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降(拼音:jiàng、xiáng)是汉语常用字 ,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降"的古字形像两脚交替沿山而下,本义是从高处走下来,与"陟(向上行走)"字义正好相反。

由本义引申,泛指下降、落下,如出世、出生叫"降生";来到叫"降临"。虽然有主动的,有被动的,但都反映出从高处向低处的变动。以上义读jiàng。降又读xiáng,指向对方屈服,或指制服、使驯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降

拼音; jiàng;xiáng

部首; 阝(阜)

五笔; BTAH

郑码; YRMB

字级; 一级(编号1321)

注音; ㄐㄧㄤˋ;ㄒㄧㄤˊ

平水韵部; 去声三绛;上平三江

笔画数; 2+6

造字法; 会意、形声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 夅、䧏、ࡲ�、ࡲ�、ਹ�

统一码; 964D

仓颉码; NLHEQ

四角码; 77254

字源解说; 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字形1、2)的"降"字,左边的耳朵旁是"阜"字简化的写法。这个"阜"字作形符。甲骨文的"阜"字是象形字,像古人在其所居住的地穴的墙上挖出的用以上下的脚窝形,就像楼梯。右边的"夅(jiàng)"是形旁也是声旁,像两脚向下行走之形,与"阜"两相会意,表示一个人从山坡上走了下来。这个"夅"字其实是"降"省去"阜"的字形,是"降"的同义异体字,其义仍不变。按从甲骨文、西周金文形体及其用法看,降字本从双止向下,从阜,会从高处降下之意,与甲骨文、西周金文中的"陟"字构形之意正好相反。金文(字形4-6)的"降"字是由甲骨文直接变来的。小篆(图7)的"降"字由金文演变而来,只是小篆中的双脚由于篆化有点走形,楷书中的双脚由于楷化不像脚了。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下】【踏(阜)部】古巷切(jiàng)

下也。从踏(阜),夅声。

说文解字注 【卷十四下】【踏(阜)部】

下也。

注:此下为自上而下。故厕于队陨之间。《释诂》曰:降,落也,古多叚(假)降为夅。夂部曰:夅,服也。此今人读下江切之正字。《诗·召南》:我心则降。毛传曰:降,下也。《春秋经》:郕降于齐师。何注曰:降者,自伏之文。又齐人降鄣。谷梁传曰:降犹下也,皆夅之叚借字也。分为平去韵,而昧其原委矣。以地言曰降,故从踏(阜)。以人言曰夅,故从夂㐄相承。

从踏(阜),夅声。

注:此亦形声包会意。古巷切。九部。

广韵 下江切,平江匣 ‖夅声终部

降,降伏。又古巷切。

古巷切,去绛见 ‖夅声终部

降,下也。归也。落也。又音缸,伏也。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降 ·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6

古文:夅

《广韵》:下江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江切,并音缸。《尔雅·释诂》:降,落也。《礼·曲礼》:羽鸟曰降。《释文》:降,户江反。

又《尔雅·释言》:降,下也。《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又:北过降水。《水经注》:郑注尚书,北过降水,云:降,下江反,声转为共。今河内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周时国于此地者,恶言降,故攺为共耳。

又《玉篇》:降,伏也。《春秋·庄八年》: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又《尔雅·释天》:降娄,奎娄也。注:奎为沟渎,故为降。疏:孙炎云:降,下也。《左传·襄三十年》:于是岁在降娄,降娄中而旦。注:周七月,今五月,降娄中而天明。《释文》:降,户江反。◎按集韵、类篇收入绛韵,作胡降切,非。

又《集韵》乎攻切,音䃔。下也。

又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注: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颂》:奉圣皇之明策,奋无前之严锋。采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遥降。

又《唐韵》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与降服之降,俱读为平声。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诗·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又《大雅》: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又: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飮,福禄来崇。《左传·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注:降,和同也。和同即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别耳。《楚辞·九歌》: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又《天问》:皆归射巚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读去声,相沿已久,然唐韵正历有明据,应从之。类篇降字无平声,非。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巷切,音绛。《玉篇》:下也,落也,归也。《正韵》:贬也。◎按降以去声为正音,自玉篇始。

又叶胡郞切,音杭。《楚辞·九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东方朔《七谏》: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又叶胡贡切,鸿去声。郭璞《山海经》巫咸赞:羣(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术艺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降。北齐《享庙乐章》:彝斝应时,龙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禄攸降。

又叶馀亮切,音漾。习凿齿《灯诗》:煌煌问夜灯,修修树闲亮。灯随风炜䍞,风与灯升降。

又叶覃韵。梁鸿《适吴》诗:游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按诸韵书无叶覃韵者,存俟考证。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笔顺】

①㇌(横撇弯钩)②丨(竖)③ノ(撇)④㇇(横撇)⑤㇏(捺)⑥一(横)⑦㇗(竖折)⑧丨(竖)

【写法】

❶"阝"窄"夅"宽,顶部"阝"低,底部"夅"低。

❷"阝"㇌(横撇弯钩)的钩底在横中线。

❸"夅","夂"宽"㐄"窄,"夂"罩住"㐄"。

❹"夂",首笔撇斜跨竖中线上端;㇇(横撇)的撇尖伸向㇌(横撇弯钩)下;捺收笔于横中线。

❺"㐄",首笔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折)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左上留缺口,末笔竖对准"夂"的夹角交点下行。

方言音韵

◎ 赣语:grong4 降收;xiong2 投降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5 hong2 [宝安腔] gong5 | hong2 [海陆腔] gong5 hong2 [台湾四县腔] gong5 hong2 [客英字典] hong2 gong5 [东莞腔] hong2 gong5 [陆丰腔] hong3 gong5 [梅县腔] hong2 gong5 [客语拼音字汇] gong4 hong2 [梅县腔] gong5

◎ 粤语:gong3 hong4

◎ 潮州话:gang3(kàng) hang5(hâng)[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