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岛观象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岛观象台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观象山山顶,现存建筑群始建于1905年。青岛观象台曾是青岛市的重要科研机构,同时在中国近代气象学海洋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天文台并称为“远东三大观象台”,也曾以“穹台窥象”之名列入“青岛十景”之一。其建筑群现分属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群的一部分[1]

观象台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1896年7月23日,德国海军伊尔蒂斯号炮舰在山东荣成镆铘岛海域遭遇风暴袭击沉没,德国海军认为缺乏准确的气象预报是造成这一海难的原因之一。1898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山东及其门户胶州湾》(德语:Schantung und seine Eingangspforte Kiautschou)中提出将德属胶州湾租借地的青岛建设成一处科研中心,并建设一座观象台以观测海洋气象。

1898年3月1日,德国海军港务测量部在青岛成立了一个负责天文气象观测与土地测量的临时组织,同年6月14日正式命名为气象天文观测所(Meteorologisch-astronomische Station),设于今青岛市公安局办公楼一带,其业务最初仅有对气温、湿度、雨量、风力等项目的观测。该所每日进行3次气象观测,且每日公布气象图、预报天气(包括风暴预警)。1904年,观测所增设天文和报时业务。1905年5月10日,观测所迁至今观象山。1909年,天文学博士布鲁诺·迈尔曼上任观测所所长一职。同年,观测所增设地磁、地震潮汐、太阳黑子观测及地形测量业务。至该年度,观测所已拥有地震仪、地磁仪、黄道仪、子午仪、报时球等多种仪器。

1908年,观测所开始着手扩建为观象台,德国海外舰队联合会(Verband der Deutschen Flottenvereine im Auslande)为此提供了175000金马克的经费。1910年6月11日,位于观象山的观象台大楼开工建造,由建筑师舒备德设计。1911年1月1日,观测所正式改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Kaiserliches Observatorium in Tsingtau),观测所所长迈尔曼继续任台长。1912年1月9日,观象台大楼落成,《青岛新报》和上海《德文新报》先后报导了观象台的落成典礼。1914年德国租借末期,观象台的业务范围已包括天文、气象、地震、地磁、潮汐观测,以及报时、地形测量、海域测量等,同时在胶济铁路沿线济南潍县等地设有十余个观测所[2]

视频

青岛观象台 相关视频

琴岛文化小使者走进皇家青岛观象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