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莲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莲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东部,地处东经112°45′,北纬24°27′,距县械城21公里,东与江英乡英德大湾镇交界,南与阳城镇相连,西北与岭背镇为邻。该镇属喀斯特发育地带,石灰岩山区谷地,沿河两岸是连江、岭背河冲积小平原,海拔53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无霜期300—310天,年降水量1830毫米,年总日照时数1560-1580小时,暖多冷少,冬天时山区可见霜雪。全镇面积212.98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5753人(2017年)。<ref>青莲镇<ref>

乡镇概况

阳山县辖镇。建国初期为第一区。1958年设青莲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镇。距县城21公里。省道1911线和连江过境。辖青莲、江佐、中心、深塘南塘、峡头、蓝山、柳塘、惊网、大洞10个管理区(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化工、电力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反季节蔬菜。特产蓝山笋干、青莲豆鼓、河鱼。青莲八景、连江三峡为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青莲镇位于阳山县城东21公里连江边。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山清水秀,是渔业、农业双发展的鱼米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据说还有著名的“渔翁垂钩”、“仙人对奕”、“白云闲居”、“宝阳高望”、“石柱擎天”、“倒流清韵”、“盐坑瀑布”和“甑石晴云”等青莲八景。的确是个旅游圣地。

历史文化

青莲镇古称青龙(旧志:青龙镇在县东35里),明、清时期属尝岁乡。传说该镇地处低洼,盛产莲藕,因名青莲。清代曾于此设青莲巡检司(后司署移驻淇潭)。民国3年 (1914),称青莲区。民国17年(1928)改称青莲乡。阜和镇(圩),属一区。建国初期仍属一区,为区政府驻地。1954年,设青莲镇(乡级)。1955年,一区改称青莲区。1957 年,复称青莲乡。1958年10月,建立青莲人民公社。1964年1月,中心大队的大江圩、新街、菜园寮、远清、沙市街和江佐大队的江一、江二共7个生产队及街道居民委员会从青莲公社划出,建立青莲镇。1969年10月,青莲镇又并人青莲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社建区,称青莲区。1987年,撒区建乡(镇),称青莲镇。青莲镇人民政府驻青莲圩,政府大院正门南向。

行政规划

青莲镇瞎九个管理区和一个居委会:中心、江佐、深塘、南塘、峡头、蓝山、大洞惊网、柳塘管理区和青莲街居委会。共173个居委会。

青莲镇全景

青莲圩位于连江、岭背河文汇处冲积小平原。1995年,圩区而积1平方公里,现有主要街道:中山路、沙市街等6条,总长10公里;年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供水管网主干道长6公里;有县属青莲、青霜滩船闸水电站以及镇办水电站共10座,总装机容量6500千瓦、年输电量3000千瓦小时;已经开通程控电话;圩内建筑物多数为钢筋混凝土3-5层楼房,而镇政府办公楼高达6层,布局新颖、严谨、美丽、壮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

交通通讯

青莲镇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有“小佛山”之称。水路沿连江逆流而上可达阳城、连州,顺流而下可至清远广州;沿岭背河逆流而上可至岭背;现有工作船只500艘,青莲港年吞吐量10万余吨。陆路省道1911线贯穿境内,东行达英德、西行至县城,转107国道往清远、广州。乡村公路4条,总长35公里,运输单位123家,车辆150台,往来县城的客运中巴30分钟一趟。青莲是阳山县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农贸市场面积达2300平方米,商家500户,1995年,集市贸易额1238.8万元。

经济状况

1995年,青莲镇工农业总产值589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132万元,占19,2%,农业产值4767万元,占80.8%。工业企业617家,有建材、化工、机械、运输、电力等行业。农业耕地面积2万亩,久负盛名的传统项目:蓝山笋干、峡头蚕桑、中心板栗、南塘蔬菜、江佐粉葛、青莲豆豉、大洞莱牛,引种的美国西红柿、泰国绿豆、荷兰豆等蔬菜,产品销往珠江三角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先后引进了永利矿产有限公司和乡镇企业公司投资矿产资源开发,引进客商创办了“绿峰生态农庄”,促进客商淘汰落后产能,重新组建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150万吨水泥粉磨站。挖掘“两江”、“两库”、“一关”、“一岩”、“一古镇”、“一古国”等旅游资源优势,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介旅游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有新进步。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大力引导农民发展品牌农业。引进客商投资兴办集种养、观光于一体的“绿峰生态农庄”。大洞蓝山竹笋基地、峡头蚕桑基地、江佐油茶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创建了“江佐油茶专业合作社”和“峡头惠众蚕桑专业合作社”等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值提升明显。

镇域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11年,全镇工业产值实现19827.39万元,同比增长41.8%;农业总产值实现22759万元,同比增长18.9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660万元;招商引资实现2.092亿元,同比增长30%;税收收入484.1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750元,同比增长9.06%。

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城镇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完善镇村“水、电、路、通讯”配套设施建设,筹集资金230万元抓好板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筹集资金70万元改善圩镇供水网络,初步舒缓了圩镇居民食水难问题。引资30万元建立电子阅览室完善镇文化站功能。调整和充实了环卫工作队伍,加强环卫工作管理。投入资金40万元,建设垃圾填埋场和开展“三边整治”工作,提升城镇品位,优化城乡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实现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村道硬化改造8公里。投资10万元修复了峡头渡口码头。投资30万元,抓好“抗春旱、保春耕”和强降雨救灾复产工作,恢复农业电灌站10台,修复水轮机站4座;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对板塘、跃进、白带塘三个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三面光水利3.54公里,补漏2.8公里。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村镇规划,抓好农村“山、水、田、林、路”的改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工作,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1个,县级生态文明村2个,县万村绿化村4个,建设村垃圾收集点24个。

“三旧”改造工作取得新成效。抓好“三旧”改造工作,成功改造230多亩,其中增减挂钩130多亩,得到省市县国土部门的好评,并在省电视台630新闻上介绍先进经验。

加大民生建设力度,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

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依规做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良种、农机购机、渔业柴油、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类补贴发放工作,共发放资金320万元。帮助54位贫困户改造危房。扎实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外业勘界完成100%,审核、发证完成98.84%,工作位居全县前列。

“双到”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全力抓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帮扶责任落实。省定五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30多个。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做好社会救助、双拥优抚、城乡低保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城乡医保和新农保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人口和计生工作重返先进。坚持“三个突出”和“六个强化”,强力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上新台阶。2011年,全镇实现无政策外出生村9个,成功创建“两无镇”,施行计生手术478例,计生率96.75%,自然增长率7.3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7,获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先进奖。

文教卫生

青莲镇现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25所,镇医院1所、卫生站25个,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20个。

地方特产

青莲豆豉为该镇名产,深棕色,油光发亮,香浓味美,深受群众喜爱,年产量6万公斤。

蓝山笋干,产于该镇蓝山管理区,金黄色,味鲜甜、嫩滑爽口,有“土鱿鱼”之誉,产品销往广州、日本。该镇年产笋干1.4万公斤。

此外,水稻,玉米,蔬菜为该镇的特色农产品。

相关视频

奉节县青莲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