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旗

中文名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84年10月4日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中央为国徽图案。[1]

国旗简介

国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 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

本旗于1984年10月4日启用。红色代表革命和鲜血,白色代表光明的未来,黑色代表受外国压抑的长久历史。其中中央的国徽称为“萨拉丁之鹰”,注视西方的金黄色雄鹰象征日益丰盈的文明;雄鹰胸部的竖纹盾形徽章象征与穆罕默德相关的库里希部落,鹰爪下方的文字则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埃及阿拉伯共和国”。[2]

国旗含义

旗面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中央为国徽图案。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象征胜利勇敢忠诚。鹰胸前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鹰屹立的基座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过去的黑暗岁月[3]

国徽

埃及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简介

埃及,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4]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埃及是一个非洲的强国,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境内拥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例如国际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

埃及经济的多元化程度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埃及也被认为是一个中等强国,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尤其有广泛的影响力。

虽然埃及在非洲和中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埃及的经济却不乐观,全国大部分人比较贫穷。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的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埃及出生率非常高,这导致了大约1000万人没有登记在册,欧洲专家估计,埃及人口可能已经超过1亿。

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法语在埃及也被广泛使用。

国名

通常认为,英语中“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阿拉伯人则将“埃及”称作米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辽阔的国家”。埃及又称为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

首都 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800万(2012年1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 2℃,最低20. 8℃;冬季最高19. 9℃,最低9. 7℃。[5]

自然资源

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

习俗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埃及人对绿色和白色都有很深的感情。一般人都厚爱这两种颜色。有把绿色喻为吉祥之色,把白色视为“快乐”之色的说法。他们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字也有喜厌之分。一般人都比较喜欢“5”和“7”数。认为“5”数会给人们带来“吉祥”,认为“7”数是个受人崇敬的完整数字。因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6天的时间,在第7天休息,所以人们办一些重要的事情总习惯采用“7”数,例如:有很多咒语、祷告要说7遍;朝觐者回来后,第7天请客;婴儿出生后,第7天宴请;还有纪念婚后7日,纪念去世后7日等等。他们有把葱视为真理标志的习惯。他们非常喜爱仙鹤。认为仙鹤是一种吉祥鸟。它美丽又华贵,象征着喜庆和长寿。埃及人宠猫、敬猫如神,并视猫为神圣的精灵。在埃及人的心目中,猫是女神在人间的象征,是幸运的吉祥物,是受人崇敬的国兽。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认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从右手和右脚开始,握手、用餐、递送东西必须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脚,进入家门和清真寺先迈右脚。究其原因,穆斯林“方便”和做脏活时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用左手与他人握手或递东西是极不礼貌的,甚至被视为污辱性的。

礼仪

埃及人的交往礼仪既有民族传统的习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两者皆有,上层人士更倾向于欧美礼仪。埃及人见面时异常热情。一般情况下,见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问候的人说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问候语—“安塞俩目尔来库姆”(直译为“和平降于你”,意为“你好”)。我国穆斯林简称它为“色兰”。如果是老朋友,特别是久别重逢,则拥抱行贴面礼,即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先左后右,各贴一次或多次。而且还会连珠炮似的发出一串问候语:“你好吧?”“你怎么样?”“你近来可好?”“你身体怎样?”等等。

埃及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北非国家埃及人,大多均为穆斯林;教义教规重恪守,文明历史永长存;一般都很爱仙鹤,“5”、“7”数字喜光临;黑、蓝、黄色属忌讳,更为特殊禁说“针”;讨厌当众吐唾沫,赞女窈窕为不纯。

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不要夸人身材苗条;不要称道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否则会认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

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也忌熊猫,因它的形体近似肥猪。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3、5、7、9是人们喜爱的数字,忌讳13,认为它是消极的。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论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婚嫁

每一位埃及成年男子到了婚配年龄,首先要向意中人的父亲提亲或者在母系亲属及邻居中择偶。提亲后,男女双方开始商讨女方的陪嫁数额,一般是男方把陪嫁款项的2/3作为聘礼送给女方。然后,在村长的主持下订立婚约。埃及农村的婚礼场面热闹奢侈。迎亲前,男方大摆宴席,并有歌舞相伴,有时宴庆数日。迎亲时,新郎的母亲带领多辆装点漂亮的马车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要坐在其中一辆用昂贵克什米尔毛绸、玫瑰花等装饰的花车上。

丧葬

在开罗市的东南部,有一座数百年历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爱资哈尔大学毕业生及显赫人物的地方。后来,渐渐成为周围地区的公共墓地。人们生前来这里为自己建造死后的住所,于是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平房纷纷筑起,俨然一座“死者之城”。每逢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死者的亲友都来此聚集,怀念死者,这就是埃及人的独特葬俗。

饮食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会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上甜食。

著名甜食有“库纳法”和“盖塔伊夫”。“锦葵汤”、“基食颗”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盖麦尔丁”是埃及人在斋月里的必备食品。“蚕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其制造方法多种多样,制成的食品也花样百出。例如,切烂蚕豆、油炸蚕豆饼、炖蚕豆、干炒蚕豆和生吃青蚕豆等。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是他们的待客佳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埃及人还特别爱吃中国川莱。

旅游

国家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

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衰落。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纷乱。

左塞尔陵墓

萨卡拉金字塔位于开罗南郊30公里,尼罗河西河谷绿洲边缘外的沙漠上,由多个金字塔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阶梯金字塔,为古埃及第三王朝国王左塞尔的陵墓,约建于公元前2700年。

古城堡

建于1176年,为阿尤布王朝国王萨拉丁为抵御十字军的侵略保护开罗而建。城内建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古城堡内有埃及军事博物馆,展示埃及各历史时期军队的武器、装备、服装、著名战例、工事和城堡的实物、仿制品、模型、图画等。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建于1830年,伊历1246年。整个建筑具有奥斯曼帝国的建筑风格。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阿尔巴尼亚人,1805年成为埃及统治者。

汗哈利里

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老城区),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许多店铺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市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店铺,主要出售金银首饰、铜盘、石雕、皮货及其他埃及传统手工艺品,素以店面古朴、货物齐全深受外国游客喜爱。

夏宫

即蒙塔扎宫,坐落在市东部,占地155.4公顷,密林环绕,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花园。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

卡特巴城堡

前身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灯塔建于公元前280年,塔高约135米,经数次地震,于1435年完全毁坏。1480年用其石块在原址修筑城堡,以国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为埃及航海博物馆,展出模型、壁画、油画等,介绍自一万年前从草船开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与开罗古城堡并称为埃及两大中世纪古城堡。

珍宝馆

原为古代法特梅公主住宅,1986年改为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珍宝馆,展出王冠和珠宝首饰等。

埃及名胜古迹图片

同中国关系

同中国关系

两国自1955年起互派留学生,此后逐年增加。

中埃自1956年5月30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发展顺利。中埃两国于1956年正式签署文化合作协定,此后双方共签署9个文化合作执行计划。

1995年12月,中埃签署了两国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

1997年签署两国教育部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协议。

1999年4月,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02年中方在开罗设立中国文化中心。

2006年5月,两国外交部建立战略对话机制。2006年6月,两国签署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6年11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自2007年1月27日起,中埃两国互免持中国外交和公务护照、埃及外交和特别护照人员签证。2007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和埃及人民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19]2007年,开罗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北非地区第一家孔子学院。

2008年以来,两国政府积极推动双方企业扩大经贸合作,双边贸易额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与苏伊士运河大学合建了埃及第二所孔子学院。

2012年,双边贸易额95.4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中方出口额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进口额为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3%。中方向埃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等,自埃主要进口原油、液化石油气和大理石等。

中埃文教、新闻、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活跃。2005年到2012年,双方举办了文化周、电影节、文物展、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两国人民欢迎。

截止至2013年,埃及有4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

2014年12月22日至25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阁下邀请,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阁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2014年12月,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6]

2016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比丁宫会见埃及总统塞西。[7]

参考资料

  1. 埃及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2345实用查询
  2. 埃及国旗
  3. 埃及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2345实用查询
  4. 埃及国家概况,外交部,2019年11月
  5. 埃及国家概况,外交部,2019年11月
  6. 中国和埃及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人民网,2014年12月23日
  7.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统塞西,新华网,2016年0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