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大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大可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 1957年9月22日
湖南省长沙市
国籍 中国
母校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Argo研究论文集》

陈大可,1957年9月2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物理海洋学家[1]中国科学院院士[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3],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4]

1982年陈大可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得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硕士学位;1989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航空航天局GSFC中心工作;1995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高级研究员、Doherty高级研究员和Lamont研究教授;2006年担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担任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12月7日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大可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推动了ENSO研究的发展进程,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垂向混合模型阐释了海洋混合的物理机制 。

人物经历

1982年,陈大可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5年,获得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硕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

1992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航空航天局GSFC中心工作(-1995年)。

1995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95年-1996年)、研究员(1996年-1999年)、高级研究员(1999年-2001年)、Doherty高级研究员和Lamont研究教授(2001年-2010年)。

2006年,担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受聘为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12月7日,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大可的研究领域包括:热带/副热带海洋环流模拟;海气相互作用和厄尔尼诺预测; 近岸海洋动力与生态过程研究;极地气候变化和海冰预报; 深海混合与热盐环流研究;卫星遥感在海洋与气候研究中的应用。他在近海、大洋和气候研究领域都有重要建树。特别是系统开发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预测模式,突破了限制ENSO预测水平和可预测性评估的关键瓶颈,推动了ENSO研究的发展进程;系统阐释了海洋混合的物理机制,创建了一个新颖有效的垂向混合模型,为攻克湍流混合这一物理海洋学重大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

陈大可在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营养盐的垂向混合、湍流混合参数化、锋面与内潮的机制、南极海冰年际变化、及厄尔尼诺预报等方面作出开创性的研究,主持改进与运行的拉蒙特模式是国际上预报厄尔尼诺最成功的模式之一,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发布短期气候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 。

承担项目

截至2016年,陈大可两度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陈大可出版著作《Argo研究论文集》1部,发表学术论著和技术报告17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及多个Nature系列刊物的第一和通讯作者文章,代表性发表论文如下 :

陈大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员 陈大可

1. Chen, D., M. A. Cane, A. Kaplan, S. E. Zebiak and D. Huang, Predictability of El Nino over the past 148 years. Nature, 428, 733-736, 2004.

2. Chen, D. and M.A. Cane, El Nino prediction and predictability. J. Comput. Phys., 227, 3625-3640, 2008.

3. Chen, D., T. W. Liu, W. Tang and Z. Wang, Air-sea interaction at an oceanic front: implications for frontogenesi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Geophys. Res. Lett., 30, 1745-1748,2003.

4. Chen, D., H. W. Ou, and C. Dong, A model study of internal tides in coastal frontal zone. J. Phys. Oceanogr., 33, 170-187, 2003.

5. Chen, D., S. E. Zebiak, A. J. Busalacchi and M. A. Cane,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El Nino forecasting: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ability. Science, 269, 1699-1702, 1995.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陈大可在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年度 名称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学位名称
2017 不同大气模块及水平分辨率对模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印度洋偶极子的影响研究 姚志雄 厦门大学 博士
2017 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动力学响应机制 张翰 厦门大学 博士
2016 热带季节内振荡的模拟及最优预报误差分析 李晓静 厦门大学 博士
2015 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 裴玉华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2014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基本类型与成因 连涛 浙江大学 博士
2012 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IPCC多模式比较 江蓓洁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荣誉表彰

2015年陈大可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社会任职

2014年,陈大可担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领域专业评审组成员 。陈大可还担任AOGS海洋分会主席,PAMS指导委员会主席、JGR-Oceans编委 。

人物评价

陈大可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气候研究领域都有深厚造诣和重要建树,他以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海洋混合这两个显著影响学科发展并极具应用价值的焦点问题为主线,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成果,推动了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