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尚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尚君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52年6月15日
江苏南通
国籍 中国
母校 入复旦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陈尚君汉族浙江慈溪人。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苏南通。1969年初中毕业后,在江苏海门江心沙农场务农八年。1977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考取研究生,师从朱东润教授研究唐宋文学。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3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任系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1997年任中文系主任。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唐研究》编委等。

人物经历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任中文系主任。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唐研究》编委等。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较多。亦从事历史文献学和石刻文献学研究。

1965年9月至1969年3月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就读。

1969年3月至1977年2月江苏省海门县江心沙农场务农八年。

1977年2月至1978年9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专业学习。

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朱东润教授,研究唐宋文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1年12月起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3年8月任讲师。

1993年5月任副教授。

1995年6月任教授。

1996年1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1996年5月任博士生导师。

1996年任系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7年任中文系主任。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唐研究》编委等。

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换研究员。

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

主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讲座、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史要籍解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文史考据方法、文史名著导读、唐代政治与文学、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等。

研究方向

汉魏唐宋文献、唐一代基本文献。

主要贡献

发表论著

全唐诗文的网罗、校订和辨析。已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补录唐代诗文达1万2千多篇。

唐宋作家生平研究。对这一时期数以千计的大、中、小作家生平,都有程度不等的考订和创说。

专书研究,偏重于传世著作的流传和文本研究、已佚著作的辑佚钩沉、新出文献的史料抉发,于子史杂书、唐宋集部诸书,纠补颇多。《二十四诗品》证伪之说,颇受学界关注。对唐宋史籍亦颇有论列。

文学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交叉影响研究,潜心较久,论述尚少。

个人作品

《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10月出版,1999年1月出版简体横排本。

《唐才子传校笺(五)补正》(与陶敏合著)中华书局1995年7月出版。

《唐代文学丛考》为唐研究基金会丛书中之一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唐文拾遗〉校订》(收入《传世藏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版。

《〈唐文续拾〉校订》(收入《传世藏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版。

陈尚君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陈尚君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全唐文补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目录

李白崔令钦交游发隐 《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

李翱卒年订误 《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1期。

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 《中华文史论丛》1981第2期。

也谈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答王达津先生 《南开学报》1982年第6期。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革新的成功 《研究生论文选集·中国古代文学分册》。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3年3月。

姜夔卒年考《复旦学报》1983年第2期。

六十年来国内《长恨歌》研究述要《文史知识》1983年第7期。

杜甫为郎离蜀考《复旦学报》1984年第1期。

新发现杜甫佚诗证伪《草堂》1984年第1期。

《班婕妤》非严武作《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1期。

杜甫离蜀后的行止原因新探《草堂》1985年第1期。

袁郊未任翰林学士《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1期。

欧阳修著述考《复旦学报》1985年第3期。

杜诗早期流传考《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7月。

《全唐诗》误收诗考《文史》第24辑中华书局1985年。

李康成《玉台后集》辑目《唐代文学论丛》第7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补二则《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期。

略谈《全唐诗》《语文学习》1986年第4期。

殷璠《丹阳集》辑考《唐代文学论丛》第8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

义净诗小考《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期。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补遗(与骆玉明合作)《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跋王之涣祖父王德表、妻李氏墓志《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全唐诗》补遗六种札记《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

欧阳修、苏舜钦、王安石诗文拾遗《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

晏几道生平零考《中华文史论丛》1988年第1期。

石刻所见唐代诗人资料零札《唐代文学论丛》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忠谏无畏贤陆贽《十大名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师门摭忆《泰兴文史资料》第6辑1989年10月。

陈尚君

来自 文汇报 的图片

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印行者考《中华文史论丛》1990年第1期。

欧阳修 收入《十大散文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张碧生活时代考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

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 《中国诗学》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诗话寻源 《中国诗学》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花间"词人事迹考《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2年。

《全唐诗补编》编纂工作的回顾《书品》1993年第2期。

《全唐诗》的缺憾和《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与罗时进合作)《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256期1993年2月。

唐诗人李昂、綦毋潜、王仁裕生平补考《铁道师院学报》1993年第4期。

《登科记考》正补《唐代文学研究》第4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郑虔生平与著述补考《郑虔研究续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新罗旅唐三诗人诗辑存《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

我作《全唐诗补编》《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3期。

《五代新说》中的先唐遗诗《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齐己佚文《龙牙和尚偈颂序》考述《益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文史考据应有所阙疑《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唐代闽籍诗人考《唐代文学研究》第5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10月。

《全唐诗简编》述评《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再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 《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辑校《漳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1期。

《诗渊》全编求原《文献》1995年第1期(又见《咸宁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

《旧五代史》补传十六篇《文献》1995年第3期。

述《全唐文》成书经过《复旦学报》1995年第3期。

毛文锡《茶谱》辑考《农业考古》1995年第4期。

读《唐文拾遗》札记《中西学术》第1辑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

《二十四诗品》辨伪答客问《作家报》1995年8月19日。

《新唐书·艺文志》补--集部别集类《唐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宋诗话辑佚》匡补《中国诗学》第4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讨论述要(署独孤棠)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杜甫研究学刊》1996年第2期。

石刻文献述要《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2期。

唐五代文章的总汇--《全唐文》《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3期。

《二十四诗品》不是司空图所作(与汪涌豪合作)《寻根》1996年第4期。

问学纪程《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第5期。

《全唐文补编》前言《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6期。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与汪涌豪合作)《中国古籍研究》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版,本文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唐诗人占籍考(与胡中行合作)《中西学术》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二十四诗品》辨伪追记答疑《中国诗学》第5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长沙窑唐诗书后《中国诗学》第5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全唐文补遗》(书评)《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唐诗研究集成》(书评)《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石刻所见唐人著述辑考《出土文献研究》第4辑中华书局1998年11月。

《钓矶立谈》作者考《文史》第44辑中华书局1998年。

刘大杰先生和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写在《中国文学发展史》初版重印之际。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中国文学发展史》附。

新见逸诗附存(《全唐诗补编》简体横排本附)中华书局1999年1月。

唐代文学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338期1999年1月。

清辑《旧五代史》评议《学术月刊》1999年第9期。

传统考据与现代学术《学术月刊》1999年第9期。

《汉唐方志辑存》(书评)《唐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新唐书艺文志补》(书评)《唐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中的石刻文献利用《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晏殊《类要》研究《新国学》第二辑(巴蜀书社即出)。

贞石订五代史《海上论丛》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获奖记录

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1993)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86--1993)著作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第二届优秀图书编辑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3]

视频

陈尚君:什么是学术,什么是人生?2018年7月24日发布

第八届玄览论坛 陈尚君教授演讲:《李白如何改写诗歌》2021年12月30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