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洪

陈洪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现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1]

简介

(1907.2.10~),广东省海丰县人。童年在海丰及汕头读小学,后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1923年—1925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和音乐。1926—1930年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国立音乐院南锡分院学习。

人物生平

1930年回国后,在广东戏剧研究所内,与马思聪先生共同创办了一支单管制的管弦乐队,同时创办了一所附设的音乐学校,兼任校长。1932年又与马思聪先生合作建立了私立广州音乐院,任副院长,后任代理院长。在此期间,还主编出版了《广州音乐》10期。广州音乐院后因无法筹足国民政府教育部所要求的20万元“基本金”,于1936年秋被迫停办。

1937年8月,陈洪先生突然接到萧友梅先生来信,聘请他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当时上海正处于“八·一三”事变前夕,战火迫在眉睫,局势非常紧张。陈洪先生以事业为重,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按期到上海,成为继黄自先生之后的又一任国立音专教务主任,时年整30岁。就任之时,国立音专处于艰难境地,险恶的形势迫使该校四次搬家,并曾一度化整为零,分散在三个地点坚持办学。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陈洪先生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大力整肃校务,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组织乐队,举行“救济难童音乐会”,创办《音乐月刊》与另一不定期刊物《林钟》。正是由于他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与不畏艰难的魄力,深得萧友梅先生的信任,故而音专的校务悉由陈洪先生办理。上海沦为“孤岛”期间,音专迁至租界,对外改称“私立上海音乐院”,萧先生易名萧思鹤退居幕后,由陈洪先生易名陈白鸿出面负责。1938年黄自先生逝世,陈洪先生除主持校务外,还要接过黄自先生遗下的公共和声、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课程,包揽全校音乐共同课的教学,工作之繁忙可以想像。

1940年萧友梅病逝,李惟宁代理院长。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汪伪政府接管音专,改名国立音乐学院,李惟宁任院长并兼任教务主任,陈洪先生遂脱身于一切行政职务,专心从事教学。

1946年抗战胜利后,陈洪先生任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兼管弦系主任。1947年兼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9年解放后任南京大学音乐系教授兼系主任。从1952年起,任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直至1983年,后任名誉系主任直到2000年。

成就

作为音乐教育家,陈洪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创建学校、出版刊物、主持校务、教书育人,无论遭遇多少急风暴雨、艰难险阻,都矢志不渝、呕心沥血地坚守在音乐教育这片园地上。尤为可贵的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音乐水平与素质的普遍提高,几十年来,他甘愿默默地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于祖国的师范教育事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音乐师资、遍及全国各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撰写的《视唱教程》被原高教部确定为全国统一的试用教材。

作为满怀爱国精神的作曲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陈洪先生创作了《冲锋号》、《把敌人赶出领土》、《上前线》等充满激情的抗日救亡歌曲,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他和夫人卢碧伦等也在广州青年会组织歌咏活动,每周向群众教歌一次。建国后,他的主要创作有获奖作品《共青团林之歌》、《教师颂》、《春风桃李》等,以及《三门峡大合唱》。

作为音乐理论家,陈洪先生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将法国学到的“固定唱名法”首先引入中国,并大力提倡推广。在上海国立音专时,就教授此课,现在国内各音乐院校基本乐科课程使用的就是“固定唱名法”。他于30年代,结合教学写出了《基本乐学》和《曲式与乐曲》;40年代完成了力作《对位化和声》,对和声与对位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独创而有益的探索。后来又著有《怎样写歌曲的钢琴伴奏》、《小提琴教学》、《视唱教程》等著作,以及《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研究》、《玛勒和他的〈尘世之歌〉》、《忆萧友梅先生与抗战初期的上海国立音专》、《忆马思聪》等许多研究文章。

作为翻译家,他的译作有:《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柏辽兹著)、《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魏因迦特纳著)、《西贝柳斯》(林波姆著)、《巴托克论文书信选》、《肖邦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贡献》(丽莎著)、《曲式及其演进》(麦克菲逊著)等等。[2]

作为普通教师,值得一提的是,陈洪先生“为师之道在于慈”的教育思想,他热爱自己的学生,待学生如友人、如子女,不但在课业上认真负责,而且在感情上有深的交往,从30年代上海国立音专时期直到南京师范大学时期都是这样,深得广大学生的爱戴。

荣誉

陈洪先生的成就和贡献,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分会副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编委、中国音乐教育学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2—6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1—4届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为表彰他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5月,他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