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非利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非利加

中文名: 阿非利加洲(全稱)

外文名: Africa

別 名: Affrike

行政區類別: 洲

所屬地區: 東半球

地理位置: 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至好望角

面 積: 3022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

下轄地區: 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南非

氣候條件: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2.86 億

著名景點: 東非大裂谷、帝王谷、金字塔、撒哈拉沙漠等

主要國家: 埃及、南非、肯尼亞、尼日利亞

語 種: 阿拉伯語、英語、法語等

著名島嶼: 馬達加斯加島

人口密度: 40.58人/km²

代表性: 多文化

本 義: 被太陽灼熱的地方

意 譯: 陽灼洲

所處板塊: 非洲板塊

國家和地區: 60

非洲(英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86億)。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51°24'E,10°27'N),南至厄加勒斯角(20°02'E,34°51'S),西至佛得角(17°33'W,14°45'N),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9°50'E,37°21'N)。 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闊,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積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約占非洲面積5%。低於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不足非洲面積的10%。非洲大陸平均海拔為650米。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自1415年葡萄牙占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947年後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1]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英文:Africa。對於Africa一詞的由來,流傳着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把這大片地方叫作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裡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互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見的名字,通常認為這和腓尼基語afar,「塵土」有關。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說法是該詞彙是源於柏柏爾人的詞彙ifri,即「洞穴」,指代這一地區的穴居人。不過在古羅馬人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人以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這個名字的含義才不斷地擴大。最初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裡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中世紀開始在英語裡也用作Affrike指代非洲。

遠古時代

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那時候,尼羅河流域還是不適於居住的沼澤,現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在那時卻是一片河流縱橫的森林和草原。大約距今一萬年以前,北非氣候發生了急劇變化,大草原逐漸乾旱而變成沙漠。 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現了農業,懂得了栽培穀物和興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發展了天文學,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當精確的人類最早的太陽曆。太陽曆一年365天,分為三季,一季4個月,每月30天,最後一個月多加5天作為宗教節假日。它每年與回歸年的誤差僅約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紀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就知道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和截頭角錐體的體積,公元前21世紀左右埃及人就已經能夠近乎精確地確定圓周率為3.16。 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上古時代

在尼羅河中游現今蘇丹一帶,公元前16世紀曾興起一個庫施王國,它有過發達的農業、煉鐵業和紡織業,是遠古時代世界最富庶繁榮的國家之一。它的首都麥羅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煉鐵中心,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現埃塞俄比亞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紀前後在那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第四世紀時曾達到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當今仍在使用,高達60英尺的阿克蘇姆大石碑和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蹟之一。 遠古時代就居住在馬格里布的柏伯爾人,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從事農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設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銅器製作。柏伯爾人公元前就建立過毛里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王國,遺留下大批岩畫藝術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開始從狩獵採集野生植物發展到馴養動物和培植農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種農作物都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農業的發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產品,歷史遺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畫是西非人先放牧後田園生活的寫照。西非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出現了精製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紀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後,先後出現過加納、馬里、桑海等強盛的古代帝國。 在中南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鐵器時代的遺蹟,還可見到古時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遺址。建有數千幢房屋的恩加魯卡古城遺址、建於公元500年左右的大津巴布韋石頭建築物遺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標誌。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後出現過一些有名的國家,諸如擁有發達農業、採礦業和對外貿易的莫諾莫塔帕王國、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剛果王國、雕刻藝術品達到相當水平的庫巴王國、社會分工很發達的布干達王國等。 瀕臨印度洋的非洲東海岸,自古以來就進行着繁盛的貿易,早在紀元前就進行鐵和鹽的交易。15世紀上半葉,非洲東海岸已發展到能派使者遠渡重洋到中國訪問。 非洲是一個物產豐富和歷史悠久的大陸。然而,自15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侵入非洲後,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從16世紀至19世紀,西方殖民者將2000多萬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當奴隸(黑奴)。這些奴隸受到非人虐待,絕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強還用武力搶占非洲的土地和資源,進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蠻和殘酷的殖民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埃塞俄比亞和利比里亞之外的所有國家均淪為西方殖民地。殖民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對非洲人民的殺戮和對非洲財富的掠奪,可謂罄竹難書。  

近代時期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武裝鬥爭,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加納、阿爾及利亞、幾內亞、馬里、蘇丹、肯尼亞、索馬里以及南非和東非的其他許多國家都爆發過反抗侵略者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和武裝起義。一戰後,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對帝國主義和爭取獨立鬥爭的火焰。東非的阿比西尼亞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曾震動了整個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贏得了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3個獨立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非洲各國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蓬勃發展並取得重大勝利。50年代末,非洲獨立國家從二戰前的3個增至9個。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獨立運動如日中天,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團結合作,互相支持,使絕大多數非洲殖民地先後獲得了獨立。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垮台,標誌着除大洋中的個別小島外,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枷鎖。 非洲國家的獨立為非洲地區的發展和振興創造了條件,同時壯大了發展中國家的力量,給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打擊。在世界政治舞台,非洲國家上也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1963年5月25日的非洲統一組織(簡稱「非統組織」)。1999年9月,非統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蘇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屆非統首腦會議通過了《非洲聯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屆非統首腦會議決定正式向非盟過渡。2002年7月8日,非統組織在南非德班召開最後一屆首腦會議。9日至10日,非盟舉行第一屆首腦會議,並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統組織。  

分區

依據最新的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司的聯合國地理方案,為方便統計,把非洲分為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為中非、東非、南非、西非),共60個國家和地區。

北非

主詞條:北非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南蘇丹、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屬葡萄牙)、西屬摩洛哥(屬西班牙)、休達(屬西班牙)、梅利利亞(屬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屬西班牙)。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餘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北非的面積82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2億,阿拉伯人占70%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餘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本區不少農礦產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總產量5%,磷酸鹽占22%,棉花約占5%,阿拉伯樹膠占80%以上,其他還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  

東非

主詞條:東非 東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索馬里、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塞舌爾、盧旺達、布隆迪。有時也把蘇丹作為東非的一部分。東非面積約37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3億,主要是班圖語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蓋拉族和阿姆哈拉族索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是東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東非大裂谷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區所產咖啡約占世界總產量14%,劍麻約占25%以上,丁香供應量占世界丁香供應量的80%以上。茶葉、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

主詞條:西非 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岡比亞、馬里、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爾、西撒哈拉(地區)   、尼日利亞和聖赫勒拿島(屬英國)。面積約656萬平方千米。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85%,其餘多為阿拉伯人。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為上幾內亞高原,沿海有狹窄的平原。本區所產金剛石約占世界總產量12%,鋁土礦約占非洲總產量90%以上,可可和棕櫚仁均占世界總產量50%以上,棕櫚油約占38%,花生約占11%,咖啡、天然橡膠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非

主詞條:中非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共和國、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剛果(布)、剛果(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時也把贊比亞、津巴布韋和馬拉維作為中非的一部分。面積53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5600萬,其中班圖系黑人約占80%,分布在南部。其餘為蘇丹語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屬剛果盆地,西南部屬下幾內亞高原。剛果盆地面積約337萬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處海拔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達海拔1000米以上。所產金剛石占世界總產量30%左右,錳礦石占12%,銅、鈷、鈾、錫、鐳、鈮、鉭等礦物產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櫚油、棕櫚仁、天然橡膠、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

主詞條:南非 南非通常包括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安哥拉、南非共和國、斯威士蘭、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馬拉維、科摩羅、毛里求斯、莫桑比克、贊比亞、津巴布韋、馬約特島、留尼汪島、英屬印度洋領土、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等。面積661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億,其中班圖語系黑人占85%,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馬達加斯加人占9%,歐洲白種人占5%以上: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高原中部地勢低洼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為高原和山地,本區所產金約占世界總產量71.83%,金剛石、鉻礦石約占28.17%,鑽石、鈾礦、銅、釩、鋰、鈹、鈷,石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國家狀況

註:茨瓦內(又稱比勒陀利亞)僅為南非行政首都,另有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  

地理環境

主詞條:非洲地理

地理境域

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西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佛得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約3020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地形地貌

海岸線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占全洲總面積不到3%。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占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尼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非洲的沙漠面積約占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  

水文

非洲的外流區域約占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除贊比西河外,多為短小急促的小河,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占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乍得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他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布於東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位於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

氣候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溫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占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着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埃塞俄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非洲已探明的礦物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鐵、錳、鉻、鈷、鎳、釩、銅、鉛、鋅、錫、磷酸鹽等儲量很大;黃金、金剛石久負盛名;鈾礦脈的相繼被發現,引起世人矚目。許多礦物的儲量位居世界的前列。 石油 2014年,非洲儲量占世界近12%多,其中,撒哈拉區油占世界12%,20多個產油國中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安哥拉和埃及五國的產油量約占非洲總量80%以上。   蘊藏石油的部分國家有: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利比亞、安哥拉,埃及,貝寧、赤道幾內亞、剛果(布)、加蓬、喀麥隆、科特迪瓦、蘇丹、坦桑尼亞、突尼斯等。 鉑、鉻、錳、鈀 2014年,非洲鉑和鈀儲量占世界89%;錳礦和鉻礦儲量分別占世界83%和91%。 鉑和鈀集中在南非;鉻礦集中在南非和津巴布韋;錳礦集中在南非和加蓬。 鑽石 2014年,非洲儲量占世界60%,剛果(金)金剛石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集中在剛果(金)、博茨瓦納和南非。   黃金、磷酸鹽、鈷 2014年,非洲儲量皆占世界50%以上,阿特拉斯區是世界三大磷酸鹽產地之一,南非黃金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納、津巴布韋、剛果(金)、坦桑尼亞和馬里;磷酸鹽集中在摩洛哥,是著名的磷酸鹽生產國;鈷礦集中在剛果(金)和贊比亞。 鈾、鉭,銫、鋯,石墨、礬土 2014年,非洲儲量皆占世界30%以上,其中,赤道幾內亞的礬土儲量占世界27% 鈾集中在南非;鉭礦集中在莫桑比克;石墨集中在馬達加斯加;礬土分布在幾內亞、南非、博茨瓦納、幾內亞比紹、加納、津巴布韋等。 鐵、銅、鋅、鋁土 2014年,非洲儲量皆占世界20%以上。 剛果盆地外環區為金屬礦主要分布區,剛果(金)和贊比亞的銅礦以儲量大、品位高著名。西非區主要有鐵礦和鋁土礦,利比里亞鐵礦著名,幾內亞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  

植物資源

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種以上。森林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1%。盛產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樹、烏木、樟樹、栲樹、胡桃木、黃漆木、栓皮櫟等經濟林木。草原遼闊,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7%,居各洲首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豐富。

動物資源

非洲以野生動物品種及數量繁多而聞名,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約90多種)和淡水魚(2000多種)比其他各洲都多。   魚類約有3000個物種,兩棲動物有約238種,爬行動物有58種,鳥類有589種,哺乳動物有1100種。   截至2021年1月,非洲人口約12.86億   ,世界人口75.85億   ,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長,遠高於亞洲的1%,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長率又高於北非。貧困人口眾多,到2050年預計將達20億。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千米約1000人。撒哈拉、納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乾旱草原、半沙漠地帶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還有大片的無人區。 人種: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複雜的地區。非洲大多數民族屬於黑種人,其餘屬白種人和黃種人。

民族

猶太人、含米特人、庫希特人、尼羅特人、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蘇丹尼格羅人、埃及人、利比亞人、突尼斯人、阿爾及利亞人、摩洛哥人、柏柏爾人、蘇丹人、努比亞人、丁卡人、貝扎人、安哈拉人、加拉人、蒂格賴人、蒂格雷人、錫達莫人、索馬里人、吉布提人、基庫尤人、卡倫津人、盧希亞人、圖爾卡納人、馬賽人、斯瓦希里人、干達人、洛人、阿喬利人、蘭戈人、盧旺達人、坦桑尼亞人、摩爾人、古安切人、毛里塔尼亞人、沃洛夫人、基西人、塞雷爾人、曼丁戈人、索寧克人、曼德人、克魯人、富拉尼人、莫西-格魯西人、阿肯人、努佩人、埃維人、桑海人、豪薩人、伊博人、約魯巴人、伊比比奧人、蒂夫人、巴米累克人、芳人、杜阿拉人、巴吉爾米人、卡努里人、蒂布人、班達人、阿贊德人、巴剛果人、巴特克人、芒戈人、班加拉人、盧巴人、隆達人、尼格利羅人、俾格米人、班本杜人、奧文本杜人、奧萬博人、赫雷羅人、本巴人、通加人、馬拉維人、馬誇人、堯人、聰加人、紹納人、恩德貝勒人、茨瓦納人、祖魯人、科薩人、阿非利坎人、索托人、斯威士人、霍屯督人、布須曼人、馬達加斯加人、毛里求斯人、塞舌爾人。  

語言

非洲語言主要屬於4個語系: 閃含語系(包含240語言,2.85億人使用); 尼羅-撒哈拉語系(包含100多語言,300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北部等地區); 尼日爾-剛果語系(世界最大的語系之一,包含數百多語種,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包括班圖諸語言); 科伊桑語系(包含50語言,12萬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隨着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的入侵,大多數非洲國家皆採用非洲以外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不過如今亦有本地語言,例如斯瓦希里語被用作非洲國家諸如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官方語言。在非洲被廣泛使用的非本地語言有阿拉伯語、英語、法語、葡萄牙語、南非語、和馬達加斯加語等語言,分別屬於閃含語系、印歐語系和南島語系。  

宗教

非洲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三種:傳統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傳統宗教是非洲黑人固有的、有着悠久歷史和廣泛社會基礎的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是後來從外界傳入非洲的宗教。從表面上看,撒哈拉以南37個黑人國家中,穆斯林和基督徒占全國人口多數的國家有21個(伊斯蘭教8個,基督教13個),超過傳統宗教信仰者占多數的國家(16個)。實際上,傳統宗教在非洲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仍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因為,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任何一個黑人國家裡都沒有能夠真正取代傳統宗教,而是同傳統宗教融為一體。不論是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在非洲都有一個吸收傳統宗教的因素,走本地化道路的過程。  

經濟

2014年非洲國家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3.9%,高於全球平均的3.3%和2013年非洲大陸平均增長紀錄3.7%。2015年非洲的GDP增長率為3.7%,但是非洲2016年GDP增長率卻只有1.7%,2017年,非洲大陸平均經濟增長率有望上升至3%左右。   非洲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達到了7.1%,成為非洲大陸經濟增長的最佳區域。其主要經濟體,如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坦桑尼亞看到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分別是10.3%,6.1%,和7.1%。 非洲西部地區的平均增長率為6%,因為石油價格的下降和埃博拉危機,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能有如此的表現值得稱讚。尼日利亞,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計的增長率為6.3%。 中部非洲地區的平均增長率為5.6%,該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困擾的問題涉及安全和政治上的不穩定。加蓬增長5.1%是由於非石油部門的擴張,而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9%,這是由採礦業和農業部門生產力的提高以及更大的基礎設施的投資驅動。 北部非洲的平均增長率為1.7%,2013年為1.6%,因為它繼續從政治動盪的阿拉伯之春中恢復。阿爾及利亞GDP增長4%,摩洛哥增長2.7%和埃及增長2.2%。 南部非洲平均增長2.7%,相比2013年的3.6%有所下降。南非由於結構性瓶頸增長1.5%,緊張的勞資關係和較低的投資者和客戶的信任都有很大關係。莫桑比克由於礦產的投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6%,贊比亞和馬拉維因為石油和天然氣勘探GDP分別增長5.7%。   工業 2008年。工業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數國家經濟落後。採礦業和輕工業是非洲工業的主要部門。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輕工業以農畜產品加工、紡織為主要。木材工業有一定的基礎,制材廠較多。重工業有冶金、機械、金屬加工、 化學和水泥、大理石採制、金剛石琢磨、橡膠製品等部門。 農業 2008年,農業在非洲國家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支柱。非洲的糧食作物種類繁多,有麥、稻、玉米、小米、高粱、馬鈴薯等,還有特產木薯、大蕉、椰棗、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經濟作物,特別是熱帶經濟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劍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煙葉、天然橡膠、丁香等的產量都很高。乳香、沒藥、卡里特果、柯拉、阿爾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 畜牧業發展較快,牲畜頭數多,但畜產品商品率低,經營粗放落後。 海洋漁業 漁業資源豐富,但漁業生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近年來淡水漁業發展較快。 非洲的年漁蕕量1970年為400萬噸, 占世界漁獲量的5.88%,1978年為430萬噸,占世界漁獲量的5.97%,人均年消費量為9公斤。大西洋海面是世界的漁業水域,漁船出入於從摩洛哥到幾內亞、哥特吉卜埃爾的廣大海域。流經南安哥拉、納米比亞、南非的班哥拉寒流給沿海帶來了豐富的魚群、漁船進出十分頻繁。   交通運輸業 截至2008年,非洲是世界交通運輸業比較落後的一個洲,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大多數交通線路從沿海港口伸向內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另有鐵路、海運等方式。南非共和國、馬格里布等地區是非洲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的地區。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區則是沒有現代交通運輸線路的空白區。非洲有公路約130多萬千米,鐵路約78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52000千米。海運業占重要地位。航空業發展較快。 非洲饑荒 熱帶氣候和沙漠造成的土地乾裂、風沙侵蝕使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飢魔久久地困擾着非洲。 公元1982~1984年,非洲大地持續三年乾旱。而在此之前,非洲已經遭飢餓的蹂躪,慘不忍睹。自從進入1977年以後,非洲每年都有多達20~30個國家發生糧荒,其中經常嚴重缺糧的國家有15個,這些國家的人口總和是非洲總人口的1/2.而到了1982~1984年,受災範圍進一步擴大,從非洲南部一直擴大到東非、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區。連一直風調雨順的非洲南部也遭到了歷史上的最大旱災。聯合國把這次大旱稱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 有人認為是非洲極度的人口膨脹造成的,失控的人口加劇導致了糧食短缺危機的出現。也有人說是生態環境被破壞所致。 開普敦大學簡稱開大,位於南非西開普省開普敦市。其前身是南非學院(South African College),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克盧格、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等知名人士均是開普敦大學的畢業生,是南非最古老的大學,也是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開普敦大學擁有7個學院,包括人文學院、社區與保健學學院、醫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與自然科學院。 1829年成立的南非學院金山大學,又作維特沃特斯蘭德大學位於南非豪登省約翰內斯堡市,其前身是南非礦業學校。金山大學擁有9個學院,包括自然科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建築學院、人文學院、教育學院、 音均曾就讀於金山大學。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西德尼·布倫納、南非前總統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樂學院,9個學院下設99個系別,全面涵蓋如文學、歷史、哲學、生物工程、航天工程等課程。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克盧格曾就讀於金山大學,之後移居開普敦,在開普敦大學取得結晶學碩士學位。此外,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丁·戈迪默。 比勒陀利亞大學位於南非德蘭士瓦省比勒陀利亞市,成立於1908年,其前身是威斯特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是南非最大的大學,擁有11個學院、139個系別。這11個學院分別是人文社會學院、自然與農業科學研究學院、法律學院、神學院、經濟管理科學學比勒陀利亞大學位於南非德蘭士比勒陀利亞市,成立於1908年,其前身是維斯特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是南非最大的大學,擁有11個學院,139個系別。這11個學院分別是人文社科學院,自然與農業科學研究學院,法律學院,神學院,經濟管理科學院、獸醫科學學院、教育學院、醫藥學院、牙醫學院,以及工程、建築環境和信息科學學院和志願服務機構。 開羅大學位於埃及首都開羅,創辦於1908年,是埃及最大的高等學府。開羅大學擁有3個分校、14個學院、124個系別,其中,醫學、文學和法學是最有影響力的學科。第6任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畢業於開羅大學。巴勒斯坦總統,同時也是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亞西爾·阿拉法特(Arafat),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哈富茲等知名人物,均是開羅大學的校友。 蘇伊士運河大學創辦於1976年,較之非洲其他幾所著名大學的創辦時間晚了很多,但這並不妨礙蘇伊士運河大學在埃及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蘇伊士運河大學擁有多個校區,分布在伊斯馬儀利亞省(主校區)、蘇伊士省、塞得港省、阿里什省、南西奈省等。  

衛生

非洲擁有的衛生工作者數量僅占全球衛生工作者總數的3%,這種極不平衡的狀況令人吃驚。在整個非洲大陸,成百萬上千萬的人由於無法獲得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而遭受着不必要的痛苦。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危機最為嚴重。即使僅為該地區提供最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也需要新增至少82萬名醫生、護士和助產士。為了彌補這種短缺,該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必須將其衛生工作者隊伍的規模擴大140%。 不幸的是,無法獲得按此規模僱傭、培訓和維持新增人員所需的資金,並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可能也難以獲得這些資金。此外,在非洲許多地區普遍實行的正規的西方醫療衛生培訓模式既費錢又耗時:即使資金得到落實,還需要增加約600所醫學與護理學校以及20年以上的時間來彌補空缺。另一個挑戰是,在非洲,醫療衛生職業的吸引力相對較小。在那裡,醫生和護士的工資很低,許多醫生離職去別的國家尋求更好的工作條件、職業安全性和更高的薪酬。最後,糟糕的基礎設施、匱乏的醫藥供應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限制了衛生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因此,非洲醫療衛生服務差距的實際程度可能比表面看起來還要大。  

體育

1973年,第二屆非洲運動會才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舉行。世界著名的美國黑人運動員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和傑西·歐文斯(esse Owens)應邀出席了開幕式。由於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剛發生過以色列運動員被害事件,本屆非洲運動會的安全防衛仍舊非常嚴密。運動會設立了田徑、籃球、拳擊、柔道、足球、自行車、手球、游泳、草地網球、排球、乒乓球等11個比賽項目,共有36個國家的3000多名運動員參賽。獲得金牌總數前三名的國家是:埃及(25枚)、尼日利亞(18枚)和烏干達(8枚)。在本屆運動會上,慕尼黑奧運會男子3000障礙賽銀牌得主、肯尼亞的本·吉普喬(Ben Jipcho)以8分20秒8的成績平了世界紀錄。 1977年在阿爾及爾舉行的第三屆運動會因技術原因推遲了一年。於是,相隔五年之後,非洲45個國家的3000多名運動員才又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相聚,參加了1978年的第三屆非洲運動會。運動會的12個比賽項目是:田徑、籃球、拳擊、柔道、足球、自行車、手球、游泳、乒乓球、摔跤、網球、排球。獲得金牌總數前三名的國家為:突尼斯(29枚)、尼日利亞(22枚)和阿爾及利亞(21枚)。 1987年,非洲41個國家的運動健兒參加了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第四屆非洲運動會。運動會的主會場設在由中國提供資金和人力援建的卡薩拉尼體育場,80000多名熱情的觀眾出席了盛大的開幕式。該屆運動會包括14個比賽項目,參賽運動員達3000多人。獲得金牌總數前三名的國家是:埃及(33枚)、尼日利亞(30枚)和突尼斯(28枚)。東道主肯尼亞以獲得22枚金牌的成績排在第四位。從該屆以後,非洲運動會才開始走入正軌,每四年舉行一次。 1999年9月10日至19日,第七屆非洲運動會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舉行,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出席了洋溢着節日喜慶氣氛的隆重開幕儀式。東道主南非以69枚金牌、57枚銀牌和41枚銅牌高居獎牌榜首,尼日利亞以64枚金牌、24枚銀牌和27枚銅牌名列第二,埃及以52枚金牌、57枚銀牌和42枚銅牌位居第三。   非洲是人類進化史上從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瑪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現代人都存在過的大陸。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這些發現使包括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在內的人類學家得出了非洲是人類誕生地的猜想。  

飲食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飯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 吃飯時,大家圍着桌子坐一圈,一個飯盒和一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此時,你將會無所適從,甚至抓得滿手沾飯,而非洲,抓飯時個個動作乾淨利落。客人吃飯時應注意的是,切勿將飯菜撒在地上,這是主人所忌諱的。長者未離席時,晚輩要靜坐等候;子女離席時,須向父母行禮致謝;客人則應等主人吃完後一道離開。正式宴請比較正規,先有開胃菜,再上主食,還有甜點。 總體說來,非洲飲食文化比較單一,主要是肉食和玉米、麵粉之類。

地理之最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 非洲流量最大河流——剛果河 非洲最大半島——索馬里半島 非洲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 非洲最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非洲最大海灣——幾內亞灣 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 世界最長裂谷——東非大裂谷 世界最大盆地——剛果盆地 非洲最大的瀑布——維多利亞大瀑布(又稱莫西奧圖尼亞瀑布) 世界最長的海峽——莫桑比克海峽 世界七大奇蹟中保存最完整的景點——金字塔

參考來源

  1. [1],網易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