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巩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巩膜(俗称眼白sclera),是眼球内一层乳白色不透明的纤维膜,属于眼球纤维膜。

  • 它主要由胶原蛋白和一些弹性纤维组成。
  • 人眼和许多其它动物的眼睛里巩膜是白色的,与有颜色的虹膜呈明显的对比,但是有些哺乳动物巩膜可见的部分与虹膜的颜色一样,因此它们巩膜白色的部分一般不可见。
  • 胚胎发育时巩膜从神经脊发育出来。
  • 儿童的巩膜比较薄,因此有时可以透过它看到后面的色素,因此儿童的巩膜有时会呈淡蓝色。
  • 老人的巩膜由于脂肪堆积而略呈黄色。
  • 许多深色肤色的人由于巩膜里有黑色素因此有自然的深色巩膜。
  • 眼球壁的主要组成之一。
    • 是眼球纤维膜的后5/6部分。前方联接角膜,后方与视神经的鞘膜延续。巩膜在视神经穿出部附近最厚,愈前愈薄,在肌腱附著处又复增厚(巩膜厚度:后极部1mm,赤道部0.4~0.5mm,直肌附著处0.3mm)。其与角膜交界处,外面有环形的角膜沟,深部有巩膜静脉窦。*小儿的巩膜为浅蓝色,成年为白色,老年因脂肪沉著而带黄色。
    • 巩膜结构坚韧,有支援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 巩膜位于眼球壁后部,约占眼球壁外层5/6。
    • 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致密交织构成坚韧而具弹性的眼球外膜,是保护眼球内容物及对眼球起支撑作用的组织。
  • 正常巩膜为瓷白色。儿童巩膜较薄,呈蓝白色,至成人逐渐变为黄白色。
  • 偶尔于前部巩膜表面可见边界清楚、不规则的片状棕色或蓝灰色斑,称为巩膜色素斑,无临床意义。
  • 巩膜内细胞成分和血管很少,这种组织学特点决定了巩膜的病理改变比较单纯,通常表现为肉芽肿性增殖反应。
    • 胶原纤维可发生变性、坏死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形成炎性结节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巩膜炎容易发生在表层血管相对较多、尤其是前睫状血管穿过巩膜的部位。
  • 由于巩膜血管和神经少,代谢不活跃,虽不易发病,但一旦发生炎症,病程进展缓慢,组织修复能力差,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也较易复发。

巩膜病的病变

  •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是一种复发性、暂时性、自限性巩膜表层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 常发生于角膜缘至直肌附著点的区域内,并以睑裂暴露部位最常见。
    • 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好发于20∼50岁,约1/3的病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临床上有两种类型。
    • (1)、结节性表层巩膜炎--(nodular episcleritis)较常见,以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为特征,常急性发病。结节多为单发,呈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mm。结节在巩膜上可被推动,表示与深部巩膜无关。
    • (2)、周期性表层巩膜炎--(periodic episcleritis)呈周期性发作,其发病突然,每次持续1天至数天,间隔1∼3个月。病变部位巩膜表层和球结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呈紫红色外观。
  • 表层巩膜炎应与结膜炎和巩膜炎相鉴别--结膜血管可推动,而表层巩膜血管相对不可移动,这是结膜炎与表层巩膜炎的鉴别要点。
    • 表层巩膜血管充血呈放射状垂直走行,滴肾上腺素后血管迅速变白,而更为深层的巩膜充血为紫红色,滴肾上腺素后也不易退色。
    • 【治疗】本病为自限性,几乎不产生永久性眼球损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 若病情较重或频繁发作,可用0.5%可的松或0.1%地塞米松眼液点眼,必要时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 巩膜炎(scleritis)为巩膜基质层的炎症,较表层巩膜炎少见,但发病急,常伴有角膜及葡萄膜炎,故其病情和预后比表层巩膜炎严重,预后不佳,对眼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潜在破坏性。
    • 本病好发于20∼60岁,女性多见,50%以上为双眼。巩膜炎可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前巩膜炎又可分为结节性、弥漫性和坏死性。
  • 巩膜炎的原因不易确定,多数患者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对巩膜炎患者应作系统性检查,特别要注意皮肤、关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情况。
    • 实验室检查,如全血图、血沉、血清学分析以及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病因学诊断。[1]

巩膜炎传染性

  • 角膜炎、巩膜炎、结膜炎是比较复杂的眼病,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 角膜是透明的,我们并不容易直接看到,黑眼仁(虹膜、瞳孔及前房)正前端就是角膜;眼球壁的最外层就是巩膜,不过上、下眼睑内以及眼球后方的巩膜是看不见的;
    • 在上、下眼睑和眼球前面覆盖了一层透明的黏膜,这就是结膜。
    • 我们看到的白眼球(巩膜)上覆盖的结膜就是球结膜,衬在眼睑内面的为睑结膜。
  • 巩膜炎--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或者浅巩膜炎和深巩膜炎。
    • 前巩膜炎是巩膜表面的薄层血管缔结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临床类型有快慢之分,症状比较明显,比如眼白发红等,容易诊断,危害较小,一般不会损害视力。
    • 后巩膜炎(较前者发病率更高)指病理特征为细胞浸润、胶原破坏、血管重建的巩膜基质层炎症,临床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并发症多,危害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
  • 巩膜并没有直接与空气接触,因此巩膜炎的致病原因也有不同,细菌病毒不会直接感染巩膜,但是可以间接感染,比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梅毒等。
  • 巩膜炎的发病主要为内源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所引起,常见于结缔组织病,如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复发性多软骨炎、系统性红斑狼疮、Reiter病等,另外风眼、眼部手术后也可出现巩膜炎。
  • 角膜炎、巩膜炎、结膜炎三种疾病虽然各自独立,但也有联系。
    • 角膜、巩膜、角膜三者唇齿相偎,相互依存。
    • 结膜炎可引起周边角膜浸润性炎症,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影响角膜内皮等。[2]

参考来源

  1. 张朝凯. 巩膜病. 张朝凯医师个人网站. 2018-01-31 [2020-12-27] (中文). 
  2. 阿莲医师. 角膜炎、巩膜炎、结膜炎3分钟梳理,哪种传染性强?. 每日头条. 2017-04-10 [2020-12-27] (中文).