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雍笈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雍笈牙

中文名 :雍笈牙

出生时间:1714年8月24日

去世时间:1760年5月11日

雍籍牙英语:Alaungpaya;1714年8月24日-1760年5月11日),是缅甸贡榜王朝的建立者(1753-1760年在位),与阿奴律陀、莽应龙并称为"缅甸三大帝"。

1752年孟族占领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后,曾向雍籍牙劝降。雍籍牙拒不投降,以贡榜为基地,一举击溃孟族大军的进攻,从此军威大振,各地首领纷来归顺,雍籍牙被拥戴为王。1753年攻占阿瓦后,1756至1757年又连续攻占卑谬、达贡(今仰光)和白古,所向无敌,统一了下缅甸。雍籍牙认识他的权利在于他能否使国家归于统一,于是不断北进,终于迫使掸邦各首领臣服与他,雍籍牙继续东进,攻打暹罗首都阿瑜陀耶,但因受伤撤围,1760年5月在军中病逝,年仅46岁,雍籍牙死后长子莽纪觉继位 。

雍籍牙逝世时,除阿拉干外,已基本上完成了缅甸的统一。雍籍牙在位时为缅甸的复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法治,下令编著各种缅文法典,兴修水利,发展农业。[1]

人物生平

起兵建国

雍籍牙生于1714年,自15世纪以来,他的祖先一直是瑞冒县木梳村的头人,在当地很有声望,他的父亲是世袭的瑞冒长官。雍籍牙本人年轻时曾经到过阿瓦,见过缅王,颇有些见识。木梳村是个拥有数百户居民的大村,阿瓦陷落后,雍籍牙就在木梳村招募村民聚众练兵,并联络附近37村首领,共同抗拒孟族的统治。他们组织村民烧毁当地的森林,把木梳村周围数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一片不毛之地,以便于打击前来进犯的孟族军队,同时,又在村寨周围用椰子树和棕榈树干筑成坚固的木栅栏防御工事。木梳村实际上成为牟河-亲敦江流域地区反抗孟族统治的一个中心。

东吁王朝覆灭后,"孟族和桂掸族为统治上缅甸展开了竞争"。 王储和多罗般派遣了三十人的军队前来木疏受降,桂掸族的宫里雁割据称王,1752年9月,驻守在阿瓦的孟族将军达拉班劝雍籍牙归顺。雍籍牙召集语询委员会商讨对策。有人提出,可以暂时归顺宫里雁,以便和桂掸族合作抗击孟族军队。有人则提出,不妨向莽哒喇宣誓效忠,等三十人的孟族军队离开时,却从后面攻击他们。雍籍牙主张公开抵抗孟族,既不向莽哒喇宣誓效忠,也不归顺桂掸族。最后,会议"全体一致决定他们一定在他的领导下与孟族战斗" 。于是,雍籍牙施用计谋,对孟族和桂掸族的使者说:"你们两位都是为我的归顺而来的,但是你们之间究竟谁征服谁,尚难预料,等以后你们中的一方被降服后,我再决定归顺谁。""言毕,就赠给他们适当的礼物,让他们回去。" 暗中却指使桂掸族的军队把归途中的孟族军队杀死了。

1752年11月,雍籍牙主动发起进攻,突破孟族军队对木梳村地区的包围,由防御转入进攻。到1752年底,雍籍牙的军队已控制了牟河到亲敦江下游的广大地区。 雍籍牙的胜利震动了整个缅甸,他的军队士气更加高涨。特别是当他发布文告,号召所有的缅族人起来反抗孟族、解放自己的国家时,缅族的农奴和地方封建主,甚至溃散了的实际由农奴组成的东吁王朝的军队,都纷纷归向木疏,加入了雍籍牙的队伍。于是,雍籍牙就成了缅族的领袖,从此正式自称雍籍牙。雍籍牙在缅文中是胜利之王的意思。木疏则成了反抗孟族统治者的中心。1753年6月,雍籍牙定都瑞冒,自称为"阿朗帕雅"(意为即将成为佛的大王),建立起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雍籍牙王朝,亦称"贡榜王朝"。

统一缅甸

1754年1月,雍籍牙就已把孟族军队驱逐出了上缅甸。他没有立刻追击从上缅甸败退的孟族军队,因为他知道孟族统治者还控制着有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的下缅甸地区,又有欧洲殖民者的援助。他还需要进一步准备,才能摧毁孟族建立的国家。于是,雍籍牙亲自统率水陆军沿伊洛瓦底江而上,"攻占了八莫、孟密、孟养等地" ,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了力量。

莽哒喇当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企图乘雍籍牙在阿瓦立足未稳的时候就收复它。1754年3月,莽哒喇命储君和多罗般统率水陆军五六万人大举北上,进行反扑。多罗般的军队打败了驻守它落缪的雍籍牙的长子和三子所率领的军队,接着包围了阿瓦,进而攻至接近瑞帽的叫渺。叫渺是伊洛瓦底江的一个港口,在那里雍籍牙有强大的水军。在这危急关头,雍籍牙从首都瑞帽统率军队突然发动反攻,一举击败多罗般的水陆军,乘胜追击,直下实阶。在阿瓦,雍籍牙的次子率军乘机突围。包围阿瓦的王储的军队,撒围南下至卑缪接应多罗般,雍籍牙的军队直追至西彪遵。孟族军队一直溃退,损失惨重。雍籍牙的军队沿着伊洛瓦底江水陆并进,又收复了整个上缅甸。储君和多罗般的反扑完全失败了 。东吁王朝的一些旧臣想趁孟族军队受打击之时,策划让摩诃托摩耶沙底波蒂复辟。但是阴谋败露,废王和几百个缅族人被处死。这就使南方的东吁王朝旧臣和缅族封建主对勃固孟人政权不再抱有幻想,他们也不可能再对东吁王朝复辟抱有希望。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雍籍牙身上。

雍籍牙得到东吁旧臣和各地封建领主的支持,力量迅速壮大,迅速南下,势如破竹。1755年2月,雍籍牙的军队攻占上下缅甸交界处的重镇卑谬,4月又占领南方重镇达贡,改名仰光(意为"敌人完了"),5月,雍籍牙的军队包围沙帘,沙帘孟族守军在法国军官布鲁诺等人的支持下,凭借枪炮优势固守不投降。雍籍牙军队久攻不下,包围沙帘。 1756年7月25日,在暴风雨之夜,雍籍牙挑选92名士兵组成一支突击队登上沙帘城墙打开城门,大军随即蜂拥而入,占领沙帘,布鲁诺等法国军官被处以死刑。其余的法国人不是强迫为王室服务,就是被送往上缅甸的天主教徒村,150年前被俘虏的一些葡萄牙雇佣军的后裔就生活在那里。

1756年12月,雍籍牙的军队包围了南方孟族的最后一个据点勃固,孟人国王莽达拉接受僧侣和一些大臣的建议,表示愿意献出他的女儿,臣服于雍籍牙,但是城内的军官主张坚决抵抗。攻城战打的十分艰苦,直到1757年6月,雍籍牙才占领勃固。至此,除了阿拉干和丹那沙帘以外的整个缅甸,再次归于统一。雍籍牙为了巩固在南方的统治,夷平了沙帘和勃固这两座古城的城墙,把仰光作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中心。雍籍牙在统一缅甸的过程中,采取了团结孟族的政策,在上缅甸时,他的军队中就有孟族人。随着北方缅族移民的增加,南方缅孟两族居民在相互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当然在激烈的斗争中,也有不少的孟族人为了免遭杀害,而迁移到了邻国暹罗。

对外战争

从1740年下缅甸反抗东吁王朝的起义爆发到雍籍牙基本上统一缅甸,经历了近20年的战争,大批壮丁死于战场,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国内劳动力缺乏,国库空虚。新兴的雍籍牙王朝统治者希望通过战争手段,迅速的掠夺财富和人力。因此,雍籍牙在初步稳定了国内的统治后,就频频发动对外战争。

1758年12月,雍籍牙亲率大军进攻曼尼坡,次年1月2日,攻占曼尼坡城,1月19日,雍籍牙下令将曼尼坡纳入缅甸版图,立碑铭记。雍籍牙还规定,曼尼坡的任何统治者都必须把他的妹妹或者女儿嫁给缅甸国王,每年向缅王进攻100缅斤黄金,100匹马,500张弓,5000支毒箭,战时出1000名士兵和弓箭手。

1759年,雍籍牙又发动远征暹罗的泰缅战争,缅甸军队首先夺回丹那沙帘,然后推进到暹罗境内。在1760年4月兵临阿瑜陀耶城下,根据泰国历史文献记载,雍籍牙在视察军营时被一门大炮突然炸伤,不久死去。而根据缅甸史籍记载,雍籍牙由于患痢疾死于军中,年仅46岁。雍籍牙死后,侵略暹罗的大军退回缅甸。雍籍牙死后,长子莽纪觉继位,他在位仅三年于1763年病逝,雍籍牙的次子孟驳继位。

人物评价

雍籍牙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采取了一些巩固政权的措施,使缅甸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对于缅甸后来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缅甸由此得以在不很长的时间内,由一个分崩离析、衰弱不堪的国家变成了东南亚的一个强国。雍籍牙窃取了农奴斗争的胜利果实。支持他取得政权的中小封建主分享了这些果实。他们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王的亲属与功臣,成了后来缅甸的大封建主。

雍籍牙的统一,顺应了多年来上下缅甸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对此,缅甸历史学家评价说:"雍籍牙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特别能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出现的情况,并恰当地加以利用。"就连中国史书也提到,雍籍牙"素有谋略"。他的名字在缅文中也是"胜利之王"的意思。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