 +
清廷指示中国军队因条约已订,且虽在北圻获胜但澎失台危,故必须撤回 。越南从此不属中国朝贡国,而归属法国统治。
  
 
==视频==
 
==视频==
行 25: 行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738 東南亞]]

於 2020年3月1日 (日) 06:57 的最新修訂

阮朝(越南語:Nhà Nguyễn/茹阮)是越南歷史上最後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國號(阮世祖朝貢之時自稱「南越國長」),1804年至1839年使用國號越南(越南語:Việt Nam/越南)、大越南(越南語:Đại Việt Nam/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將國號改為大南(越南語:Đại Nam/大南)。

阮朝前身為鄭阮紛爭時的阮氏廣南國,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統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結束。阮朝的歷史是越南歷史上較動盪的一段時期,此時期的歷史與中國清朝的衰落和法國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緊密相關。

歷史

阮朝的歷史可被分為獨立時期與殖民時期兩段時期。獨立時期(1802年-1883年),阮朝對越南有着絕對的統治權,但是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勢力逐漸崛起,威脅到了阮朝的統治,在獨立時期末,阮朝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東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為法國殖民地、安南和東京則成為法國的保護國,阮朝朝廷的權力隨之減弱。殖民時期(1883年-1945年),法國殖民勢力逐漸取得越南的統治權,阮朝朝廷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屬印度支那政府。在這段時期的越南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領。

獨立時期

嘉隆元年五月初二日(1802年6月1日),阮福映建元嘉隆,隨後從順化出發,揮軍北上滅西山朝,統一越南,建立阮朝。嘉隆五年五月十二日(1806年6月28日),阮福映正式稱帝[1]

殖民時期

法國意圖在印度支那半島(即中南半島)爭奪殖民地,控制整個越南,為此與越南宗主國清朝爆發了中法戰爭(1883年至1885年)。早在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國攻打河內時,阮廷就派員到中國求援,清朝派軍進入北圻的北寧、山西等地,並有黑旗軍協助阮朝。第一次《順化條約》簽訂後,順化阮氏朝廷指示北圻官員不許抗法,但北圻官員不甘,而決心與中國軍隊抗法。中法戰事爆發後,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年底,法軍在山西擊退黑旗軍,次年(1884年,建福元年)年初在北寧擊敗清軍,又派軍艦到台灣基隆港作偵察活動,清廷為求與法國「永敦和好」,乃派大臣李鴻章與法方簽訂《中法簡明條款》,清廷願意撤軍及放棄干預法越事宜。法人又與順化朝廷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重申越南為法國保護國。但不久清法雙方軍隊再起衝突,是為「觀音橋之戰[2](又稱「北黎事件」或「北麗之戰」),戰事再起。法軍從海上進攻,重挫清朝福建艦隊,次年初(1885年,咸宜元年)攻至台灣基隆澎湖等地。在陸上,清軍一度失利,但老將馮子材於鎮南關之役大敗法軍,法軍見清軍數量大、自身彈藥已盡而撤出諒山,此戰失利令法國茹費理政府「不再有多數的支持」而下台。然而清廷無意持續戰事,據當時在中國任官的英國人赫德披露,清廷「始終不願戰爭,準備談判」。清法兩國遂簽訂《中法停戰條件》,同意履行《中法簡明條款》及「即行停戰」。

清廷指示中國軍隊因條約已訂,且雖在北圻獲勝但澎失台危,故必須撤回 。越南從此不屬中國朝貢國,而歸屬法國統治。

視頻

阮朝 相關視頻

1923年 越南啟定帝 啟定帝是阮朝倒數第二位皇帝
越南阮朝皇帝身穿龍袍出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