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瓦拉慈龙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瓦拉慈龙科
图片来自alchetron

阿瓦拉慈龙科(Alvarezsauridae)是群充满谜题的小型、长后肢、善于奔跑的恐龙。它们起初被认为代表原始的无法飞行鸟类,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它们是群原始的手盗龙形类

阿瓦拉慈龙类恐龙有高度特化的特征,前肢适合挖掘或撕裂、颌部延长、以及微小的牙齿。

它们已演化成以群居昆虫为食,例如白蚁。阿瓦拉慈龙科通常可从以下特征辨别出来:形状平滑的修长头部、短而强壮的手臂、以及一个大型指爪。

阿瓦拉慈龙科与阿瓦拉慈龙等名词,都以历史学家阿瓦拉慈博士(Don Gregorio Alvarez)为名,而非以更著名的物理学家路易斯·阿弗雷兹(Luis Alvarez)为名;路易斯·阿弗雷兹曾提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假说,并由撞击事件所造成。

叙述

阿瓦拉慈龙科恐龙的身长范围从0.5到2公尺,但有些可能属的身长比这个数据大,例如欧洲七镇鸟龙,身长可能有2.5公尺。化石已发现于北美洲南美洲亚洲等地,年代主要为白垩纪晚期。在2009年,徐星等人宣称在中国新疆石树沟组,发现了一个原始阿瓦拉慈龙类的化石,年代为侏㑩纪晚期[1]。在2010年,被正式命名为简手龙

阿瓦拉慈龙科中至少有一个属,沙漠鸟面龙,被发现身上有类似绒毛的覆盖物。在1999年,Schweitzer等人经由显微镜、形态、光谱、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检验,指出这些物体由角蛋白构成,角蛋白是羽毛的主要蛋白成分[2]

在发现鸟面龙之前,单爪龙有本科最完整的化石,而根据这化石,阿瓦拉慈龙科被认为拥有一个大型手指。现在认为阿瓦拉慈龙科可能没有失去其他两根手指,而是萎缩到几乎没有的状态。

生存方式

自从发现阿瓦拉慈龙科以来,关于这群动物的生存方式,有许多争论。许多古生物学家提出,阿瓦拉慈龙科的指爪是用来挖掘白蚁巢穴;但阿瓦拉慈龙科的前肢短小,如果它们挖掘白蚁巢穴,势必将身体低伏、接近地面。另一种可能是,阿瓦拉慈龙科占据特定的生态位,不在现代生物学理解范围的特定生态位[3]。此外,阿瓦拉慈龙科的修长后肢,显示它们可能适合奔跑。

参考文献

  1. Choiniere, J., Clark, J., Xu, X. and Fenglu, H. (2009). "A new basal alvarezsaur from the Shishugou Formation,"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29(3): 77-78A.
  2. .Schweitzer, Mary Higby, Watt, J.A., Avci, R., Knapp, L., Chiappe, L, Norell, Mark A., Marshall, M. (1999). "Beta-Keratin Specific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in Feather-Like Structures of the Cretaceous Alvarezsaurid, Shuvuuia deserti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Mol Dev Evol) 255:146-157
  3. Holtz, Thomas R., Jr. Ornithomimosaurs and Alvarezsaurs.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2007. ISBN 978-0-375-82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