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霰雪(華紹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霰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霰雪》中國當代作家華紹銀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霰雪

清晨,兒子打電話說:「昨晚下了大雪,是霰雪,路上結了一層硬殼雪凌,很滑。你和媽不要起來早了,我把菜買好送來。」過了一會,手機又響了,一看是飛雲社區黨建專干小衛打來的,說:「華老師,今天大雪,氣溫特別低,最好別出門,避免滑倒摔傷。」

在家窩了一天,閉門未出。第二天,有些憋不住,便對老伴說:「你腿痛不便,我下去買點菜回來,順便把路上的雪鏟一下。」老伴說:「兒子送的菜蠻多,暫時就別買了……雪天路滑,鏟雪千萬注意安全。」我居住在靠山邊最尾端的十六號樓,距離西邊十號樓大約三十來米遠,唯一走這條路的是我們這棟樓的退休老人。路被雪覆蓋着,若不清除,出行勢必受阻。我找出一把很久未用的鐵鍬,下行到雪地上,準備從十號樓側邊的路口起鏟。剛出樓棟拐個彎,看到兩個學生模樣的小姑娘和一個平時打掃衛生的老師傅正在鏟。我笑問:「你們是社區派來的還是志願者啊?」「社區劉書記派來的,我們的任務是把通到教師樓的這條路上的雪剷除乾淨,讓老師出門不滑倒。」我很感動,原想一個人慢慢剷除的,沒想到她們三人先行一步,這雪中開路不亞於雪中送炭啊!

記得七十年代,學校組織老師多次上街鏟雪。一人一把平口鍬,先把雪鏟開一個缺口,然後把鍬放平,沿着路面往前推。很好鏟,速度快。但今天鏟雪,用過去的方法完全不管用。缺口很難鏟開,一鍬下去,鍬在雪面上飄滑。用鍬口的一角往雪面上砸,只留下幾個淺淺的坑壋,震得虎口隱隱作痛。這霰雪呈顆粒狀,落地沙沙作響,積於地面結成硬梆梆的雪凌。如何快速剷除,經琢磨,發現雪凌雖然堅硬,但它易碎。於是,我將鍬口豎着往下砸,將雪鏟開一道直口子,然後距離口邊二至三寸處,一條條地將雪鏟松鏟碎。兩位小姑娘與我配合得很默契,將碎雪塊一鏟一鏟地拋到一邊,幹得渾身熱氣騰騰。看着鏟開的路,兩位小姑娘很開心。路雪清除完畢,她們又快速地加入到另一處鏟雪隊伍里。

鏟完雪回到家,感覺身上熱烘烘的,額頭上滲出細碎的汗珠。藉助身上的這股熱氣,我想把擺在窗外的幾盆弔蘭搬回室內。誰知盆底和地面冰凍在一起,費了很大勁才掰開。一摸吊蘭葉子,好傢夥,每張葉片都被冰凌纏裹着。輕輕取下幾片葉上冰凌,觀之似一支支玲瓏剔透的碧玉簪。我不忍心吊蘭受此囹圄,想儘快地幫助她卸去鎧甲。於是,小心翼翼地將每片葉上的冰凌剝離開來。經過這一折騰,哪成想原本很有生氣的葉片,摘下冰凌後軟趴趴地耷拉着,再也支楞不起來,有的甚至折斷。都怪自己一時疏忽,忘了雪前搬回室內,很是內疚。忽而轉念一想,竟遷怒起霰雪來,不正是它利用淫威將吊蘭摧殘得九死一生嗎?

霰雪又稱雪丸或軟雹,是由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狀的冰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也稱凍雨,小時候我就經歷過一場凍雨。我出生在四周是山的一個莊子裡,山高林茂。那是1954年一個極為寒冷的冬日,晨曦中聽到咔嚓咔嚓聲,時斷時續,不知道是何處發出的。天大亮,出門一看,把我嚇了一大跳:只見村子四周樹木枝椏幾乎全被折斷,未折斷的也垂伏於地面。這是一道從未見過的奇特景象,好像這些樹遷怒了山神,一夜之間就被山神魔力摧毀。我們這群孩子,從驚呆中回過神來,感覺手腳被凍得麻木僵硬,大家湊到一起,撿來了些枯枝,在土地廟裡燒起了大火禦寒。 回到眼前,窗外的那棵桂花樹,滿枝滿葉上掛着冰凌,朝一個方向傾斜着,憑着自己的韌性,沒被沉重的冰凌壓斷;它在等待着菲菲霪雨早點過去,等待着陽光,等待着八月將芬芳的桂花奉獻給人們!

2024.2.25[1]

作者簡介

華紹銀,湖北大冶人,系黃石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