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霰雪(华绍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霰雪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霰雪》中国当代作家华绍银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霰雪

清晨,儿子打电话说:“昨晚下了大雪,是霰雪,路上结了一层硬壳雪凌,很滑。你和妈不要起来早了,我把菜买好送来。”过了一会,手机又响了,一看是飞云社区党建专干小卫打来的,说:“华老师,今天大雪,气温特别低,最好别出门,避免滑倒摔伤。”

在家窝了一天,闭门未出。第二天,有些憋不住,便对老伴说:“你腿痛不便,我下去买点菜回来,顺便把路上的雪铲一下。”老伴说:“儿子送的菜蛮多,暂时就别买了……雪天路滑,铲雪千万注意安全。”我居住在靠山边最尾端的十六号楼,距离西边十号楼大约三十来米远,唯一走这条路的是我们这栋楼的退休老人。路被雪覆盖着,若不清除,出行势必受阻。我找出一把很久未用的铁锹,下行到雪地上,准备从十号楼侧边的路口起铲。刚出楼栋拐个弯,看到两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和一个平时打扫卫生的老师傅正在铲。我笑问:“你们是社区派来的还是志愿者啊?”“社区刘书记派来的,我们的任务是把通到教师楼的这条路上的雪铲除干净,让老师出门不滑倒。”我很感动,原想一个人慢慢铲除的,没想到她们三人先行一步,这雪中开路不亚于雪中送炭啊!

记得七十年代,学校组织老师多次上街铲雪。一人一把平口锹,先把雪铲开一个缺口,然后把锹放平,沿着路面往前推。很好铲,速度快。但今天铲雪,用过去的方法完全不管用。缺口很难铲开,一锹下去,锹在雪面上飘滑。用锹口的一角往雪面上砸,只留下几个浅浅的坑垱,震得虎口隐隐作痛。这霰雪呈颗粒状,落地沙沙作响,积于地面结成硬梆梆的雪凌。如何快速铲除,经琢磨,发现雪凌虽然坚硬,但它易碎。于是,我将锹口竖着往下砸,将雪铲开一道直口子,然后距离口边二至三寸处,一条条地将雪铲松铲碎。两位小姑娘与我配合得很默契,将碎雪块一铲一铲地抛到一边,干得浑身热气腾腾。看着铲开的路,两位小姑娘很开心。路雪清除完毕,她们又快速地加入到另一处铲雪队伍里。

铲完雪回到家,感觉身上热烘烘的,额头上渗出细碎的汗珠。借助身上的这股热气,我想把摆在窗外的几盆吊兰搬回室内。谁知盆底和地面冰冻在一起,费了很大劲才掰开。一摸吊兰叶子,好家伙,每张叶片都被冰凌缠裹着。轻轻取下几片叶上冰凌,观之似一支支玲珑剔透的碧玉簪。我不忍心吊兰受此囹圄,想尽快地帮助她卸去铠甲。于是,小心翼翼地将每片叶上的冰凌剥离开来。经过这一折腾,哪成想原本很有生气的叶片,摘下冰凌后软趴趴地耷拉着,再也支楞不起来,有的甚至折断。都怪自己一时疏忽,忘了雪前搬回室内,很是内疚。忽而转念一想,竟迁怒起霰雪来,不正是它利用淫威将吊兰摧残得九死一生吗?

霰雪又称雪丸或软雹,是由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状的冰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也称冻雨,小时候我就经历过一场冻雨。我出生在四周是山的一个庄子里,山高林茂。那是1954年一个极为寒冷的冬日,晨曦中听到咔嚓咔嚓声,时断时续,不知道是何处发出的。天大亮,出门一看,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村子四周树木枝桠几乎全被折断,未折断的也垂伏于地面。这是一道从未见过的奇特景象,好像这些树迁怒了山神,一夜之间就被山神魔力摧毁。我们这群孩子,从惊呆中回过神来,感觉手脚被冻得麻木僵硬,大家凑到一起,捡来了些枯枝,在土地庙里烧起了大火御寒。 回到眼前,窗外的那棵桂花树,满枝满叶上挂着冰凌,朝一个方向倾斜着,凭着自己的韧性,没被沉重的冰凌压断;它在等待着菲菲霪雨早点过去,等待着阳光,等待着八月将芬芳的桂花奉献给人们!

2024.2.25[1]

作者简介

华绍银,湖北大冶人,系黄石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