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靖江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靖江镇位于钱塘江南岸,离萧山城区26公里,连接青六公路、红十五线、杭金衢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境内建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镇城面积24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村,常住人口4.2万人。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镇、省综合实力百强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体育强镇等荣誉。[1]

区域概况

靖江镇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辖镇。原名靖江殿,位于萧山东北,钱塘江南岸,东与党湾镇相连,南与瓜沥镇接壤,西北与南阳镇相接,东北与义蓬镇毗邻,离萧山城区26公里,离沪杭甬高速公路瓜沥出口处2公里,属钱塘江泥沙淤积平原。镇域面积24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3.16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5个社区,2000年底总人口33812人。镇人民政府驻地靖江自然村。 全镇地势平坦,内河水系发达,交通便捷,连接青六公路、红十五线,紧靠杭金衢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境内建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通过机场高速直通省府仅半小时车程。[2]

历史沿革

靖江镇因境内有靖江殿而得名。此地古时位于钱塘江边,常受江潮冲击。当地百姓为求安宁、祈求江神保佑,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庙宇,名靖江殿。还建有“南沙第一台”的万年台。镇域建国初为山前乡和靖江乡,1956年合并为靖江乡,1959年为瓜沥公社靖江、胜利管理区,1961年两个管理区合并为靖江公社,1969年甘露、靖江、大园3个公社合并,1971年又分为3个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6年,撤乡设镇。1992年5月甘露乡并入靖江镇。

经济发展

靖江镇拥有企业405家,已形成了轻纺印染、厨卫电气、机械五金、蔬菜食品、针织服装、建筑建材、塑料制品、钢结构、航空物流等行业体系。2006年,全镇实现工企业产值75亿元,工业利润达到4.1亿元,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达15.1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1.6亿元。2006年实到内资10040万元,外资818万美元,完成税金及附加2.1亿元,财政可用资金1.02亿元。有区百强企业6家(德意控股、宏发集团、正凯集团、永盛集团、智兴集团、杰牌控股)。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只(德意),中国名牌产品1只(德意抽油烟机),国家免检产品1只,省著名商标3只,市著名商标3只,市级名牌产品4只,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个,市级技术中心4个。在经济发展中,规模企业发展强劲,到2006年底,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已增至74家,实现产值64.1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85.4%。宏发集团、德意控股、恒达钢构、永盛集团、正凯集团、智兴集团、华莺纺织、杰牌控股、福恩纺织、荣丰纺织10家企业实现产值49.33亿,占全镇总量的65.77%,继续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挑重担。 化纤纺织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全镇有化纤企业400多家,其中重点骨干企业16家,年产化纤布3.9亿米。靖江镇的化纤织造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档次高、后劲足,全镇已拥有年产值超亿元(含5亿)企业8家,超5亿元企业2家。该镇化纤纺织行业的知名企业有:宏发集团、永盛集团、申达化纤、华莺纺织、福恩纺织等。 靖江镇农业产业上以畜牧业、水产业、蔬菜业为主导产业,深化做强做优做精文章,形成中华鳖、河蟹、黑鱼、蔬菜、淡水鱼、肉禽、生猪、蜂产品等八大农业生产基地,截至2007年6月,全镇生猪存栏4.5万头,出栏5.2万头,其中规模养猪场存栏3.9万头,出栏4.2万头,分别占全镇的86.7%和80.8%;家禽存栏2.5万羽,出栏4万羽,种鸽存栏3000多羽;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经营模式基本形成。全镇现有水产养殖5900亩,其中南美白对虾2875亩;蔬菜播种面积8000亩,推广设施栽培技术400亩。 全镇涌现了其门堂蔬菜、龚老汉甲鱼、德兴蜂业、惠丰养殖、伟民养殖等5家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龚老汉的金达水产公司被确定为全国甲鱼良种基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实现农业产值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420元。

文化教育

靖江镇现有初中1所,小学3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综合高中)1所,中心幼儿园1所,社会力量及个体办园9所。2006学年在校(园)学生5790人,其中初中生1349人,小学生643人,综合高中生409人,在园幼儿园1389人。在职公办教职工293人,离退休教师5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现有省名教师培养人选1名,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8名,教坛新秀39名,学科带头人4名,优秀班主任13名。全镇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三残儿童入学率为99%,35岁幼儿入园率为99%,农民培训率达到全镇人口的18.8%,占总劳动力的40%。现有省农村示范学校3所(靖江镇中、第一小学、成人文化艺术学校),星级幼儿园5所(中心幼儿园、大拇指幼儿园、和顺幼儿园、贝贝幼儿园、大脚板幼儿园),区文明单位6所(靖江镇中、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综合高中、中心幼儿园),省绿色学校2所(靖江镇中、第三小学)。第一小学的特殊教育、第二小学的小班化教育、第三小学书画特色教育、靖江镇中的自主教育闻名于省市区。靖江镇于1998年首批争创为省教育强镇,于2002年率先争创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强镇。

1998年9月20~30日,在靖江初中内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有32个代表队的450余名运动员参加,其中设集体奖6个、个人奖18人。文化艺术节共有书法、美术、文艺、写作等200余件作品参展,活动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1998年9月1日,投资1800万元、占地90亩新建的靖江初中正式投入使用。规划设计40个班的规模,单独设立实验楼、科仪馆、图书馆、体育运动场等,学校硬件设施完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靖江镇加强教育的投入,易地新建初中,小学校舍搬迁,创办综合高中,1998年首届招生195人。镇中心小学于1986年在全省首创的弱智儿童教学班,成效显著。其弱智生的“三段九年一贯制”教学成果通过了来自北京、上海、省教委专家的鉴定,被省教委誉为“靖江模式”在全省推广。列省教育强镇。? 1998年2月22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沙地》在萧山举行首发式。《沙地》的作者陆亚芳是靖江镇的农民,曾做过纺织厂的挡车工,她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38万字现实题材的作品。参加首发式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均认为《沙地》是几代沙地人生涯的浓缩,属原汁原味、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沙地文化和习俗的结晶。

改革开放

1994年4月,镇人民政府办公地址迁到商贸路66号。 名人 陆亚芳简介:笔名常常,女,1974年7月生,杭州萧山人。 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沙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杭州市优秀文艺创作成果奖)、《日出草荡》(大连出版社出版,获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人物传记《走过荒原》;另有中短篇小说先后发表在《西湖》、《吐鲁番》、《安徽文学》、《清明》、《当代》、《金鹰在线文学》等刊物上,中篇小说《爱耸肩膀的外地人》获“大红鹰”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三等奖。 传化集团工作,任传化文联文学、书画、摄影协会主席,萧山作协副主席,杭州市作协理事,省作协会员。

基础设施

1998年5月,投资1000万元,拥有940个摊位,总面积达12650平方米的靖江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至1998年末,旧城改造的商品房、商业用房面积达1.3万平方米。“西水东调”工程自5月进入镇后,到1998年底已有380户和12个企事业单位开通了自来水。1998年镇有线电视和萧山有线电视台联网,已有11个村的3780户开通。1998年投资113万元的集镇至东桥村、集镇至甘露庵的道路全部铺浇柏油和水泥,总长度4560米。

大事记

1994年4月,镇人民政府办公地址迁到商贸路66号。1995年,投资200多万元,集会议、阅读、歌舞、影视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建成。同年,省市镇级换届选举试点在靖江镇举行。1996年,进入省首批小康乡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分之一建设用地落在镇境内,1997~1998年机场用地的一、二期共征迁住户501户、2262人。1997年4月,镇治安配合公安机关,抓获湖南籍抢劫、盗窃案犯15名,缴获手枪两支,子弹20余发,受上级表彰。1998年,镇党委、人民政府被市委、人民政府评为“十佳班子”。靖江镇被评为杭州市、浙江省教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镇纪检、共青团、广播电视、教育、档案、老龄、文化体育等工作被评为市先进集体。

城镇建设

靖江镇充分发挥小城镇试点优势和临近空港优势,用长远的眼光规划全镇未来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区政府实施青六新线、红十五线、伟老线等道路工程建设,投资建设永盛路、环城东路等城镇主要道路建设,形成了更为开放的道路框架。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的带动下,大力实施“空港新城”战略,大力推进与机场建设规划上的衔接、设施上的连接以及产业上的对接,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同时加快集镇建设,凝聚人气,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集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达到3.16平方公里,大项目纷纷上马:位于镇政府对面占地14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航空公司凤凰家园商住项目已全部竣工,居民开始入住;占地140亩的靖东村2号区块机场公司生活区(商住)项目和位于镇政府西南方向的三产区块餐饮商贸项目都已经在实施征迁;占地26.24亩的老政府区块商住楼项目已经成功出让;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拆迁工程大力推进,特别是位于集镇规划范围内的伟南安置区块已经基本完成评估,靖东花神庙噪音净空区安置点也已经基本落实,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集镇建设将再上新台阶。[3]

发展规划

靖江围绕建设空港新城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好道路、商业、住宅、公共设施等规划。加快建设空港经济产业带,使空港资源优势转化为靖江建设和发展的优势。力争到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5亿元,财政可用资金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靖江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发挥两大优势,规划三个区块,把握好四条原则,实现五大目标。即始终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发挥靖江临近萧山国际机场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两大优势,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把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城镇为中心,往西建设4000亩的航空产业配套区,往北、东再建工业发展区,往南建设居民住宅新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联运互进和大项目建设的带动,推进城乡一体化;把握好“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发展、立足于提高、立足于创新”四条原则;实现五大目标,即经济实力雄厚的靖江,环境生态优美的靖江,充满生机活力的靖江,政治民主、社会安定、文明健康的靖江,具有品位地位的靖江,使靖江真正成为现代化空港新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