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非利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非利加

中文名: 阿非利加洲(全称)

外文名: Africa

别 名: Affrike

行政区类别: 洲

所属地区: 东半球

地理位置: 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至好望角

面 积: 3022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

下辖地区: 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南非

气候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数量: 约 12.86 亿

著名景点: 东非大裂谷、帝王谷、金字塔、撒哈拉沙漠等

主要国家: 埃及、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

语 种: 阿拉伯语、英语、法语等

著名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

人口密度: 40.58人/km²

代表性: 多文化

本 义: 被太阳灼热的地方

意 译: 阳灼洲

所处板块: 非洲板块

国家和地区: 60

非洲(英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86亿)。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51°24'E,10°27'N),南至厄加勒斯角(20°02'E,34°51'S),西至佛得角(17°33'W,14°45'N),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9°50'E,37°21'N)。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非洲大陆平均海拔为650米。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自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9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1]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英文:Africa。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作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与地中海北岸希腊、罗马互相比,北非地区的阳光的确要灼热得多。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见的名字,通常认为这和腓尼基语afar,“尘土”有关。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说法是该词汇是源于柏柏尔人的词汇ifri,即“洞穴”,指代这一地区的穴居人。不过在古罗马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人以后,不断扩张,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这个名字的含义才不断地扩大。最初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中世纪开始在英语里也用作Affrike指代非洲。

远古时代

考古学的材料证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在那时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现了农业,懂得了栽培谷物和兴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一年365天,分为三季,一季4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多加5天作为宗教节假日。它每年与回归年的误差仅约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纪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纪就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截头角锥体的体积,公元前21世纪左右埃及人就已经能够近乎精确地确定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  

上古时代

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公元前16世纪曾兴起一个库施王国,它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是远古时代世界最富庶繁荣的国家之一。它的首都麦罗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炼铁中心,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现埃塞俄比亚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纪前后在那里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第四世纪时曾达到高度繁荣,国内的商品交换已发展到使用金、银、铜币的程度,那时创造的文字当今仍在使用,高达60英尺的阿克苏姆大石碑和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闻名世界的非洲历史奇迹之一。 远古时代就居住在马格里布的柏伯尔人,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就从事农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设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铜器制作。柏伯尔人公元前就建立过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王国,遗留下大批岩画艺术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从狩猎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产品,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先放牧后田园生活的写照。西非在公元前几千年就出现了精制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纪左右进入铁器时代后,先后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强盛的古代帝国。 在中南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遗迹,还可见到古时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遗址。建有数千幢房屋的恩加鲁卡古城遗址、建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物遗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标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后出现过一些有名的国家,诸如拥有发达农业、采矿业和对外贸易的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刚果王国、雕刻艺术品达到相当水平的库巴王国、社会分工很发达的布干达王国等。 濒临印度洋的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早在纪元前就进行铁和盐的交易。15世纪上半叶,非洲东海岸已发展到能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 非洲是一个物产丰富和历史悠久的大陆。然而,自15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非洲后,4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殖民者将2000多万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黑奴)。这些奴隶受到非人虐待,绝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强还用武力抢占非洲的土地和资源,进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蛮和残酷的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的所有国家均沦为西方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杀戮和对非洲财富的掠夺,可谓罄竹难书。  

近代时期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加纳、阿尔及利亚、几内亚、马里、苏丹、肯尼亚、索马里以及南非和东非的其他许多国家都爆发过反抗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一战后,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独立斗争的火焰。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曾震动了整个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赢得了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独立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5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从二战前的3个增至9个。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日中天,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团结合作,互相支持,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垮台,标志着除大洋中的个别小岛外,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枷锁。 非洲国家的独立为非洲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创造了条件,同时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给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在世界政治舞台,非洲国家上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963年5月25日的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苏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决定正式向非盟过渡。2002年7月8日,非统组织在南非德班召开最后一届首脑会议。9日至10日,非盟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并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统组织。  

分区

依据最新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的联合国地理方案,为方便统计,把非洲分为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为中非、东非、南非、西非),共60个国家和地区。

北非

主词条:北非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南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属葡萄牙)、西属摩洛哥(属西班牙)、休达(属西班牙)、梅利利亚(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属西班牙)。其中埃及、苏丹和利比亚有时称为东北非。其余国家和地区称为西北非。北非的面积82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阿拉伯人占70%左右。西北部为阿特拉斯山,东南部为苏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其余地区大多为撒哈拉沙漠。本区不少农矿产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总产量5%,磷酸盐占22%,棉花约占5%,阿拉伯树胶占80%以上,其他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  

东非

主词条:东非 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塞舌尔、卢旺达、布隆迪。有时也把苏丹作为东非的一部分。东非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亿,主要是班图语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盖拉族和阿姆哈拉族索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是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东非大裂谷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区所产咖啡约占世界总产量14%,剑麻约占25%以上,丁香供应量占世界丁香供应量的80%以上。茶叶、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

主词条:西非 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西撒哈拉(地区)   、尼日利亚和圣赫勒拿岛(属英国)。面积约656万平方千米。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85%,其余多为阿拉伯人。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为上几内亚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本区所产金刚石约占世界总产量12%,铝土矿约占非洲总产量90%以上,可可和棕榈仁均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棕榈油约占38%,花生约占11%,咖啡、天然橡胶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非

主词条:中非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共和国、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时也把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作为中非的一部分。面积53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5600万,其中班图系黑人约占80%,分布在南部。其余为苏丹语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西南部属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处海拔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达海拔1000米以上。所产金刚石占世界总产量30%左右,锰矿石占12%,铜、钴、铀、锡、镭、铌、钽等矿物产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榈油、棕榈仁、天然橡胶、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

主词条:南非 南非通常包括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南非共和国、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马拉维、科摩罗、毛里求斯、莫桑比克、赞比亚、津巴布韦、马约特岛、留尼汪岛、英属印度洋领土、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等。面积66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其中班图语系黑人占85%,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占9%,欧洲白种人占5%以上:南非高原为本区地形的主体,高原中部地势低洼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为高原和山地,本区所产金约占世界总产量71.83%,金刚石、铬矿石约占28.17%,钻石、铀矿、铜、钒、锂、铍、钴,石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国家状况

注:茨瓦内(又称比勒陀利亚)仅为南非行政首都,另有立法首都开普敦(Cape Town),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  

地理环境

主词条:非洲地理

地理境域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约302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地形地貌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不到3%。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500千米。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大致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座死火山,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至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带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罗河河谷,长约1700千米,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为非洲陆地最低点。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777万平方千米;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带内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  

水文

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除赞比西河外,多为短小急促的小河,包括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东海岸的短小河流、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内流水系及无流区面积为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仅有乍得湖流域。奥卡万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干旱,多间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内流区还包括面积不大的东非大裂谷带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区雨量充沛,河网稠密,不同于其他干旱内流区。非洲湖泊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内陆盆地。高原湖泊多为断层湖,狭长水深,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其中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为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积时常变动。

气候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温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非洲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铁、锰、铬、钴、镍、钒、铜、铅、锌、锡、磷酸盐等储量很大;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铀矿脉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世人瞩目。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的前列。 石油 2014年,非洲储量占世界近12%多,其中,撒哈拉区油占世界12%,20多个产油国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安哥拉和埃及五国的产油量约占非洲总量80%以上。   蕴藏石油的部分国家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利比亚、安哥拉,埃及,贝宁、赤道几内亚、刚果(布)、加蓬、喀麦隆、科特迪瓦、苏丹、坦桑尼亚、突尼斯等。 铂、铬、锰、钯 2014年,非洲铂和钯储量占世界89%;锰矿和铬矿储量分别占世界83%和91%。 铂和钯集中在南非;铬矿集中在南非和津巴布韦;锰矿集中在南非和加蓬。 钻石 2014年,非洲储量占世界60%,刚果(金)金刚石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集中在刚果(金)、博茨瓦纳和南非。   黄金、磷酸盐、钴 2014年,非洲储量皆占世界50%以上,阿特拉斯区是世界三大磷酸盐产地之一,南非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金矿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刚果(金)、坦桑尼亚和马里;磷酸盐集中在摩洛哥,是著名的磷酸盐生产国;钴矿集中在刚果(金)和赞比亚。 铀、钽,铯、锆,石墨、矾土 2014年,非洲储量皆占世界30%以上,其中,赤道几内亚的矾土储量占世界27% 铀集中在南非;钽矿集中在莫桑比克;石墨集中在马达加斯加;矾土分布在几内亚、南非、博茨瓦纳、几内亚比绍、加纳、津巴布韦等。 铁、铜、锌、铝土 2014年,非洲储量皆占世界20%以上。 刚果盆地外环区为金属矿主要分布区,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铜矿以储量大、品位高著名。西非区主要有铁矿和铝土矿,利比里亚铁矿著名,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植物资源

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种以上。森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1%。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草原辽阔,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丰富。

动物资源

非洲以野生动物品种及数量繁多而闻名,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约90多种)和淡水鱼(2000多种)比其他各洲都多。   鱼类约有3000个物种,两栖动物有约238种,爬行动物有58种,鸟类有589种,哺乳动物有1100种。   截至2021年1月,非洲人口约12.86亿   ,世界人口75.85亿   ,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亚洲的1%,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率又高于北非。贫困人口众多,到2050年预计将达20亿。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每平方千米约1000人。撒哈拉、纳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半沙漠地带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还有大片的无人区。 人种: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非洲大多数民族属于黑种人,其余属白种人和黄种人。

民族

犹太人、含米特人、库希特人、尼罗特人、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苏丹尼格罗人、埃及人、利比亚人、突尼斯人、阿尔及利亚人、摩洛哥人、柏柏尔人、苏丹人、努比亚人、丁卡人、贝扎人、安哈拉人、加拉人、蒂格赖人、蒂格雷人、锡达莫人、索马里人、吉布提人、基库尤人、卡伦津人、卢希亚人、图尔卡纳人、马赛人、斯瓦希里人、干达人、洛人、阿乔利人、兰戈人、卢旺达人、坦桑尼亚人、摩尔人、古安切人、毛里塔尼亚人、沃洛夫人、基西人、塞雷尔人、曼丁戈人、索宁克人、曼德人、克鲁人、富拉尼人、莫西-格鲁西人、阿肯人、努佩人、埃维人、桑海人、豪萨人、伊博人、约鲁巴人、伊比比奥人、蒂夫人、巴米累克人、芳人、杜阿拉人、巴吉尔米人、卡努里人、蒂布人、班达人、阿赞德人、巴刚果人、巴特克人、芒戈人、班加拉人、卢巴人、隆达人、尼格利罗人、俾格米人、班本杜人、奥文本杜人、奥万博人、赫雷罗人、本巴人、通加人、马拉维人、马夸人、尧人、聪加人、绍纳人、恩德贝勒人、茨瓦纳人、祖鲁人、科萨人、阿非利坎人、索托人、斯威士人、霍屯督人、布须曼人、马达加斯加人、毛里求斯人、塞舌尔人。  

语言

非洲语言主要属于4个语系: 闪含语系(包含240语言,2.85亿人使用); 尼罗-撒哈拉语系(包含100多语言,30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北部等地区); 尼日尔-刚果语系(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数百多语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班图诸语言); 科伊桑语系(包含50语言,12万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入侵,大多数非洲国家皆采用非洲以外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不过如今亦有本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被用作非洲国家诸如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地语言有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南非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等语言,分别属于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  

宗教

非洲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宗教是非洲黑人固有的、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基础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后来从外界传入非洲的宗教。从表面上看,撒哈拉以南37个黑人国家中,穆斯林和基督徒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国家有21个(伊斯兰教8个,基督教13个),超过传统宗教信仰者占多数的国家(16个)。实际上,传统宗教在非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因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任何一个黑人国家里都没有能够真正取代传统宗教,而是同传统宗教融为一体。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在非洲都有一个吸收传统宗教的因素,走本地化道路的过程。  

经济

2014年非洲国家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9%,高于全球平均的3.3%和2013年非洲大陆平均增长纪录3.7%。2015年非洲的GDP增长率为3.7%,但是非洲2016年GDP增长率却只有1.7%,2017年,非洲大陆平均经济增长率有望上升至3%左右。   非洲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1%,成为非洲大陆经济增长的最佳区域。其主要经济体,如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看到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是10.3%,6.1%,和7.1%。 非洲西部地区的平均增长率为6%,因为石油价格的下降和埃博拉危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能有如此的表现值得称赞。尼日利亚,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国内生产总计的增长率为6.3%。 中部非洲地区的平均增长率为5.6%,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的问题涉及安全和政治上的不稳定。加蓬增长5.1%是由于非石油部门的扩张,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这是由采矿业和农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更大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驱动。 北部非洲的平均增长率为1.7%,2013年为1.6%,因为它继续从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之春中恢复。阿尔及利亚GDP增长4%,摩洛哥增长2.7%和埃及增长2.2%。 南部非洲平均增长2.7%,相比2013年的3.6%有所下降。南非由于结构性瓶颈增长1.5%,紧张的劳资关系和较低的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都有很大关系。莫桑比克由于矿产的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赞比亚和马拉维因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GDP分别增长5.7%。   工业 2008年。工业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的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要。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 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 农业 2008年,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还有特产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的产量都很高。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 畜牧业发展较快,牲畜头数多,但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粗放落后。 海洋渔业 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生产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近年来淡水渔业发展较快。 非洲的年渔莸量1970年为400万吨, 占世界渔获量的5.88%,1978年为430万吨,占世界渔获量的5.97%,人均年消费量为9公斤。大西洋海面是世界的渔业水域,渔船出入于从摩洛哥到几内亚、哥特吉卜埃尔的广大海域。流经南安哥拉、纳米比亚、南非的班哥拉寒流给沿海带来了丰富的鱼群、渔船进出十分频繁。   交通运输业 截至2008年,非洲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的一个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多数交通线路从沿海港口伸向内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另有铁路、海运等方式。南非共和国、马格里布等地区是非洲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区则是没有现代交通运输线路的空白区。非洲有公路约130多万千米,铁路约78000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2000千米。海运业占重要地位。航空业发展较快。 非洲饥荒 热带气候和沙漠造成的土地干裂、风沙侵蚀使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饥魔久久地困扰着非洲。 公元1982~1984年,非洲大地持续三年干旱。而在此之前,非洲已经遭饥饿的蹂躏,惨不忍睹。自从进入1977年以后,非洲每年都有多达20~30个国家发生粮荒,其中经常严重缺粮的国家有15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是非洲总人口的1/2.而到了1982~1984年,受灾范围进一步扩大,从非洲南部一直扩大到东非、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连一直风调雨顺的非洲南部也遭到了历史上的最大旱灾。联合国把这次大旱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有人认为是非洲极度的人口膨胀造成的,失控的人口加剧导致了粮食短缺危机的出现。也有人说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致。 开普敦大学简称开大,位于南非西开普省开普敦市。其前身是南非学院(South African College),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克卢格、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等知名人士均是开普敦大学的毕业生,是南非最古老的大学,也是非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开普敦大学拥有7个学院,包括人文学院、社区与保健学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与自然科学院。 1829年成立的南非学院金山大学,又作维特沃特斯兰德大学位于南非豪登省约翰内斯堡市,其前身是南非矿业学校。金山大学拥有9个学院,包括自然科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 音均曾就读于金山大学。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西德尼·布伦纳、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乐学院,9个学院下设99个系别,全面涵盖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工程、航天工程等课程。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克卢格曾就读于金山大学,之后移居开普敦,在开普敦大学取得结晶学硕士学位。此外,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 比勒陀利亚大学位于南非德兰士瓦省比勒陀利亚市,成立于1908年,其前身是威斯特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是南非最大的大学,拥有11个学院、139个系别。这11个学院分别是人文社会学院、自然与农业科学研究学院、法律学院、神学院、经济管理科学学比勒陀利亚大学位于南非德兰士比勒陀利亚市,成立于1908年,其前身是维斯特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是南非最大的大学,拥有11个学院,139个系别。这11个学院分别是人文社科学院,自然与农业科学研究学院,法律学院,神学院,经济管理科学院、兽医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医药学院、牙医学院,以及工程、建筑环境和信息科学学院和志愿服务机构。 开罗大学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创办于1908年,是埃及最大的高等学府。开罗大学拥有3个分校、14个学院、124个系别,其中,医学、文学和法学是最有影响力的学科。第6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毕业于开罗大学。巴勒斯坦总统,同时也是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亚西尔·阿拉法特(Arafat),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富兹等知名人物,均是开罗大学的校友。 苏伊士运河大学创办于1976年,较之非洲其他几所著名大学的创办时间晚了很多,但这并不妨碍苏伊士运河大学在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苏伊士运河大学拥有多个校区,分布在伊斯马仪利亚省(主校区)、苏伊士省、塞得港省、阿里什省、南西奈省等。  

卫生

非洲拥有的卫生工作者数量仅占全球卫生工作者总数的3%,这种极不平衡的状况令人吃惊。在整个非洲大陆,成百万上千万的人由于无法获得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而遭受着不必要的痛苦。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危机最为严重。即使仅为该地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也需要新增至少82万名医生、护士和助产士。为了弥补这种短缺,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必须将其卫生工作者队伍的规模扩大140%。 不幸的是,无法获得按此规模雇佣、培训和维持新增人员所需的资金,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也难以获得这些资金。此外,在非洲许多地区普遍实行的正规的西方医疗卫生培训模式既费钱又耗时:即使资金得到落实,还需要增加约600所医学与护理学校以及20年以上的时间来弥补空缺。另一个挑战是,在非洲,医疗卫生职业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在那里,医生和护士的工资很低,许多医生离职去别的国家寻求更好的工作条件、职业安全性和更高的薪酬。最后,糟糕的基础设施、匮乏的医药供应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限制了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因此,非洲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的实际程度可能比表面看起来还要大。  

体育

1973年,第二届非洲运动会才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举行。世界著名的美国黑人运动员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和杰西·欧文斯(esse Owens)应邀出席了开幕式。由于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刚发生过以色列运动员被害事件,本届非洲运动会的安全防卫仍旧非常严密。运动会设立了田径、篮球、拳击、柔道、足球、自行车、手球、游泳、草地网球、排球、乒乓球等11个比赛项目,共有36个国家的3000多名运动员参赛。获得金牌总数前三名的国家是:埃及(25枚)、尼日利亚(18枚)和乌干达(8枚)。在本届运动会上,慕尼黑奥运会男子3000障碍赛银牌得主、肯尼亚的本·吉普乔(Ben Jipcho)以8分20秒8的成绩平了世界纪录。 1977年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三届运动会因技术原因推迟了一年。于是,相隔五年之后,非洲45个国家的3000多名运动员才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相聚,参加了1978年的第三届非洲运动会。运动会的12个比赛项目是:田径、篮球、拳击、柔道、足球、自行车、手球、游泳、乒乓球、摔跤、网球、排球。获得金牌总数前三名的国家为:突尼斯(29枚)、尼日利亚(22枚)和阿尔及利亚(21枚)。 1987年,非洲41个国家的运动健儿参加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四届非洲运动会。运动会的主会场设在由中国提供资金和人力援建的卡萨拉尼体育场,80000多名热情的观众出席了盛大的开幕式。该届运动会包括14个比赛项目,参赛运动员达3000多人。获得金牌总数前三名的国家是:埃及(33枚)、尼日利亚(30枚)和突尼斯(28枚)。东道主肯尼亚以获得22枚金牌的成绩排在第四位。从该届以后,非洲运动会才开始走入正轨,每四年举行一次。 1999年9月10日至19日,第七届非洲运动会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出席了洋溢着节日喜庆气氛的隆重开幕仪式。东道主南非以69枚金牌、57枚银牌和41枚铜牌高居奖牌榜首,尼日利亚以64枚金牌、24枚银牌和27枚铜牌名列第二,埃及以52枚金牌、57枚银牌和42枚铜牌位居第三。   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这些发现使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猜想。  

饮食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 吃饭时,大家围着桌子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你将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沾饭,而非洲,抓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正式宴请比较正规,先有开胃菜,再上主食,还有甜点。 总体说来,非洲饮食文化比较单一,主要是肉食和玉米、面粉之类。

地理之最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非洲流量最大河流——刚果河 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 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 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非洲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又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世界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世界七大奇迹中保存最完整的景点——金字塔

参考来源

  1. [1],网易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